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晨
今年2月份以來,由美國Open AI 公司發(fā)布的ChatGPT 產品在中國引起一陣又一陣熱議,最近更是掀起了對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議論熱潮。在這次熱潮中,參與發(fā)聲的主力有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科學家,有已經投入了巨資開發(fā)人工智能產品的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公司。世界多國政府管理機構對人工智能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和風險給予關注,并出臺相應的監(jiān)管政策。今年4月初意大利政府率先出臺了禁用ChatGPT的法規(guī)之后,歐盟和德國政府也立刻跟進;這些政府禁用ChatGPT主要是出于管理風險的考慮。
不過,人工智能是近百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們共同努力,其實也是人類近百年來共同努力的結果。一項重大的科技的突破,除造福人類外也一定存在負面作用,正確和積極的態(tài)度是趨利避害。最近的兩個重大消息引人注目。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營造創(chuàng)新生態(tài),重視防范風險。”二是5月4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副總統(tǒng)哈里斯會見美國頂級AI公司的CEO,擬通過立法減輕AI潛在的危害。在白宮參加會見的人員包括Open AI首席執(zhí)行官山姆·奧特曼、Anthropic首席執(zhí)行官達里奧· 阿莫代伊、微軟首席執(zhí)行官薩提亞·納德拉、Aphabet首席執(zhí)引官桑德爾·皮查伊,而政府官員有白宮幕僚長杰夫·齊恩茨、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拜登總統(tǒng)首席科學顧問兼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阿拉蒂·普拉巴卡爾等。中國最高層的態(tài)度較為全面,即“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fā)展,營造創(chuàng)新生態(tài),重視防范風險”。這對我國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fā)、應用、風險防范等確定了綱領性的原則。
由ChatGPT發(fā)布引起的轟動進一步加劇,中國參與了人工智能研發(fā)的公司也紛紛發(fā)聲,相關產品陸續(xù)發(fā)布。除了各國政府、著名公司紛紛表態(tài)外,還有幾種聲音頗具影響。一類是人工智能領域的著名人物紛紛發(fā)表對通用人工智能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被譽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頓教授?,F(xiàn)在發(fā)布的ChatGPT產品的底層技術多層次人工智能神經網經架構及其反向傳播算法,正是辛頓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并加以實踐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他和他的兩個學生楊立昆和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三人共同獲得2018年度圖靈獎。2013年辛頓教授加入谷歌公司;今年5月1日宣布從谷歌公司離職,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辛頓表示,他離開谷歌公司的原因是為了可以公開地談論人工智能的危險。此外,他對自己畢生從事的工作感到后悔。但他又表示,即使他不參與人工智能的研究,別人也會參與。這種矛盾恰好說明了一個問題,重大的科技成果能為人類的進步提供強大推動力,同時也存在潛在的風險。今天人工智能,或許正如70多年前的原子能技術。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最后階段,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兩顆原子彈大爆炸的威力造成了慘絕人寰的傷害;日本無奈宣布無條件投降。但事后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也曾后悔不已。這兩件事情說明了技術的利弊關系。辛頓教授也擔心人工智能會用于武器,用于戰(zhàn)爭。這就要靠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趨利避害,把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即使是和平利用原子能,核電站和核動力設施都曾發(fā)生過嚴重的事故和災難。人們對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開發(fā)應用也應該力圖周密,重視防范其風險和危害。
2022年11月Open AI 公司發(fā)布ChatGPT產品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影響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在互聯(lián)網上立刻遮蓋了其他技術事件。“元宇宙”從2021年底開始在中國輿論場上火爆近一年的時間后,因ChatGPT的出現(xiàn)幾乎銷聲匿跡。其實“元宇宙”的鼓吹者并沒有真的偃旗息鼓,只是在互聯(lián)網上沒有火爆的表現(xiàn)。他們的活動和宣傳仍在進行,只不過沒有引起大眾的廣泛注意而已。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指出了“元宇宙”是偽概念從而形成偽科學并由一些偽“大師”操盤宣傳,也分析了偽概念和偽科學的特征,就是其概念內涵混淆不清。
概念的外延無限擴大,經常講假、大、空的故事,這些故事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霸钪妗钡母拍罴炔皇强茖W技術領域的概念,也不是當代政治經濟的社會概念,而是一個誰也搞不清的“下一代人類社會”。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我們的《六談“元宇宙”:偽概念偽科學偽“大師課”》一文。在“元宇宙”自相矛盾的說法中,“元宇宙”簡直包羅萬象,涉及人機交互、人工智能、網絡、算法等等,說法不一。概念內涵的含混,給了“元宇宙”鼓吹者很大的炒作空間?,F(xiàn)在我們看網上的科技信息,各種媒體都不積極推送“元宇宙”的消息了。但如果特意搜索“元宇宙”,就會發(fā)現(xiàn)“元宇宙”鼓吹者們開始利用“元宇宙”概念中預設的“人工智能” “網絡”“算法”等內容進行新的炒作。只是這次炒作沒有2022年那么大的陣仗,媒體平臺既不主動推送,大眾也不主動搜索,顯得非常冷落。我們可以介紹一些網上搜到的“元宇宙”的消息:2023年4月18~21日,“2023全球元宇宙大會”召開,會上國內四大電信運營商同臺亮相,啟動“GPT產業(yè)聯(lián)盟”“AIGC協(xié)同體”。在這之前的“元宇宙”宣傳中,不論是韓國還是國內的有關“元宇宙”的圖書,都沒有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預訓練生成式轉換器的內容,也沒有AIGC (AI generated content)即生成式人工智能。而這次大會卻把最新的熱點內容,納入“元宇宙”之內,并成立了所謂的“GPT產業(yè)聯(lián)盟”和“AIGC協(xié)同體”。給人的印象是,連Open AI公司的ChatGPT也無外乎 “元宇宙”的內容,于是有了“全球第一個GPT聯(lián)盟”!妙哉!原來碰瓷如此便捷!
