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濱
潮州有古城墻、古寺廟、古府第、古民居、古牌坊等文物遺存,古跡眾多。俗語有云,到廣不到潮,白白走一遭。
潮州是廣東省東部的一個門戶城市,是一座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同時也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之一。潮州有古城墻、古寺廟、古府第、古民居、古牌坊等文物遺存,古跡眾多。俗語有云,到廣不到潮,白白走一遭。今天,我們一起到潮州看一看,瞧一瞧,來體驗一下風情萬種的潮州古城的魅力吧!
海絲重鎮(zhèn)說潮州
潮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重鎮(zhèn),是潮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天下潮州人的精神家園。潮州文化的特質:繼承性、開放性、包容性、時代性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潮州話、潮劇、潮州音樂、潮州菜、工夫茶,府城文化、潮汕文化、韓愈文化、畬族文化、華僑文化等都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潮州先后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僑鄉(xiāng),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瓷都,中國潮州菜之鄉(xiāng)等稱號。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積淀了極其豐厚的文化底蘊,旅游資源在省內更別具一格,人文景觀尤為突出,無論數(shù)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在粵東各市居首位,是廣東的文化旅游資源大市。
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擁有以廣濟橋、開元寺、韓文公祠、己略黃公祠等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遺產和以潮州音樂、潮劇、潮繡、潮州木雕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韓江潮州市區(qū)段一江兩岸,東起韓山,西至潮州古城、南北堤,北起海角山,南至鳳凰洲,以韓江水體為主軸,南北長約八公里,總面積近十平方公里,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古今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景觀帶。
濱江景觀帶自然風光秀美,古樹佳木成林,四時繁花似錦,玉宇瓊樓掩映,更有廣濟橋、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鳳凰塔、廣濟門城樓、古城墻、北閣佛燈、祭鱷亭、青龍古廟,以及金山大橋等新、舊景觀布列其間,渾然一體,互為映襯,四季皆有迷人景色,四時皆有醉人景觀,徜徉其間,山光、水色、綠意、花香、鳥語和清爽的江風,予人以無窮的舒心與快意,讓人獲得如洗的心境;燦若繁星的文物古跡、古今人文,則使人感受到潮州歷史文化的厚重與神奇。
人民廣場位于新市區(qū)中心地帶,是集市政、休閑、旅游、文化為一體的多功能大眾休閑文化中心,人民廣場的設計和建造充分體現(xiàn)地方民俗特色、歷史人文積淀與時代性的統(tǒng)一。氣勢磅礴的旱地噴泉、水池音樂噴泉、五彩繽紛的照明燈飾、悠揚悅耳的背景音樂,以及大屏幕電子顯示屏,為中心廣場厚重人文氛圍增添強烈的現(xiàn)代氣息。每當夜幕降臨,樂曲悠揚,綠?;⒅θ~扶疏之中游人如織,華彩燈光與水幕電影、噴泉、流水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動人畫卷。
廣濟門城樓原稱“廣濟樓”,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東門樓”,列潮州城七城樓之首,襟江控岳,護邑鎮(zhèn)橋,為名城標志之一。廣濟門城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外城門原有“東為萬春”門額。樓置于高大厚實的臺基上,拱門中開,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前后面為木石柱相銜接支撐,并跨出城墻外,成為騎樓。屋面鋪雙層大青瓦,各層出檐均嵌藍琉璃勾頭滴水,雕欄畫棟,四面環(huán)窗,飛閣流丹,巍峨壯觀。登樓四望,但見韓水北下,長橋臥波,遠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漲潮急,舟帆點點,隨波而下。時見江濤拍墩,時見浪花濺岸,畫意詩情,駐足欣賞。樓內有聯(lián)云:“萬峰當戶立,一水接天來”,正是這一景觀的大寫意。暮春三月,登樓眺望,韓江水漲,江面開闊,長橋臥波,煙波浩渺,筆鋒如畫,行船如梭,別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內八景有“東樓觀潮”之勝。
古牌坊是尊榮顯達、彰揚鄉(xiāng)賢的紀念性標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據(jù)文獻記載,太平路牌坊多達39座,牌坊的種類、數(shù)量之多世上罕見。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筑風格的騎樓建筑引入廣東,太平路、東門街也逐漸改造成騎樓式商業(yè)街,與明、清石牌坊共存,構成了國內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晚上,從“十相留聲”坊望去,古牌坊連綿、騎樓燈光璀璨,亭樓交輝,夜幕下的牌坊街景色迷人。
太平路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四柱三門,規(guī)模較大,風格獨特,氣勢非凡,故被譽為“牌坊街”。每一座牌坊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每一座牌坊都有坊主,刻在坊上的文字,就是一篇歷史人物小傳,而這些英杰,就是書寫潮州文化的主要人物,這就是潮州古城的文化精華。如果說有一條街最能代表潮州,那當然是牌坊街,這里歷來是潮州府的中心地帶。只可惜1951年拆掉了所有的古牌坊,雖然現(xiàn)在重現(xiàn)了牌坊林立的舊街景,道路寬敞平整了,但總是少了幾分本來的古味。
