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
“5·12”汶川大地震、“3·30”木里森林火災、“3·7”泉州佳欣酒店坍塌事故,歷數和回顧各類災害事故,除了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財物損失和人員傷亡,還給幸存者埋下了潛在的心理創(chuàng)傷。應急救援人員,作為“最美的逆行者”,經常直面災害事故現場,不僅要參與搜尋、搶救、搬運等救援環(huán)節(jié),與遇難者零距離地接觸,甚至還要親歷身邊戰(zhàn)友犧牲的場景,更容易產生一系列事故災害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如果不進行及時、科學、有效的應急干預,可導致長達幾十年“不可逆”的心理創(chuàng)傷。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最典型的臨床癥狀包括閃回、回避、警覺性增高、心境和認知的改變。本文重點以“閃回”癥狀,也就是創(chuàng)傷性再體驗癥狀為主,以“畫面處理”技術為切入點,淺談此類癥狀的心理干預策略。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zhèn)立爾村發(fā)生森林火災,27名森林消防員和4名地方撲火人員不幸犧牲。災難后,幸存救援人員出現晚上睡覺容易突然驚醒,總覺得遇難的戰(zhàn)友回來了,救火的片段在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放,嚴重的經常閃現被燒焦遺體的場景。這種在災難親歷者腦中或眼前,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反復閃現當時遭遇刺激的場景等闖入性畫面,且頻繁出現的現象,就是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中的“閃回”癥狀,如果處理不當,比如以強行推開,急切消除畫面感的處理方式,容易讓癥狀固化,甚至出現“泛化”,還可能出現驚恐發(fā)作或睡眠障礙等伴隨癥狀。
“閃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災難親歷者遭受突如其來或特殊事件后,因極度恐懼或焦慮情緒,以場景重演回放或闖入性畫面方式,給親歷者再次帶來綜合性的體驗。這本身是情緒釋放的一種正?,F象,就好比有的恐懼情緒可能會以哭泣的方式釋放呈現。但是,當應急救援人員無法及時對經歷且積壓的負性情緒做疏導時,很容易下意識將“閃回”現象帶來的二次創(chuàng)傷感受強行推開,經歷“難忘”,卻急切想“忘記”,就容易形成條件反射的“矛盾效應”,越想消除畫面,它來得就越頻繁、越清晰。
畫面處理技術根據意象對話技術原理,只需要對“閃回”意象進行畫面重構,既可以避免創(chuàng)傷經歷者解構畫面激活創(chuàng)傷經歷,又便于個案自主運用可接納的新意象與“未知的觸發(fā)條件”建立新的鏈接,達到自我療愈的目標。具體方法為:讓個案反復重構一個新畫面,一個能激活并體驗充滿陽光情緒的熟悉畫面,并通過這個畫面重新鏈接新的感覺通道和情緒通道。當“閃回”癥狀來臨時,瞬間調閱這個重構的畫面,替代闖入性畫面,讓“閃回”現象“閃退”。
第一步,選取新畫面。讓個案自由選取一張圖片,能讓個案下意識體驗到安全、溫馨、寧靜或有力量等正向情緒的感受,感受畫面的同時,個案會瞬間有很強的代入感或身臨其境感。比如消防員對國旗畫面或日常戰(zhàn)友生活集體照的感受;或是對個案有某種特殊意義的圖片,可以是戀人親人的,可以是地域風景,也可以是紀念物品等等。
第二步,鏈接系統通道。新畫面選取好后,讓個案在觀看時,打開感覺通道和情緒通道,靜心捕捉綜合的感受,讓這股綜合性的感受體驗和新畫面產生鏈接,反復練習。階段目標:一看到新畫面,綜合性的正向情緒感受就涌上心頭,綿綿不絕。
第三步,畫面“閃現”模擬練習,調閱重構新畫面。利用視覺暫停原理,想象眼睛就是一臺照相機,對著新畫面反復迅速眨眼“拍照”后轉向他處,畫面會在腦海中短暫停留。此時,想象眼睛就像是一臺投影儀,通過余暉效應,重新呈現。剛開始,在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可能會比較模糊,只有大概的輪廓,需要個案反復練習,每次“照相”時強化記憶,每次“投影”時補充勾勒細節(jié)。短期目標:通過眨眼動作,能隨時迅速調閱選取的新畫面,在腦海中清晰呈現,并結合第二步的練習,同步捕捉正向情緒的感受。
第四步,“閃回”癥狀實踐應對,畫面替代。通過以上的練習,眨眼調閱、新畫面、綜合性感受三者在短時間內構成新的條件反射。當個案觸發(fā)“閃回”癥狀時,通過眨眼行為,主動調閱新畫面,讓新畫面切換替代強迫性畫面,就像切換腦海中播放某影視頻道一樣,切換遙控開關就是眨眼行為。咨詢目標:通過眨眼行為,會讓個案有很強的可控性,會迅速消除突如其來闖入性畫面帶來的失控性感受,可以快速構建初級安全感;當畫面調閱完成替代后,前期鏈接的綜合性感受通道,會讓個案完成情緒或感受的替代。
練習中,可能會出現闖入性畫面固化、難以替代的情況。比如切換后,有畫面的殘留;完成畫面替代后,過一會兒闖入性畫面又會來襲等。臨床上,這種畫面“串頻”現象是正常的,個案只需要在觸發(fā)前反復練習,觸發(fā)時反復實踐,“畫面處理”策略就能慢慢習得,練習期間,如果配合舒緩的音樂效果更佳。
臨床上,“畫面處理”技術四步法,多運用于“閃回”癥狀的處理,尤其是有強烈畫面感體驗的個案效果比較好。有的個案可能畫面感不是很強,可以引導個案把感覺、情緒、想法等,通過畫面轉化呈現,最后一并通過“畫面處理”技術進行替代消除。最終的咨詢目標:既完成畫面替代,及時止損,避免處理不當導致癥狀固化,又完成了情緒替代,從源頭上化解心理創(chuàng)傷。
應急救援人員出現災后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時,要進行系統的咨詢和干預。本文呈現的應急干預策略,側重對“閃回”癥狀的應急干預進行探索研究。干預理念本著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目標,梳理總結了便于應急救援人員能自主習得、便于快速掌握的應對策略,實操性和應用性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