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鴻 吳垚 葉志銘 彭中華
【摘要】目的:探究頸型頸椎病應用刃針松解聯合曲度牽引治療的效果。方法:將本院治療的60例頸型頸椎病患者納入研究對象,患者治療時間為2020年1月—2022年3月,所有患者經刃針松解+曲度牽引治療,分析此種治療方案治療療效以及治療前后對患者疼痛、頸椎生理曲度的影響。結果:治療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的VAS評分、NDI評分以及頸部、肩部、背部酸脹疼痛癥狀評分顯著下降(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的頸椎生理曲度顯著提升(P<0.05)。結論:針對頸型頸椎病患者來說,選擇刃針松解+曲度牽引治療效果好,可明顯改善疼痛,緩解癥狀,增加頸椎生理曲度,提升治療療效。
【關鍵詞】刃針松解;曲度牽引;頸型頸椎病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lade needle release combined with curvature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LI Ruhong, WU Yao, YE Zhiming, PENG Zhonghua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Guicheng Hospital,Nanhai District,Foshan City, Guangdong,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lade needle release combined with curvature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path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The treatment time of the patients was from January 2020 to March 2022.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lade needle release + curvature traction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is treatment plan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n pain and cervical vertebra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3%.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VAS score,NDI score,acid distension and painsymptom score of neck, shoulder and back after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of cervical vertebra of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pathy,the treatment effect of blade-needle release combined with curvature traction is good,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in,relieve symptoms,increase the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of the cervical spine,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Blade needle release; Curvature traction; Cervical spondylopathy
頸椎病是由于頸部軟組織勞損、椎間盤退變等造成頸部軟組織及骨關節(jié)力平衡失調,屬于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1]。近幾年,在生活方式的變化、伏案工作人群的增加致使該疾病患病率明顯增加,且發(fā)病群體逐漸年輕化。頸椎病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神經根型和頸型,有70%以上的發(fā)病率[2]。頸椎病發(fā)病初期則屬于頸型頸椎病,這也是治療的最佳階段?,F階段用于治療頸椎病的手段有多種,比如,物理療法、藥物治療、針灸推拿等,療效一般且易復發(fā)。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研究與發(fā)展,非手術療法結合中醫(yī)微創(chuàng)技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治療效果顯著。進而本次針對刃針松解聯合曲度牽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詳細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治療的60例頸型頸椎病患者納入研究對象,患者治療時間為2020年1月—2022年3月。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與《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參考2010年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頸椎病專業(yè)委員會發(fā)布)中的診斷標準相符[3];②年齡16~76歲;③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晰;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X光片提示頸椎發(fā)生融合椎、椎旁骨橋患者;②暈針患者;③妊娠哺乳患者;④近30d經鎮(zhèn)痛藥物、抗炎藥物治療患者;⑤合并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骨質疏松嚴重患者、椎體峽部裂患者;頸椎手術史患者。男15例,女45例,年齡16~75歲,平均年齡(45.50±29.50)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96±0.74)年。
1.2 方法
1.2.1 刃針松解 患者以俯臥位進行治療,在患者胸前放置軟枕,前屈頸部,上肢自然垂于床邊。在枕下項線區(qū)、頸椎橫突、關節(jié)突至棘突側面、肩胛骨喙突、肩胛骨內上角及顳骨乳突部位尋找陽性反應點(壓痛點、硬結、條索等),用記號筆進行標記,后進行皮膚消毒,左手指在標記處固定加壓,右手持刃針垂直刺入皮膚(針刃與神經、血管、肌肉平行),達骨面后調轉針刃90°行切割、剝離1~3下。出針后,使用無菌干紗布壓迫5~10min以止血。針具選擇:采用田氏刃針(長:50mm,直徑:0.5mm)。每4d1次,3次為1療程。
1.2.2 曲度牽引 選擇曲度頸椎治療儀進行治療,協助患者更換為臥位并屈膝,將頭頸部固定,儀器按照患者不同的頸椎形態(tài)對牽引力進行調整。對其參數進行設置,以0.3~0.5kg/cm2為牽引力,每次治療15min,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5次,休息2d后再持續(xù)治療5次,共計10次。
1.3 評價指標
