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情報員
在現(xiàn)代,摩天大樓是評判城市發(fā)達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位于美國中部的芝加哥就因壯觀巍峨的建筑而頗受贊譽。它不僅是現(xiàn)代摩天大樓的發(fā)源地,也被譽為世界建筑藝術館。然而,這一切都源自于一個多世紀前的一場滔天大火。
這場大火燒了近兩天兩夜,直接將三分之二的芝加哥城夷為平地。據(jù)官方統(tǒng)計,它造成10萬人流離失所、300人死亡,經(jīng)濟損失超過10億美元。可直至今日,這場火災的原因仍疑點重重,匪夷所思。唯一慶幸的是,這場大火掀開了一場建筑革命。
時間還得回到1871年10月8日那天。
夜幕快要降臨時,芝加哥一個不起眼的棚屋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
猛烈的火焰借著西北風迅速蔓延,不遠處的庫房、教堂、街區(qū)等都被引燃了。無情的大火越燒越旺,將房屋燒到轟然倒塌,街上的馬車被燒得面目全非。人們被這猝不及防的大火嚇得驚慌失措,驚叫著在街上亂跑亂撞。
沖天的火焰將整個夜空映得通紅,一個個房屋接連被大火焚毀。還沒天亮,火勢就逼近了芝加哥人口最稠密的中心區(qū)。酒店、商業(yè)大廈、歌劇院、銀行、郵政大樓都被大火吞沒。粉碎的石塊掉下,金屬材料居然也在短時間內(nèi)被熔化,甚至于城內(nèi)的一尊大理石雕像也被燒融了。
芝加哥的消防隊早已出動裝備救火,許多市民也紛紛加入陣營。可等到這邊的大火剛撲滅,另一邊的大火又瘋狂燒起來了。面對無法控制的大火,他們被搞得筋疲力盡,不得不望火興嘆。陷入火海的芝加哥城彌漫著絕望的氣息,流離失所的人們不知何去何從。
在突如其來的悲劇面前,有人一邊逃跑,一邊驚叫、怒罵、祈禱;也有人在大火中趁火打劫,蹂躪這座大難中的城市。還有的人為了逃避火災,在恐慌中逃到密歇根湖岸邊,跳入湖里卻不幸被淹死。
這場大火持續(xù)了大約30個小時,將三分之二的芝加哥夷為平地。直到一場傾盆大雨降臨,才澆滅了這場可怖的大火。但留下的是芝加哥2000多公頃的焦土,以及慘不忍睹的廢墟。
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重的火災,其損失是不能用美元或房屋多少來估計的。
300人的死亡人數(shù)也是按照廢墟中找到的尸首計算而來。更多人則認為,許多死者被大火被燒得尸骨全無,沒有被計算在內(nèi)。
那么,短時間內(nèi)讓整個芝加哥市燃成一片火海的大火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實際上,幾乎從火災發(fā)生的那一刻起,各種猜測甚囂塵上。其中,最廣為流傳的版本便是一頭倔強的奶牛踢翻了放在草地上的油燈,點燃牛棚才使火災蔓延全城。正因如此,這頭奶牛的主人奧利弗夫人也認為是罪魁禍首。再加上那個年代,全美反愛爾蘭的情緒都異常高漲。她作為貧窮的愛爾蘭移民,更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
雖說很快就有人出面澄清這說法純屬捏造,但奶牛說卻依舊在芝加哥蔓延開來,深入人心。
而當時在現(xiàn)場指揮救援的消防隊長卻認為:“到處都是火,而在短時間內(nèi)燃遍全城的這場火災,完全不可能是由某一間房子開始然后蔓延的?!?/p>
可隨著災難調(diào)查的深入,真相卻越發(fā)撲朔迷離。
同一天,芝加哥周邊的一些森林和草原也都發(fā)生了火災,甚至有不少目擊者描繪道:“整個天空都好像燒起來了,熾熱的石塊紛紛從天而降……”
美國學者維·切姆別林通過對天文檔案進行研究后認為:這場大火是由熾熱隕石雨引起的。在他看來,隕石雨帶有極高的溫度,才足以使金屬石頭瞬間熔融,否則是不可能的??瓷先ニ坪跹灾欣恚@一理論并未受到科學界的認同。畢竟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找到哪怕當時一小塊散落的隕石碎屑。
另有假說則認為是彗星的碎片撞擊地球又或是短暫的龍卷風導致這場大火的。但這些推測都因證據(jù)不足而不被接受。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始終沒找到這場蹊蹺大火的真正原因。因此,業(yè)界只好將其戲稱為“無名之火”,成為世界未解之謎。
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引發(fā)起火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大災難絕非偶然。美國歷史家更是認為,這場芝加哥大火是無法避免的,只是時間問題。
原因在于,芝加哥城本就是個“易燃”的城市,早就埋下了嚴重的火災隱患。
由于美國的西部開拓,還是偏僻小鎮(zhèn)的芝加哥在南北戰(zhàn)爭之后迅速發(fā)展起來。經(jīng)濟的興旺發(fā)達、人口的快速膨脹大大刺激了住房需求。為了能多快好省地建造房屋,大多數(shù)芝加哥人都選擇用木板來蓋房子。據(jù)統(tǒng)計,當時有6萬多幢木質建筑,可以說是一個由木板構成的城市。就連通往各建筑的街道和人行道大多也是由木板鋪就,木柵欄圈圍著的。木籬笆、木倉庫、木馬棚等木制結構隨處可見。
當時芝加哥人燒飯煮食用的也幾乎都是干柴、干草。最為致命的是,從市中心向四面延伸的各種木材工廠、磨坊、家具廠等廠房,到處都存放著各種易燃物。到了夏天,整座城市就像是一堆極其干燥的木材散落在強光的照射之下。只需小小的火苗,就足以引起一場大火。
