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孟霞(1988~),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灃水鎮(zhèn)第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摘 要:“雙減”政策實施以來,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和學習壓力,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和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學中要積極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并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和方法,從而做到減負增效,實現“雙減”政策要求。為此,文章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當前教學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5-0037-04
“雙減”政策是我國教育發(fā)展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是符合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實際需求的一項重大決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老師要積極貫徹“雙減”政策要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水平,從而減負增效優(yōu)化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下是文章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究和建議,以期促進“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師思想認知不夠深入,沒有落實“雙減”根本要求
減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在教學中采取各項措施以達到減負的效果??山處煵]有領悟“雙減”政策的真正含義,減負只是“雙減”政策的手段,“雙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減負來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因此,務實才是減負的基礎,教師要提高思想認知高度,從教學方法上入手,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采取高效的教學手段,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讓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從而打造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此外,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雙減”政策要求學生具備個性化思維,擁有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傊瑴p負并不等同于放縱學習,通過減負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找到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教師教學實踐經驗不足,沒有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要求通過減負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的目標是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閱讀好的文章和書籍,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加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目的。首先,要保證足夠的閱讀量,閱讀的第一階段就是積累,正如古人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要多給學生推薦具有指導意義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這樣可以為學生后續(xù)的提升和發(fā)展打好基礎。其次,要提高閱讀質量,全面閱讀并不一定有利于學生的提升和發(fā)展,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根據自己的需求篩選合適的閱讀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能更好地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體驗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最后,發(fā)揮學習成效既不能忽視結果,也不能忽略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找過程和結果的完美銜接點,使結果輸出和過程引導完美結合,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大的發(fā)展和成長空間。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氛圍是教學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從教學一開始就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其實,課堂氛圍的營造也要堅持適度原則,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才是教師在營造課堂氛圍時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營造氛圍但不能丟掉知識引導和傳遞的過程,教師要保留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適當加入現代化教學元素,使教學氛圍更貼合教學主題,以此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更好地完成知識引導和傳遞目標。
二、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深入學習貫徹“雙減”要求
教學觀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學要求以及教育政策在頻繁發(fā)生改變,為了迎合教育政策要求,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廣大教師也要堅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教育思想觀念上和教育政策要求同步。“雙減”政策是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而提出的教育政策,這不僅對學生和家長而言具有好的一面,對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zhàn),廣大教師要思考“雙減”政策的核心要求,把握政策的正確方向,探索如何在減負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水平。首先,教師要不斷學習培訓,深入理解政策要求;其次,發(fā)揮教研組集體智慧,教師之間不斷交流學習,優(yōu)化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將重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上,確保學生在教學中始終占據主體地位。
(二)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備課是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開展的重要基礎,凡事預則立,只有精準備課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確保課堂教學方向的準確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水平,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多層面、全方位考慮。要事先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突發(fā)狀況,制定好應對措施,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方法,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下去。此外,教師要重點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展開,所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從而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制訂學習目標。最后,教師要主動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交流互動,聽取他人的想法和建議,將別人的優(yōu)秀經驗應用到自己備課中去,從而彌補自身教學經驗不足和實踐能力不夠的缺陷,提高備課的整體質量,確保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三)培養(yǎng)課前預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預習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提前感知要學習的全新知識,明確學習難點和重點內容,從而將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攻克上來,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此外,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對新知識建立初步的認知,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將更多時間放在難點和重點知識的講解上,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預習方法,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堂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前,教師要為學生準備預習學案,指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學生根據學案要求閱讀新課內容,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和語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重點聽教師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講解,從而突破學習障礙,提高學習效率。預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動手、動眼、動口、動腦的過程,這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例如,在教學《古詩三首》這節(jié)課時,在學習詩詞之前學生需要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這對學生理解詩詞的主題思想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的題目較長,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對題目進行拆分閱讀,大膽猜測題目的含義,結合詩人的生平事跡分析題目隱藏的思想,這樣一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分析就能做出反應,甚至和教師在課堂中展開互動,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體會,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此外,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鼓勵學生探究教師預設的問題,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悟,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和發(fā)展,同時也能促使學生朝個性化發(fā)展方向邁進,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高效教學需要建立在有明確目標的基礎之上,在教學前,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摘得智慧果實,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此外,教師要對課標進行深刻解讀,發(fā)揮導教和導學的功能,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學中去。
