小琳:老師,您好!我最近和班上一個同學鬧了矛盾。事情是這樣的:她買了一雙鞋子,我問她多少錢,她說一千多元,是限量款。我看了一下,認為這雙鞋子是假的。于是我就在班級群里把這件事說了出來。誰知道她很生氣,居然質(zhì)問我,憑什么說她的鞋子是假的。我們吵了起來。后來班主任知道了這件事,嚴厲批評了我,還讓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她道歉。我真是想不通,我只是說出了心里話而已,我錯了嗎?
知心老師:小琳,你好!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也很欣慰你能在想不通的時候想到咨詢老師,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很多時候,問題恰恰是我們成長的契機,把問題弄明白了,我們也就得到了成長。站在對你的成長負責任的角度上,老師要先幫助你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然后再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從你所說的情況來看,你可能存在一種青春期常見的嫉妒心理。所謂嫉妒,在心理學上指的是與別人比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如別人而產(chǎn)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的情緒狀態(tài)。一個人進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識明顯增強,表現(xiàn)為極強的自尊心,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就很容易不安和受挫,從而產(chǎn)生嫉妒心理。
一般來說,嫉妒更多是情緒上的抵觸和對立,通過把情緒發(fā)泄在對方身上,從而讓自己自尊心得到滿足和安慰。如果嫉妒過強,還會造成心理扭曲、心胸狹窄,通過不擇手段貶低、詆毀他人,抬高自己。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處理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不僅會傷害他人,也不利于自身的成長。
其實,嫉妒本身并不是一無是處。從積極的角度來說,正當?shù)牧w慕會激發(fā)人的進取心,通過奮力追趕,超越他人,從而實現(xiàn)內(nèi)心平衡,這就是上進心。上進心是追求進步、自我成長的不竭動力。
通過老師以上的分析,相信聰明的你已經(jīng)看到了自己的問題并且知道如何處理了。另外,老師還有幾點建議送給青春期的你們。
首先,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和他人,既能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也要看到自己的長處,能欣賞他人,也能悅納自我。
其次,與同學打開心扉,加強交流,避免誤會。嫉妒心大多是由誤解產(chǎn)生的。
最后,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作為學生,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多比專業(yè)學習、比技能、比修養(yǎng)。
在此,老師先送上滿滿的期待和祝福,希望你能和同學握手言和,進而收獲更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經(jīng)濟貿(mào)易學校)
(插圖:葉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