(1)療效判定: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2010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制定[4]。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療效指數超過90%為治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70%≤療效指數<90%,即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30%≤療效指數<70%,即有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療效指數<30%,即無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l00%。(2)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評估患者疼痛強度,患者根據自我感覺給予不同的分數即0~10分,表示疼痛程度的輕重。分別于治療前后評估。(3)頸椎生理曲度:治療前、治療后對X線片使用頸椎生理曲度測量,Borden氏測量法進行評估[6],即自樞椎齒突后上緣到C7椎體后下緣畫一直線為A線,沿頸椎各椎體后緣畫一連線為B線,在A、B線間最寬處的垂直橫交線為C線,此即為頸椎生理曲線的深度。正常頸椎弧的頂點在C5椎體后上緣,弧的高度為D值(12±5)mm,D值>17mm則為曲度變大;D值<7mm為曲度減小,D值若為負值則表明頸椎發(fā)生反曲。(4)測定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指數)[7]:NDI指數共計10項內容,包括娛樂、駕駛、睡眠、工作、集中注意力、頭痛、提起重物、閱讀、個人護理、疼痛強度,每個項目包含6個選項,共計50分,功能障礙越嚴重評分越高。分別于治療前后評估。(5)記錄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6)對患者頸部、肩部、背部酸脹疼痛癥狀進行評估,每個癥狀評分0~4分,越嚴重分值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治療療效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患者治療后4例無效,14例有效,18例顯效,24例治愈,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所有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僅有1例患者出現了胸悶、惡心、冷汗等情況,去枕休息后癥狀消失,所有患者全部完成了治療。
2.2 治療前后VAS評分、頸椎生理曲度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下降(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的頸椎生理曲度顯著提升(P<0.05),見表1。
2.3 治療前后NDI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的NDI評分以及頸部、肩部、背部酸脹疼痛癥狀評分顯著下降(P<0.05),見表2。
在長時間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下,頸部軟組織發(fā)生損傷,導致頸椎關節(jié)異常,進而誘發(fā)頸椎病。該疾病可對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影響,頸型頸椎病是處于頸椎初始階段,如果未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出現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等,加重患者痛苦并影響生活質量。
目前,非手術干預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案,比如,推拿、針灸、牽引治療等,而單一應用此類方式效果一般,無法達到預期目標,不利于患者堅持治療。現階段,多種臨床研究證實,不同治療方案聯合使用效果顯著,比如,推拿聯合針灸、刃針松解聯合曲度牽引[8]。而本次研究了刃針松解聯合曲度牽引的治療療效,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的VAS評分、NDI評分以及頸、肩、背部酸脹疼痛癥狀顯著下降(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的頸椎生理曲度顯著提升(P<0.0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其中刃針松解則是西醫(yī)手術刀與中醫(yī)針刺療法結合產物,充分發(fā)揮針刺穴位的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作用以及切割軟組織的鎮(zhèn)痙止痛、疏松攣縮作用[9]。刃針松解主要是切刺局部壓痛點,進而松解局部變形軟組織,改善病變組織對神經和血管的影響。與此同時,還能夠平衡頸部局部失衡的生物力學,進而改善頸型頸椎病的多種癥狀。有臨床學者研究顯示,頸椎生理曲度和頸椎病具有一定關聯性,恢復頸椎生理曲度則能夠緩解患者多種臨床癥狀[10]。牽引療法是治療頸椎病常用手段,可改善局部肌張力,調節(jié)椎體小關節(jié)位置、擴增椎間隙,進而解除血管和神經根的壓迫。本次研究選擇了臥位曲度牽引技術,其效果優(yōu)于既往所用的坐位直線牽引技術,可保持頸椎生理曲度、平衡狀態(tài)。上述兩種治療方法聯合使用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多種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頸型頸椎病應用刃針松解聯合曲度牽引治療,可明顯改善疼痛,增加頸椎生理曲度,提升治療療效。
參考文獻
[1] 柯偉明,呂俊彪,周小鴻,等.刃針微創(chuàng)術配合正骨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導報,2018,24(7):71-72,80.
[2] 吳以誠,胡吳斌,占茂林.“筋骨并重”思想在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應用及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9,28(8):1427-1429.
[3] 楊潤葆.頸肩牽引聯合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9,40(3):419-420.
[4] 王艷杰.曲度牽引聯合中頻電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9,40(4):464-466.
[5] 陳博,顧新豐,張旻,等.中醫(yī)三維立體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9,53(12):49-51.
[6] 邢鵬,郁金崗,鄭雷剛,等.斜圓刃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9,28(1):37-39.
[7] 張帥攀,朱清廣,孔令軍,等.脊柱微調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1,36(5):3034-3037.
[8] 蘇興平,王海東,安維新,等.針刀松解術治療頸椎病240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9,27(3):53-55.
[9] 劉偉峰,高鑫,厲曉龍,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J].江蘇醫(yī)藥,2018,44(7):814-817.
[10] 楊賀軍,劉強.三維曲度牽引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侯i椎曲度、活動度及肌電圖F波傳導情況觀察[J].頸腰痛雜志,2019,40(2):237-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