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每天被與新冠有關的信息轟炸期間,你一定收到過許多來路不明的截圖,里面對于新冠的預防、治療、特性等各有說法。我們總結了近期熱度很高的疫情傳聞。其中,幾個是有依據(jù)的呢?
解讀:別信!
酒精確實能殺死新冠病毒,不過那是 60%~95% 濃度的酒精消毒液啦。喝酒肯定是不能在身體局部達到這么高濃度酒精的,更重要的是無法持久,根本不會幫助你抵御新冠病毒的入侵。至于危害嘛,除了你熟悉的酒精對身體整體傷害,也有了多篇研究報告稱飲酒者新冠感染相對更重,預后更差。
吸煙預防新冠?只列一份數(shù)據(jù)好了。BMJ 上一項研究顯示,吸煙整體上讓你的新冠感染風險高出了一倍,住院風險升高 5 倍,死亡風險升高 10 倍。
解讀:說法不準確,證據(jù)不足。
一直以來都有顏值(面容對異性的吸引力)越高,免疫力越強的論點?;蛟S是高顏值、體面打扮的背后是家庭優(yōu)渥,有更好的健康條件。另外,也有觀點認為,人類出于繁衍本能,吸引力高的面容應該也是更健康的。
不過,很遺憾。從研究來看,更受女性喜歡的男子(男性面容)似乎并沒有表現(xiàn)出更好的免疫能力。而關于女性顏值與免疫的關聯(lián)暫時還缺乏嚴謹研究。比起顏值,疫苗才是真正的免疫。
解讀:說法不準確,肥胖人群更危險。
從感染幾率的角度看,肥胖者感染可能性稍微比不胖的人高一點兒,大概是 BMI 每增加 5,風險升高 7%。重點并不在感染幾率,而是胖子感染新冠之后會更加危險。越胖負責免疫的 T-淋巴細胞越少,越胖肺活量儲備越少,肺在關鍵時候越撐不住。
最終結果就是胖子因為新冠住院的概率是常人的 3 倍,死亡風險也升高了。肥胖兒童相比于正常體重的同齡人,受新冠威脅的可能性更大。
解讀:這個還真的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出處,但 O 型血的朋友先別著急高興
最早注意到血型差別對感染的影響,是 2020 年年初的中國,因為數(shù)據(jù)較少,最初只是一個設想,后續(xù)很快有世界多地的研究證實了 O 型血更少感染上新冠的結論。
不同地區(qū)觀察到的數(shù)字不同,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的一篇綜述性研究中總結,大概風險降低了 35%。與之相對的是 A 型血風險增加了 45%……不過這些差別,沒有明顯意義。尤其是奧密克戎時代,病毒傳播較快,感染預防起來難度較大,即便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差別,也到不了就高枕無憂的程度。
解讀:傳言大部分是有依據(jù)的?;蚝瓦z傳因素確實會對人的新冠易感性造成影響。
對那些經歷了多輪疫情、有過密接,但未感染的志愿者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新冠易感性的基因為數(shù)不少,并非單一基因。
著名的 ACE2 受體相當于病毒打開人體的“鑰匙”,如果它發(fā)生突變,就有可能讓病毒進不來。另外,有些基因與人體的免疫機制,比如人類白細胞抗原敏感性、 I 型干擾素、記憶 T 細胞的相關調控有關,也可能會影響新冠易感性。
這些基因目前還沒有被遺傳學家找齊,還需要繼續(xù)研究才能徹底揭開真相。假如你身邊的朋友同事都“陽過”好幾波了,唯獨你毫發(fā)無傷,說不定真是天賦異稟。當然,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基因也不能保證你絕對不感染新冠。
解讀:都是奧密克戎,致病性沒有大差異。
首先,不管是 BA.5,還是 BF.7,它們都屬于奧密克戎的變異株,甚至 BF.7 就是 BA.5 的一個分支,有較為親近的關系。它們具有奧密克戎的特性,也就是強大的免疫逃逸能力,能導致一波再感染。但在致病性方面,新舊奧密克戎并沒有明顯差異。另外,北京流行 BF.7 是 11 月份時作出的研判,今天尚無大規(guī)模測序,未必還是這個毒株流行。同理,廣州也未必還是 BA.5 了。
新冠感染之后個體癥狀差異就是很明顯,有人重一些,有人輕一些,還有人完全沒有癥狀。不同人在社交媒體發(fā)聲,可能都會讓你對感染癥狀有不同的感知。
解讀:“地獄犬”也是奧密克戎的變種,參考上一條。
