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經(jīng)常有同學抱怨寫作文的時候沒有素材,其實教材中就有許多經(jīng)典的寫作素材,都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而且運用得好,能夠有效提升作文質(zhì)量。那么怎樣才能將課本中的素材運用到寫作中呢?
一、仿寫課文
仿寫是高中寫作訓(xùn)練的重要內(nèi)容,仿寫既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又可以學到豐富的寫作方法。
比如,在描寫某種植物或某處景物時,可以參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文中有這樣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奔氉x這段文字,會感到作者對荷塘景色的描寫,無論是從細微之處還是從大范圍的描寫來看,每一句都寫得很美,且每一句都在表達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贊美之情。認真閱讀會發(fā)現(xiàn),這段描寫中作者運用較多的修辭是比喻,描寫生動形象,意境優(yōu)美。我們可以在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適當?shù)剡\用修辭,比如,寫春天的小河時,可以寫成:“剛解凍的溪流如同三四歲的孩童,調(diào)皮地扭動腰,一會兒向左邊流動,碰到了潛伏在河底的石頭小朋友,又向右扭起來,好像在向小石頭炫耀自己剛在冬天偷偷學到的新本領(lǐng),好不歡快?!边\用修辭寫出了春日里河流生機重啟的畫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河邊,展現(xiàn)出一幅生動的孩童春日嬉水的畫面。
二、賞析課文
仿寫的前提是賞析,因為會賞析才能更好地模仿。比如寫人的作文,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寫誰,這時候,就可以找教材上的一些經(jīng)典范文進行賞析。
比如,《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是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之作,文是為了紀念女主人公劉和珍的,我們也可以將劉和珍作為寫作對象,先介紹劉和珍是誰,她是干什么的(北京學生運動的一位領(lǐng)袖);然后介紹她的事例(1926年于“三一八慘案”中遇害犧牲,年僅22歲);另外,可以適當?shù)丶尤胍恍斞赶壬鷮⒑驼浔救说目捶ê拖敕?,或者適當?shù)靥岬紧斞冈谖恼轮斜磉_的對劉和珍的感情。比如首先介紹這是一篇批判性文章,作者贊頌了劉和珍不怕犧牲的精神,同時又批評了反動派的殘酷。當然,文章更多的是魯迅先生從正義的角度對劉和珍的贊揚,他在文末寫了幾句意味深長的話:“活著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這句話深切地表達出了魯迅先生對這年輕的勇士的惋惜和敬佩之情,同時對她的遭遇而感到無比憤慨。待介紹完課文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之后,就可以進入正題了,比如寫:“‘三一八慘案’犧牲了許多人,可能不止劉和珍一個,但是魯迅先生唯獨對她情有獨鐘,寫了一篇紀念詞,也許是魯迅先生對她印象深刻,也許是魯迅先生以她為代表贊頌一批人奮勇犧牲的精神,但無論如何,身在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雖然身處幸福的和平年代,但我們同樣不能忘記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不怕犧牲浴血奮斗的人,我們要站在正義的角度為劉和珍鳴不平……”后面就可以寫自己對劉和珍的看法,包括她所處的時代、她的做法,以及對她的精神的看法等等,將她與自己進行比較,進行反思,這樣,一篇文章就完成了。所以,對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課文進行賞析,或?qū)⑵渥鳛樗夭膶戇M我們的文章里,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寫作方法。
三、借用課本
首先,我們要討論一下,什么是借用課本?怎么借用?我們在寫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拿到作文題目想起什么就直接下筆寫,寫著寫著都寫到一大半兒了,忽然發(fā)現(xiàn)下面的內(nèi)容不會寫了,或者是沒內(nèi)容可寫了,抑或?qū)懼鴮懼朐谖闹胁迦胍恍┧夭模且粫r之間找不到合適的。這時就可以回憶課本中的內(nèi)容,因為課本中的一些素材可以直接寫進作文里,雖然這樣不能說百分之百保證文章質(zhì)量,但總能解燃眉之急,特別是在考場上,能省下不少時間。
例如,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寫作時,有人一開始寫得很精彩:“夢想似乎總是遙不可及,但只要執(zhí)著追求,夢想最終會近在遲尺?!睂懙街虚g的時候,就可以適當?shù)夭迦胛覀儗W過的文章中的內(nèi)容,比如馬丁·路德金的文章《我有一個夢想》,在這篇文章中,馬丁路德金寫了自己的夢想,我們可以適當引用這篇文章里面的精彩內(nèi)容,借以闡明自己的夢想。實際上,很多人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找不到素材或者因為時間倉促,最終選擇的素材不夠典型,不足以說明問題,于是就生搬硬套強行向主題靠攏,最終給人牽強附會之感。其實教材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足夠細心,是否足夠用心。比如,有些學生學習習慣很好,每次學完一篇課文,覺得文章寫得很精彩,或者覺得自己對這篇文章有感悟,都會自覺地將自己的看法或感悟?qū)懴聛?,然后附上書簽夾進課本中,這樣每次在翻書時都能再次思考。久而久之,課文素材也就能印刻在腦海中了,成了自己的東西,寫文章的時候自然會彈出來,為自己所用。比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之后,就有學生對這首詩進行賞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與語文老師交流,在與老師的交流中,他又學到許多東西,并且將這些東西儲存進自己的大腦中,以后寫作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
我們在高中階段學了許多經(jīng)典文章,比如像詠愛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反思和靈魂拷問的《小狗包弟》、寫強弱反差對比的《包身工》,以及寫忠誠、講義氣的《荊軻刺秦王》;還有寫美景的,比如《荷塘月色》《囚綠記》,抒情的《故都的秋》,以及幫助我們辨析親情與事業(yè)的《陳情表》,等等。這些名篇都很有特色,我們可以將其作為素材靈活運用到作文中,豐富我們文章的內(nèi)容,提升我們文章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