例如,在教學《搭石》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和發(fā)展需求以及本節(jié)課的課時特點和階段性要求目標來制定課時任務目標:第一,分析“人影綽綽”“協(xié)調有序”“理所當然”這些詞語的含義;第二,重點閱讀課文重要段落,要求流利且?guī)в懈星?;第三,體會鄉(xiāng)親們身上展現出來的精神品質,比如無私奉獻、默默無聞、友好互助、相親相愛等,感受作者要傳遞的思想情感,把握文本主題思想。教學目標不僅要突出課時特征,具有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層次清晰,方向明確,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價值導向和人文性功能,不僅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要灌輸正確的人文思想,發(fā)揮語文學科德育功能。
(五)與實際生活相掛鉤,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減負不僅能夠減輕學生學業(yè)壓力,同時也在逐步改變著傳統(tǒng)教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往教師只關心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成績好壞,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情緒變化和思想教育。其實,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樂享生活才能使生命質量得以提高,豐富的生活經驗也能幫助學生收獲更豐富的閱讀感悟,增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因此,語文教學要與實際生活相掛鉤,喚醒、鼓舞、激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例如,在教學《觸摸春天》這節(jié)課的時候,通過閱讀課文我們可以得知作者描述了一位盲人女孩通過手指間撲騰的蝴蝶感受到了春天氣息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讀者生命都有著美好的一面,用心感受就能觸摸到屬于自己的春天,鼓勵人們要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直面人生挑戰(zhàn),珍愛生命,熱愛生命。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和學生交流溝通,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回想一幕幕美好的畫面,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樂趣,從而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的生活。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通過和文本對話的方式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思想感悟。
(六)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是當前社會發(fā)展對學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在“雙減”政策下更要關注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互動、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集體協(xié)作完成作業(yè)任務。首先是小組內部合作,其次是小組之間合作互助,從小組力量逐漸向班級力量發(fā)展。在設計作業(yè)內容時,可以選擇合作類型的作業(yè),比如小組辯論賽、小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通過這種互動合作類作業(yè)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合作互助的積極性,起到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鍛煉學生協(xié)作能力的效果。
例如,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續(xù)寫日記的任務,以一周為期限,在一周內小組成員要記錄每天的活動內容,可以每人負責一天,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一周結束后再由下一個小組繼續(xù)完成續(xù)寫日記的任務,每個月可以進行一次評比,選出續(xù)寫日記最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再如,在學習《去年的樹》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高低分成兩個學習小組,理解能力高的小組可以自主設計任務計劃,圍繞“誠信”創(chuàng)建主題情境,在思維的碰撞下強化對文本主題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理解能力偏弱的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導完成對課題的研究,教師也要采取設疑的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此外,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節(jié)課的時候,識讀生字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這些生字的拼寫和讀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識字游戲:教師準備一些卡片,卡片上分別寫著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生字,教師向學生展示卡片,學生根據卡片上的漢字進行組詞,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哪個學習小組組詞最多。比如,教師展示的卡片上是“知”這個字,組詞可以是“知識”“知會”“知了”“知道”等,如果是“腳”這個字可以組詞“腳跟”“腳面”“腳趾”“腳丫”等,活動開始,學生聚精會神地盯著教師手中的卡片,看到生字后立刻思考,也可以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討論,最后小組代表發(fā)言,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大聲講出來,最后說出詞語最多的小組獲勝,將贏得大家的掌聲鼓勵。在游戲活動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表現,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給予贊賞和表揚,增強學生自信心,喚醒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提高教學效果。
(七)注意改進評價方式,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為了更好落實“雙減”政策,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就必須要改進和完善教學評價方式。首先,教師要注意評價語言的使用,評價不是一味地鼓勵和贊賞,更要幫助學生及時了解為什么正確,錯又出在哪里,圍繞教學目標組織評價語言,起到糾正學生錯誤行為、指引學生正確方向的效果。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同時關注學生成長過程和學習情況,積極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關心學生學習體驗和成長經歷,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教師聽到有的學生將狐貍的行為看作是聰明的表現,認為狐貍有耐心和恒心,擁有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同學們的想法雖然很新穎,反映出學生真的有認真思考,但把“詐騙”看作“聰明”是錯誤價值觀的表現,所以,教師不僅要夸贊學生有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還要因勢利導,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狐貍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欺騙”是不值得學習、不提倡的,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價值觀,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下快樂成長。
此外,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問題的不同使評價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的方式方法,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輔助動作,比如摸頭、微笑、鼓掌、點頭等,這些輔助動作不僅可以更好地展現教師個人魅力,贏得學生的好感,同時更能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贊賞之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和鼓勵,進而增強學生自信心,喚醒學生進取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幫助。再如,有的學生內斂敏感,針對這部分學生贊賞和糾錯都要點到為止,重要的是自信心的建立,使學生明辨是非,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有的學生自信開朗,性格活潑,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戒驕戒躁,穩(wěn)定心態(tài)。教師要主動和學生交流互動,通過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想法,知道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注意評價語言,贊賞鼓勵要幽默風趣,糾錯批評也要表達自己的善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在這樣和諧融洽的成長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獲得長遠的進步,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也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實現“雙減”政策的目標要求。
三、 結語
總之,在“雙減”的大背景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貫徹“雙減”政策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和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從而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陸熠璇.“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減負提效[J].好家長,2022(17):80-82.
[2]楊梅.“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新作文,2022(36):11-12.
[3]薛敏.談談“減負增效”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學苑教育,2022(19):7-8.
[4]王立華.“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2(1):154-156.
[5]林婉瑩.“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到減負增效[J].考試周刊,2022(1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