不管這些變異株在其他國家是不是折騰出了樣子,對中國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奧密克戎本來就有多種變異,當有更新免疫逃逸的毒株出現(xiàn),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可能在某一時期某一地區(qū)獨領風騷。但這是建立在該地區(qū)該時期整體免疫的基礎上的,在另外的地區(qū)另外的時期就不一定易于傳播了。
各種變異的致病能力其實相差無幾,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 BQ.1 (地獄犬)毒株的致病性比其他毒株更強。
至于地獄犬這個看上去兇殘的名字,也不是真的“人如其名”。這些是網友自創(chuàng)綽號,很多毒株都有綽號,Python(大蟒)、Gryphon(獅鷲Argus(百眼巨人)……個個都是威風凜凜的。
解讀:這個說法太夸張了。
目前沒有證據(jù)證明,感染或重復感染新冠能夠對人的免疫系統(tǒng)進行普遍破壞?,F(xiàn)有的研究剛好相反: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感染新冠病毒會讓身體“記住”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類似疫苗的作用,幫助抵御下一次感染。
不過,存在兩種較為特殊的情況:
① 每次感染總有極小概率發(fā)生重癥,也總會有人碰巧在某次重復感染時身故。但這種引發(fā)“免疫風暴”的重癥乃至死亡,在如今奧密克戎主導的疫情中并不常見了。
② 年齡較大、有基礎疾病的人頻繁感染新冠,可能導致健康狀況惡化。經常被引用的一項研究來自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指出:重復感染導致死亡風險增加 117%,住院風險增加 232%。
上面的研究樣本絕大部分是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齡 60 歲),且大部分未接種疫苗。這提示我們,多次感染新冠對特定人群可能殺傷力更大。
解讀:新冠并不存在統(tǒng)一的發(fā)病癥狀,無法完全從癥狀分別到底是新冠還是流感。
感染新冠后大概會出現(xiàn)如下癥狀:發(fā)燒、肌肉酸痛、疲勞、全身無力、咳嗽、腹痛、腹瀉、鼻塞、流鼻涕、失去嗅覺/味覺、頭疼、呼吸困難等等。
從癥狀上來說,新冠與普通感冒的主要差異,在于感冒的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癥狀更多。而流感的癥狀與新冠十分相似,都可能出現(xiàn)高燒,幾乎唯一的差異在于流感不容易出現(xiàn)味覺嗅覺減退。這些差別都無法用來鑒別不同疾病。
同時,新冠的癥狀表現(xiàn)也因人而異,有些人不咳嗽、不發(fā)燒,比如無癥狀感染者;有的人可能會乏力、發(fā)燒;有些消化系統(tǒng)脆弱的人,可能會出現(xiàn)厭食、腹瀉。
解讀:總體而言,由于吃橘子導致假陽性的概率很低。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的原理,是通過特異抗體捕獲特定抗原,但抗原抗體的結合需要維持適當?shù)?PH 值(酸堿度),樣本處理液可以保證抗原抗體在合適的 pH 值下結合。
將橙汁或者各類飲品直接加到試劑板條上,破壞了適宜的 pH 環(huán)境,造成抗原抗體的非特異性結果,這才產生了假陽性。但抗原檢測是從鼻腔采樣,吃下去的東西影響非常有限,再加上采樣之前推薦擤鼻子,也會把這些異物清理出去。
解讀:確實不容易再次感染,但不是百分百保證。
病毒感染一般會使人體產生一定程度的抗體,對下一次感染帶來保護。2021 年,《科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感染新冠帶來的抗體能持續(xù) 6 到 8 個月。
不過這些抗體的作用相對有限,能抵御感染的能力未必能持續(xù)這么久。一項研究估計,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三個月后可能會被再次感染。
如果覺得感染過就能徹底逍遙三個月,可能還有個新問題:奧密克戎作為“天然疫苗”的效力并不太強,不如德爾塔及之前的毒株。
最近一年,兩波新冠疫情的平均間隔似乎也明顯縮短了。有學術研究記錄的兩次新冠感染間隔最短為 20 天,而網上能找到不少間隔更短的個例。
生病已經很難受啦,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