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娜
小語,自小品學兼優(yōu),做事要求完美,留學畢業(yè)后在國外工作,一直都是同齡中“別人家的孩子”。兩年前因疫情居家工作,起初居家的模式像是給小語忙碌有序的生活按下暫停鍵,她每天睡到自然醒、自主安排工作時間、吃零食、看電影、喝葡萄酒,不必擔心熬夜早起難、經常黑白顛倒,日子隨意自由。
這看似平靜的生活被半年后一個突如其來的緊急項目打破,閑散慣了的小語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無處訴說和釋放,她漸漸變得消沉,沒食欲,精力不足、肩背疼痛、緊張、失眠。小語找不到之前那種專注、意氣風發(fā)的工作狀態(tài)了,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面對新的任務開始不自信,感到難以勝任。開視頻會前緊張到要喝葡萄酒來平復自己的狀態(tài)。久而久之,變成了郁悶要飲酒、緊張要飲酒、入睡困難要飲酒,葡萄酒、啤酒成了小語的“定心丸”,不喝酒時就覺得心里不踏實,生活如此循環(huán)往復。
3個月前因工作需要小語回國,母親初見到曾經美麗明艷的女兒變得消瘦以為是工作壓力大,雖然心疼但未考慮其他。而后母親發(fā)現(xiàn)小語變得話少、悶悶不樂、唉聲嘆氣,出門工作前和睡前都要喝啤酒,有時還一個人在房間偷偷哭泣。母親對女兒的狀態(tài)十分擔心,找到小語深談,在母愛的包圍下小語打開心扉向母親講述了自己的苦悶。原來國外居家期間小語生活節(jié)律打亂,加之工作壓力增大,心情郁悶,整個人感到糟透了,居家又無法出去健身、社交,壞情緒得不到宣泄,漸漸通過飲酒的方式讓自己獲得短暫的輕松。小語告訴母親回國后自己有意控制飲酒量,從原來每日1瓶紅酒、1-2瓶啤酒逐漸減量到每天2-3瓶啤酒,可情緒還是提不起來。想到曾經優(yōu)秀的女兒現(xiàn)在整日酗酒、萎靡不振,母親心如刀割,便陪同小語到心理咨詢門診就診想要戒酒,咨詢醫(yī)生給出的建議是到??漆t(yī)院就診,進行系統(tǒng)的治療。
在精神科門診經過問診、評估、查體,醫(yī)生認為小語那段時期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精力不足、自卑等構成了抑郁障礙診斷的條目,在負性情緒下通過飲酒的方式麻痹自己、獲得短暫輕松感,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性飲酒”。綜合上述考慮,醫(yī)生傾向診斷為抑郁發(fā)作、酒依賴。目前患者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基于改善情緒、酒精脫癮的治療目的,醫(yī)生給小語開具了抗抑郁藥物合并苯二氮?類藥物,同時建議其進行心理治療(如動機性訪談)。
酒依賴是指由于飲酒所致的對酒渴求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可連續(xù)或周期性出現(xiàn),以體驗飲酒的心理效應,有時也為了避免不飲酒所致的不適感,這種渴望常很強烈。抑郁障礙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核心癥狀為心境低落、興趣減退及精力下降,還常常伴有在不良情緒基礎上出現(xiàn)的認知、生理及行為癥狀。飲酒相關的問題往往與精神疾病同時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即我們說的“共病”。既往文獻顯示,在原發(fā)性抑郁的患者中繼發(fā)酒依賴的比例為8%~32% ,二者可能常作為單獨的疾病發(fā)生于同一個體,如何進行區(qū)分是關鍵,比較公認的看法是酗酒以前即有抑郁發(fā)作史、有家族史、戒酒后抑郁癥狀緩解不明顯、癥狀表現(xiàn)、嚴重程度符合抑郁發(fā)作的特點,提示需要診斷抑郁障礙和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礙共病。
小語就是這樣的共病患者,她平素有少量飲酒的行為,為了緩解情緒低落、緊張、失眠等問題,飲酒量、頻次增加,酒后感到放松,逐漸發(fā)展為每天不斷酒,在一定時間內飲一定量,以保持松弛的狀態(tài)和體力,適應工作生活的需要,形成對酒的依賴。小語在減少飲酒量后未出現(xiàn)明顯的軀體戒斷癥狀,但是仍存在情緒問題,因此,醫(yī)生對小語做了共病的診斷。
古語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真的能消愁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無論男女,都無法利用酒精麻痹自己的悲傷,飲酒后第二天均感覺不那么快樂,這種效應在女性身上更加明顯。此外美國一項對35000人為期3年的隨訪研究結果顯示,用喝酒來放松緊張神經的人,將來養(yǎng)成嚴重藥物依賴的概率更高??梢娤M柚凭纳魄榫w、睡眠,往往不遂人愿。小語的經歷提示我們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用科學的方式去應對情緒問題。
長期飲酒、吸煙會使精神障礙患病風險增加、發(fā)病提前、轉歸不良。出現(xiàn)情緒問題并影響到自己日常生活時要及時到??崎T診就診,遵醫(yī)囑服藥,必要時配合心理治療或咨詢,避免飲酒、吸煙。
研究指出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者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以有氧運動及心肺健康為重點,以及肌肉力量及阻抗訓練,均可以預防精神障礙,力量訓練可以顯著改善精神健康。
睡眠障礙會顯著增加精神障礙患者的自殺行為風險,良好的睡眠可以改善大腦功能,通過有效睡眠干預可改善亞臨床抑郁癥狀,充足高質量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天的飲食需求一般包括:至少攝入400g(5種)水果和蔬菜;提倡要減少進食過度深加工的食品、減少日常調味料(包括油、鹽、糖)的勾兌;強調食物的多樣性,水果、蔬菜、谷物、堅果、豆類等是每天都需攝入的食物, 每周吃幾次魚、海鮮、禽肉、雞蛋、奶制品,控制攝入比例;紅肉、甜點要嚴格控制。健康的飲食習慣與抑郁癥風險的顯著降低有關,保持食物的多樣性有益于我們的腸-腦健康運轉。
良好的家庭支持和朋友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心理健康的保護性因素,社交可以給人帶來樂趣,舒緩壓力,提供被接受感、獲得情感支持,提高自尊心。如古人所云“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