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恩桂
【摘 要】新時期的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工作迎來巨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終將會湮沒在滾滾向前的歷史長河中。高質量的校園安全教育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來實現的,為了適應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總結,并提出“探究式”教學的新模式,通過將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和“探究式”教學方法相融合,嘗試分析校園安全教育“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框架和運作模式。
【關鍵詞】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性
校園安全教育,責任重于泰山。校園安全問題是目前社會上關注度比較高的話題之一,校園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適應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安全教育則是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自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至今,國家層面出臺的關于校園安全方面的政策文件多達900余份,縱觀這些政策文件的發(fā)布情況,雖然相關的法律體系和制度逐年得到規(guī)范,但在校園內部具體實施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并不樂觀。一幕幕校園慘劇的背后,我們在為生命扼腕嘆息的同時,更應該對校園安全教育中的制度管理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與治理,制度政策的制定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基層校園安全教育的有效開展,如果不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落實,那么這些制度體系中所針對的具體頑癥也將難以得到實質性的解決。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對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對目前校園安全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現實狀況進行分析,探索出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的校園安全教育教學新路徑,為營造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的良好氛圍和完善校園安全教育實施體系提供基礎性借鑒資料。
通常意義上,狹義的青少年校園安全問題指的是校園內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問題或暴力、霸凌等威脅到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不法行徑。但是隨著社會及科技的發(fā)展,青少年校園安全問題不僅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人身安全”,保護青少年身心和生命健康發(fā)展、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發(fā)生、全力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成為新時期校園安全管理者的工作重點。同時,校園安全問題又隨著眾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呈現出一個動態(tài)的演化過程。不僅是在校內,青少年校外安全教育同樣重要,在社會和自然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下,新形式的校園安全問題不斷涌現,新的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也隨即產生。
(一)網絡安全成為青少年校園安全問題的防范盲區(qū)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飛速發(fā)展,網絡科技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對青少年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也對校園網絡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諸如網絡暴力、網絡欺凌、網絡詐騙、網絡游戲以及網絡人格侵害等網絡安全問題也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從現實步入虛擬,再加上沒有相應的措施和政策予以解決和教育,從而為校園網絡安全的防范和治理帶來了巨大困難。
(二)病毒傳播成為青少年校園安全問題的高風險區(qū)
病毒傳染來源于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校園作為青少年學習生活時間最長、人口密度最大的重要場所,任何一種病毒的傳播都會對青少年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病毒與網絡安全問題類似,我們無法用肉眼觀測到它的形狀和數量,更無法意識到它所帶來安全問題的嚴重性?,F如今,以新冠病毒為代表的各類變異毒株及新生毒株不僅為青少年群體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而且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校園疫情防范迎來空前挑戰(zhàn)。
因此,在面對日益復雜多樣的青少年校園安全問題上,校方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校園安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在把控好校園傳統(tǒng)安全問題的前提下,嚴密防范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為青少年帶來的威脅和危害。校園是對青少年進行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安全教育的主要陣地,應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階段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不僅要歸納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上存在的安全問題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式,使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高度融合,從而提升教育教學實際效果。
(一)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單一
最常見的校園安全教育形式有網絡課堂、主題班會、專題講座、召開擴大會議等等,但通過這些途徑進行的校園安全教育是否提升了青少年的風險識別和防控能力有待商榷,因為索然無味的口頭說教和隱蔽呆板的軟文宣傳往往會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逃避。大多數校園并不能有效地利用這幾種教育途徑,更多的是為了上傳下達、完成任務、流于形式,實際上并沒有促使青少年對正視安全問題產生的積極影響。
(二)主題內容更新速度遲緩
校園安全教育的主題和內容在關鍵時刻能夠幫助青少年快速識別和規(guī)避風險,隨著宏觀和微觀層面諸多因素的急劇變化,復雜多變成為新時期校園安全問題的主要特征之一,隱蔽性、跨區(qū)域性、時間非線性、信息不對稱性等特性成為構成校園安全問題復雜多變這一特征的基本要素。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校園開展的安全教育主題和內容依然還是傳統(tǒng)的基本安全問題,主動發(fā)現和防范突發(fā)安全問題的意識薄弱,更新安全教育內容的速度遲緩,往往是安全事件發(fā)生以后才會讓校方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引起重視,然后被動地開展安全教育。
(三)效果評價機制陷入誤區(qū)