中國新聞網有一篇報道《中國計算機行業(yè)協(xié)會元宇宙產業(yè)專業(yè)委會羅軍:ChatGPT為元宇宙按下“加速鍵”》。羅軍先生是該協(xié)會元宇宙專業(yè)委員會的負責人,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元宇宙既不是一項單獨的技術,也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人機交互、區(qū)塊鏈、物聯(lián)網等眾多先進技術融合的產物。”請注意,羅軍先生的說法有很大的誤導性,他把“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概念平等對待,有意混淆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從集合論來看,“信息技術”包含了“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子集概念,即人工智能、網絡計算等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子集。如果羅軍先生的說法成立,那么今后不論在什么領域有什么科技創(chuàng)新和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都可以歸入“元宇宙”,真可謂“先見之明”??!當記者問當下“ChatGPT”來了,元宇宙是不是冷了”,羅軍先生表示,“我們有信心認為ChatGPT的出現(xiàn),將元宇宙至少提前了10年,在2030年前,元宇宙將無處不在”??吹酱颂帲覀兏杏X不到“ChatGPT按下了元宇宙的加速鍵”,而是“元宇宙”鼓吹者們按下了“元宇宙”的加速鍵!因為2030年離現(xiàn)在不到七年時間,時間還沒到,所以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網絡計算、V/R、A/R等技術從來都是數(shù)字信息技術的分支。如果把某一分支技術的應用成果設定為“元宇宙”的成果,那“元宇宙”的成果何其多!“元宇宙”早就該無處不在了。
我們不看好“元宇宙”但十分重視人工智能,因為人工智能的應用在未來確實可能普及。圖靈獎得主,“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卷積神經網絡之父”楊立昆在2019年出版的《科學之路:人、機器與未來;當機器思考時,人類會怎樣?》一書開篇即指出“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楊立昆的說法從廣義人工智能的角度是完全成立的。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談過,是數(shù)學家們首先開啟了人工智能的設想,以1900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數(shù)學家大會為重要標志。楊立昆教授認為,從1945年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建造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開始,人類就進入了廣義的人工智能時代。1956年達特蒂斯會議正式形成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共識。到現(xiàn)在快70年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專業(yè)領域已經廣泛應用。因此楊立昆教授下了“人工智能無處不在”這一斷語。今天火爆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一個分支,通用人工智能(AGI)則仍在建設,發(fā)展,完善。
我們歸納總結‘就可以得出三種說法:
第一種,楊立昆說“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圖書出版時間為2019年6月。
第二種,韓國和中國的“元宇宙”鼓吹者在書中說,“元宇宙是一個社會形態(tài),是下一個人類社會”“元宇宙有六大技術(其中有人工智能)”,公開發(fā)表時間大致在2022年4月之后。
第三種,中國計算機行業(yè)協(xié)會元宇宙專業(yè)委員會負責人羅軍先生說“ChatGPT為元宇宙按下了加速鍵”,“ChatGPT的出現(xiàn)將元宇宙至少提前了10年,在2030年前,元宇宙將無處不在”,發(fā)表時間大致為2023年2月。
讀者不妨對上述三個說法進行分析。我們的判斷是,用一個“偽概念”去解釋科學問題必然失敗。
盡管在4月18日在北京召開了全球元宇宙大會,并在會上及時而巧妙地成立了“GPT產業(yè)聯(lián)盟”和“AIGC協(xié)同體”,可是互聯(lián)網上很少有平臺推送?!癈hatGPT為元宇宙按下‘加速鍵”“在2030年前元宇宙將無處不在”這種看似精辟而不知所言的“警句”也無人理采,被關于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報道、議論熱潮淹沒。
ChatGPT引發(fā)的輿論風暴中,有一個話題需要我們特別重視,那就是有關“硅基生命”的話題。