可忙于發(fā)展經(jīng)濟的芝加哥對此置若罔聞。芝加哥政府還一度拒絕了增加消防器材以及消防設備的建議。要知道,芝加哥人口約35萬人,全市卻只有185名消防隊員駐扎、17輛救火馬車。
更為大意的是,城里重要的位置看似設置了報警器,但其實它們安裝之后壓根沒有測試,存在嚴重故障。這也使得消防總部無法及時接到芝加哥市民的報警,沒能從一開始就將火勢控制住。直到消防隊員自行發(fā)現(xiàn),并判斷清楚火災的形勢時,芝加哥已陷入一片火海當中了。
而一種被稱為火旋風的氣象現(xiàn)象間接導致火勢蔓延得非常迅速。隨著過熱的空氣上升,它會與較冷的空氣接觸并開始旋轉,產(chǎn)生類似龍卷風的效果。簡單來說,就是火卷火卷得很高,掉下來的火苗也就造成了蔓延。
所以,要不是那場傾盆大雨澆滅了無法控制的火勢,否則后果更不堪設想。
可忙于發(fā)展經(jīng)濟的芝加哥對此置若罔聞。芝加哥政府還一度拒絕了增加消防器材以及消防設備的建議。要知道,芝加哥人口約35萬人,全市卻只有185名消防隊員駐扎、17輛救火馬車。
悲劇結束之后,貨幣、食品、衣物以及其他物品從世界各地流入芝加哥。在各方的幫助下,芝加哥人在對火災的反思中,開始以極快的速度重建自己的家園。
這也恰恰掀起了一場建筑革命,拉開了現(xiàn)代高層建筑的新篇章。
過去,建筑的墻壁需要用石塊砌筑,每層必須承載其上各層的重量。為了使建筑物出力,底層的墻不得不厚達5.2米。一般來說,利用承重墻的建筑物最多也不超過5層樓。因為底層的墻無論多厚也不能支撐更高的結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低矮的建筑物才創(chuàng)造了芝加哥的一項工程奇跡。
也就是,在19世紀50年代,他們?yōu)榱诵尴滤?,將整個城市抬起來足足4米有余。
為了迅速彌補火災損失,芝加哥的建筑師們大膽采用了鐵框架和箱式結構的新技術來新建房屋。不再使用木板或是外墻,直接用鐵構成的箱式框架來承擔重量;將鐵框架搭建好之后,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土就建好一層樓了。利用鋼鐵框架支撐上層建筑,較輕的外墻也能更好地抵擋風吹雨打。這也使得建筑摩天高樓成為了可能。
當時的建筑師威廉·勒巴倫·詹尼在這些建筑師中脫穎而出。他先是大膽地采用磚墻框架和鐵制梁柱相結合的辦法,建筑了一座7層高的貨棧。之后,他從鳥籠的啟示中,設計了一個完全由鋼制或鑄鐵構成的全金屬骨架。由此,他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樓的家庭保險大廈,被譽為“摩天大樓之父”。這座建筑也標志著芝加哥建筑學派的真正開始。
高層建筑顯然能容納更多的人,加速解決重建芝加哥的燃眉之急。為此,芝加哥的重建計劃便廣泛地采用新的建筑技術與新的建材,包含電梯的使用。在這之后,芝加哥其他建筑師使用的基本是鐵全框架結構,使樓房層數(shù)超過10層甚至更高。
為了增加室內(nèi)的光線和通風, 出現(xiàn)了寬度大于高度的橫向窗子,被稱為“芝加哥窗”。就這樣,高層、鐵框架、橫向大窗、簡單的立面也成了“芝加哥學派”的建筑特點。
為了節(jié)約市中心用地,芝加哥聳起了美國第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筑。高層建筑、辦公大樓、高層公寓、百貨大樓等建筑形式都在這里誕生了。
建筑師們大膽創(chuàng)新,擯棄傳統(tǒng)的建筑觀念,強調(diào)功能大于形式。比如采用經(jīng)過強化的混凝土浮筏組成的新型地基,起到穩(wěn)固建筑的重要作用。相應地,過去那些歷史性裝飾或者笨重的屋頂也不再是必要的東西。
一開始,不少學者猛烈抨擊這類型的建筑缺少歷史傳統(tǒng)、文化底蘊,難登大雅之堂。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高層建筑也符合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對建筑的需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代建筑的大潮勢不可擋。芝加哥學派的建筑也帶動了建筑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世界各地的摩天大樓也拔地而起,建筑師也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挑戰(zhàn)人們對高度的承受力。
從布局上來說,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摩天大樓幾乎都是芝加哥學派的翻版。如今,芝加哥的摩天大樓四處林立。其中共有107棟高度超過500英尺(152米)的建筑。40層以上的樓房在這里有大約50座。10層以上的建筑遍地都是,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個城市的每一處角落。
有人形容,在芝加哥城市中穿梭就像是參觀建筑藝術博覽會,閱讀一部生動的現(xiàn)代建筑史。想必很難有人想到這壯觀宏偉的背后竟隱藏著一場大火引發(fā)的建筑革命。這或許就應了那句老話,禍兮福所倚,盡管背后的代價實在太過慘痛。
◎ 來源|微信公眾號“SME科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