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廣濟橋
似乎每一座有大江大河流過的老城,都會有一座聲名遠揚、滿載故事的古橋。潮州也不例外,在這座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里,有一座意義非凡的廣濟橋,它的歷史,就是潮州的歷史,寫滿潮州的人文故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又稱潮州湘子橋,位于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連接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區(qū)著名文物旅游勝地。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廣濟橋橋面古香古色,橋身橫跨韓江,并集梁橋、拱橋和浮橋于一體,結構十分特殊,堪稱我國橋梁史上的孤例。站在韓江江邊便能感受到廣濟橋的恢弘氣勢,兩邊為石墩,橋墩上建有精美的樓臺亭閣,中間由18座古浮橋相連,梁舟結合,剛柔相濟,在上面走一走,別有一番趣味。
廣濟橋傳說是韓愈(八仙之一韓湘子是其侄孫)刺潮時所建。據(jù)悉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該橋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梁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梁和橋亭三部分組成。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梁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只木船連接而成。來到潮州,廣濟橋幾乎是所有游客必游的主要景點。
廣濟橋歷經近九百年風雨的洗禮,幾經修復,現(xiàn)在的廣濟橋是按明代風格修復為如今模樣,廣濟橋分為三段,共有橋亭30個,匾額43塊,成為潮汕地區(qū)著名的旅游地標建筑。早在清朝時期,坊間就流傳著這樣的俗語,“到潮不到橋,枉向潮州走一遭”。廣濟橋歷來有“江南第一橋”的美稱。
每天傍晚,中段的浮船就會被移開拉走,供過往船只通行,廣濟橋晚上就成了“斷橋”,到次日早上浮船會再次被接上重新連接成浮橋,供游人通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天如此。廣濟橋現(xiàn)有橋亭30個,其中殿式閣12個,雜式亭臺18個,橋亭的設計匠心獨運,既可以為橋梁和行人提供遮護,使橋身和過往行人少受日曬雨淋。同時也能增加橋身重量,增強橋身的穩(wěn)定性,提高橋梁的抗風御潮功能,延長壽命。廣濟橋之美,不僅美在外觀造型,還有其出類拔萃的文化內涵。
走在廣濟橋上,與其說是在渡河,更確切地說是在參觀一個神奇的“水上之城”。橋上由一座座亭閣組成,每一座都有一副楹聯(lián),一塊牌匾,上面全是書法大師的手筆,處處盡顯潮州人的文化底蘊。據(jù)史料記載,當年廣濟橋的繁華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茶居酒簾鬧其上,水榭笙歌喧其下。如今成為橋雖沒有了當年的繁榮商貿景象,但卻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潮州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海內外潮州人最難忘的回憶、最難舍的鄉(xiāng)愁。
潮州木雕工藝的殿堂——己略黃公祠
廣東的潮汕地區(qū),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尤其是千年古城潮州市,更是極富人文氣息。這里完好保存著各種名勝古跡和人文景點,其中己略黃公祠引起了我的極大好奇。
潮州已略黃公祠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原是祭祀潮州望族黃己略的私人祠堂。據(jù)《潮州府志》記載:“望族營建屋廬,必建家廟,尤佳壯麗,雕梁畫棟,池臺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夸壯麗,不惜資費。”
一百多年前,黃姓族人為了修建這座祠堂,不惜重金,請了潮州城里最好的木雕藝人,用當時最流行的裝飾來表達對祖先的尊敬,以此來證明家族的財富和地位。己略黃公祠不大,建筑面積為480平方米,格局與潮州傳統(tǒng)祠堂基本相同,但其內部的建筑裝飾卻讓人嘆為觀止——這是一座集木雕、石雕、嵌瓷、金漆畫、彩繪等裝飾藝術于一體,其精致奢華程度,堪稱潮州古建筑“三絕”中的翹楚。
?
大門正中為石結構凹斗門樓,門首橫額正面刻有“己畧黃公祠”五個大字,在門簪上刻著“聯(lián)登”和“甲科”。門樓門面分布著四幅書法石刻,內容是嘉應人溫仲和題寫的《己略黃公祠頌》和《竹鹿同春》《松鶴同齡》兩幅石雕彩繪壁畫。門樓馬面坡屋架是《封神演義》人物故事石雕作品,細節(jié)刻畫傳神,場面栩栩如生。
進入門廳繞過屏風便來到了天井,但講究精巧儒雅。天井上方的屋檐橫梁上均裝飾著精美的木雕及石雕,人物刻畫細致,畫面生動。天井兩邊的廂房裝飾主題不同,在東廂房的屋架上有兩對遙相對望的鸞鳥,西廂房的橫截下則有兩對鳳凰,寓意“風生水起、富貴吉祥”。
通過天井就來到了祠堂的拜亭。拜亭木載下的金漆木雕是整座祠堂中最集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己略黃公祠的建筑雕刻藝術的精髓之處。拜亭的梁枋兩端均飾以形象各異的龍、鳳、獅等祥瑞動物,以“銅雀臺”“張羽煮?!薄八鹕健钡葢蚯鷤髌?、民間故事為創(chuàng)作題材,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精彩地雕刻出了系列人物故事。這些精彩絕倫的木雕作品在技藝上使用了圓雕、沉雕、浮雕、鏤空等不同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多層次的復雜內容;在色彩上則充分運用了黑漆裝金、五彩裝金、本色素雕等三大手法,使得整座建筑層次分明,因而被譽稱為“潮州木雕第一絕”。
己略黃公祠大廳是祠堂的一個重要場所,自然在其裝飾設計上更是獨具匠心。門楣上裝有潮州傳統(tǒng)藝術品金漆畫“郭子儀拜壽”,抬頭可見懸掛于大廳之上的匾額“衍慶堂”寄托了家族繁衍吉慶的愿望。只可惜原擺放大廳正中的供案和神龕已被移至潮州市博物館了,但從墻上的大型原圖不難看出神龕的雕刻繁雜精美,金漆仍金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