在校園安全教育效果評價機制方面,有的校園偏重對教育知識的考查,各式各樣冷門的知識雖然在校園安全教育過程中沒有得以貫徹普及,卻在考核中頻頻出現。有的校園只注重安全管理,卻不注重對青少年的安全知識教育,導致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這種本末倒置的操作方式是致使校園安全事件頻發(fā)的罪魁禍首。因此,校方的這些做法容易使青少年安全教育陷入“堵截多、引導少,灌輸多、啟發(fā)少,訓練多、體驗少”的死胡同。
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于完善校園安全教育制度體系和提高校園安全教育教學質量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對預防和干預安全問題的突發(fā)、提升青少年防范安全風險的能力和安全素養(yǎng)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本研究通過將校園安全教育和探究式教學方法相融合,嘗試分析校園安全教育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框架和運作模式。
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探究式教學可以概括為包含設計與規(guī)劃、分析與總結、交流與展示、評估與反思“四位一體”的閉環(huán)教學方法。在該模式下,從青少年的視角出發(fā),能夠讓青少年對某一個與校園或自身相關的、實際的、復雜多變的危險因素進行深入持續(xù)的探索,培育青少年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他們在面對安全問題時如何科學地思考和正確地應對,能夠在特定情境中進行遷移的學習方式。從教育者的視角出發(fā),教育者通過確定校園安全教育的核心內容或預測到的未來可能發(fā)生的安全問題,在明確認知策略及學習實踐后,采取全程指導和成果評估的形式達到引導、激勵、教育青少年的目標,從而促進青少年對校園內外安全問題防范和應對知識的深度學習,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識的教學方法。
(一)設計與規(guī)劃
高質量的校園安全教育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來實現的,教學前精心設計與規(guī)劃的意義在于提出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安全問題、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激發(fā)高漲的熱情,并且能給予青少年真實的體驗感和主動權。教學內容可以是假定的對象,也可以是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教育者通過向學習者介紹事例的基本情況、設計和規(guī)劃學習后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效果以及學習的大致范圍和方向。此外,可將學習者分成若干個小組,明確各組的探究任務,確定探究的步驟和程序,激發(fā)學習者的參與熱情。
(二)分析與總結
經過周密的設計與規(guī)劃進入正式實施的分析與總結階段,該階段要求教育者與學習者共同參與,學習者圍繞安全事例的核心通過開展資料搜集、主題討論、推理演化、歸納總結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索。教育者則可以通過布置課內問題和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對學習者進行路徑指引和技術干預,幫助他們將復雜的安全問題拆解成容易理解的若干個簡單問題,然后再加以整理和歸納,防止學習者因難以完成任務而產生焦慮和逃避情緒。此外,在該階段進行之前,教育者也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必要的參考素材和情景化資料,如相關法律條文、政策法規(guī)、評估量表、任務明細等,為學習者后續(xù)深入探究提供便利條件。
(三)交流與展示
在校園安全教育教學過程中,交流與展示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教育者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學習者是否取得實踐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安全事例的分析與總結,教育者對各小組或個人的表現逐一點評,對探究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予以梳理和引導,學習者將小組或自己的探究結果可以海報、手抄報、總結、短視頻等形式加以呈現,并在小組內、班級內或校園內進行展示和宣傳,將自己在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和總結的經驗與大家進行交流與分享,通過人人主動參與、事事主動探究的方式全面認識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加強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識,提升校園的風險防控能力。
(四)評估與反思
評估與反思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最后階段,也是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的關鍵階段。教育者可以通過觀察學習者在探究過程中的差異性表現來推斷他們安全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側重點,同時還可以尋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并加以糾正和完善。學習者通過親身參與和深入探索,對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采取的解決方式進行反思,并詳細記錄在此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是如何學到的以及在面臨同樣的安全問題時該如何處理等要點,使自身在每一次學習中都能快速地成長。
青少年校園安全教育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順利地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除了教育者和青少年的雙向互動以外,還需要輔以堅持育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制定完善規(guī)范的實施流程、保證持續(xù)足夠的經費投入、儲備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以及完善“家、校、社”三維聯動機制等保障措施。通過不斷更新校園安全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校園安全教學模式等途徑強化青少年對潛在安全問題的識別能力,鍛煉他們應對和處理安全問題的技能、習慣和意識,以提升他們的生命價值和生命質量,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1]趙國玲,常磊.青少年網絡被害的學校教育原因實證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9(01):43-48.
[2]解北京,石嘉煜,欒錚.中小學校園應急安全科普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2(35):1-6.
[3]佟瑞鵬.校園安全研究進展追溯與述評[J].安全,2022,43(08):1-17+123.
[4]杜玉彬,楊婷,宋軍輝,杜玉春.參與式風險評估在小學校園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22(26):16-20.
[5]楊玉賜.新時代小學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控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22(12):50-51.
[6]楊桂紅.小學生安全教育與校園安全工作有效結合探討[J].新課程,2022(07):172.
[7]陳茹,陳欣,趙國祥.積極青少年發(fā)展與問題行為的關系: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12):1847-1853.
[8]耿浩,樊榮.青少年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教育的現實挑戰(zhàn)和路徑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1):82-84.
[9]戴興華.讓安全教育工作為青少年成長保駕護航[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