2021年8月,中譯出版社出版了《元宇宙》一書,在書的腰封上赫然印有“心的綻放,夢的具象,后人類的永生世界;零知大始,壹作成物,硅生命的創(chuàng)世原鄉(xiāng)”的宣傳推薦語。當時“元宇宙”炒作火爆,輿論焦點主要集中在“80后最后的機會”“投資界眼中的黑馬”等等誘惑上。在這些突出抓住風口發(fā)財致富的宣傳中,對“硅生命的創(chuàng)世原鄉(xiāng)”的解釋不多,或許是沒有來得及解釋,就被ChatGPT的熱潮給淹沒了。
討論ChatGPT,埃隆·馬斯克是一位不能缺席的人物。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較詳細談了馬斯克的言論及行動,并對這些言論和行為進行了分析。而近段時間,有個馬斯克的觀點廣泛傳播,即“人類社會是一段非常小的代碼,本質上是一個生物引導程序,最終導致硅基生命的出現(xiàn)?!毕嚓P言論的視頻大量出現(xiàn)在網上,雖然這些視頻沒有說明馬斯克具體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場合講了這些話,但呼應的文章馬上接踵而至。2023年4月9日,一個叫澎湃號的媒體在 “元宇宙簡史”欄目貼出一篇題為《關于馬斯克‘人類社會是硅基生命的開啟程序的底層邏輯探討》的文章,作者署名 “科技領域創(chuàng)作者”。4月27日,網易新聞發(fā)布一篇題為《人類的使命可能己經結束,只是硅基生命的啟動程序,人類終將滅絕》的文章。這兩篇文章都以呼應馬斯克的“硅基生命”說為由,堪稱混淆科學的不同學科邊際,概念內涵混亂、外延無限的標本。而且是在當今多媒體時代玩弄文字游戲,造成驚悚效果,吸引眼球又不負責任的范文。比如網易上的文章的標題“人類的使命可能已經結束”,加入了“可能”兩個字,“可能”就是不一定。 “人類終將滅絕”加入“終將”兩個字,“終將”就是不知道多長時間,而“硅基生命的啟動程序”是確定的,足見作者是玩文字游戲的高手。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看看這兩篇文章,它們可謂反面學習材料。在人工智能引爆輿論場的當下,各類人物和機構紛紛發(fā)聲。我們如何獲取事件真相,形成正確判斷的能力非常重要。在互聯(lián)網如此發(fā)達的時代,對任何引起大眾興趣的信息首先要有懷疑、批判和求真的意識。首先要確定一個信息是哪個領域的問題,也就是問題的邊界在哪里。以“硅基生命”為例,我們獲取“硅基生命”的相關信息非常方便,在網上一搜就知道“硅基生命”的由來。人是“碳基生命”——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碳基的。1891年德國波茨坦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儒略·申納爾(Julius Sheiner)提出了在其他的行星上可能有“硅基生命”的可能性,理由是元素周期表里的硅和碳屬于同族,化學性質相近。后來一些化學家和遺傳學家進行過探索和研究,地球上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硅基生命”。
后面的故事,則是有人意圖讓計算機科學跨界到生物學領域。半導體科技的發(fā)展使硅成了半導體元器件的主要材料,尤其在晶體管電子計算機普及后,硅成為電子工業(yè)的主要原材料。電子計算機誕生伊始,就具有廣義人工智能的能力,因此科幻小說中的主角機器人被作者賦于“硅基生命”的生命形式。要注意的是,科幻小說中的事物和概念完全不等于現(xiàn)實中的事物和概念。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生命科學領域還是在地球物理學領域,都沒有發(fā)現(xiàn)所謂“硅基生命”現(xiàn)象;它只是科幻小說中的一個虛構的詞而己,和人類的存亡沒有關系。不論馬斯克多有名氣,他關于人類“本質上是一個生物引導程序,最終導致硅基生命的出現(xiàn)”的言論就是嘩眾取寵。而上述網上的兩篇文章就是借馬斯克的言論為“元宇宙”發(fā)聲。但“元宇宙”這個偽概念已經被輿論忽略,這兩篇文章也沒有什么反響。
當前的輿論場上,每天都在上演著著有關人工智能的各類故事。各種概念名詞充斥互聯(lián)網,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一些專有名詞的英文縮寫,真正理解有一些困難。我們推薦此前談到的科普書——楊立昆教授的《科學之路:人、機器與未來;當機器思考時,人類會怎樣?》,目前已有中譯本。如果人們在2021年閱讀過《科學之路》,就不會對ChatGPT的發(fā)布感到驚訝、震撼、恐懼和擔憂。因為此書已經把ChatGPT的功能,應用范圍,可能的風險和隱患講得一清二楚。
當今世界確實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世界的政治經濟形勢,還是科技的突破與發(fā)展,都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我們只有對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對當代科技趨勢和成果有深刻理解,才能真正做到“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營造創(chuàng)新生態(tài),重視防范風險”,在數(shù)字經濟的大潮中造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膴^進氣勢,踏上建設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的征程。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