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芬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建引領,有利于推動學校工作開展,促進學校全面發(fā)展。近年來,學校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統(tǒng)籌推進學生成長成才的新機制,開創(chuàng)了學校黨建工作新局面。
在課堂教學中夯實黨史學習基礎
抓黨建促教學。學校面臨教師年齡結構、專業(y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新到崗教師有知識、有活力、有朝氣,但缺乏教學經驗。為此,學校組織“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崗位一個榜樣”創(chuàng)建活動,通過校領導、黨員骨干教師與年輕教師結對子、“傳、幫、帶”,開展“黨員班級掛牌子”“黨員護學崗手拉手”等一系列黨員示范崗活動,共同探討新課程改革理念,深入開展教改課、示范課、優(yōu)質課等教研教改活動,幫助他們提高師德水平、業(yè)務水平和責任心,讓每位教師都能成長為全鎮(zhèn)乃至全縣教學的排頭兵。在“黨支部引領黨員、黨員帶動教師”的影響下,一些教師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形成團結務實、主動擔當、風清氣正的良好教育教學氛圍。學校連續(xù)10年被評為縣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獲縣級以上表彰36項,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可。
抓黨史學習教育促成長。一是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黨史知識通過學科教學進行滲透,提升課程育人質量。在全鎮(zhèn)定課研究、一課多講教研活動中,學校一名黨員教師把候鳥南飛過冬的艱辛與紅軍長征結合起來,講述了生動的黨史故事,鼓勵一年級的學生要像紅軍長征一樣勇往直前、不畏艱險、不怕吃苦、絕不掉隊。教師講得精彩,學生記憶深刻。二是注重發(fā)揮學校主陣地功能。每天讓學生跟著廣播唱紅歌、講故事,每周更新宣傳櫥窗黨史知識點、革命先烈事跡,每月評比手抄報、黑板報,每學期在師生中開展學黨史“學習之星”“進步之星”評選活動,讓黨史學習成為新常態(tài),讓黨的光輝事跡引領學校發(fā)展。三是著力走進學生生活。學校切實把“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落實到教師日常工作、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W校通過主題征文、主題演講、讀書分享、經典誦讀、古詩詞吟誦、故事講演和紅色尋訪等形式,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年級組織開展主題活動,深化師生對黨的歷史、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的認識,激發(fā)愛黨愛國之情。近三年來,在領導、校友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學校打造愛心直通車、環(huán)保志愿者、交通護學崗等多個志愿服務品牌,學校紅心向黨經典傳唱、留守兒童愛心服務等工作先后被湖北省精神文明委、襄陽市婦聯表彰。
在研學實踐中激發(fā)愛國情感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紅色研學活動,讓他們帶著課本去旅行。
距離學校不遠的薤山是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31年5月,開國元帥賀龍(時任紅三軍軍長)率部轉戰(zhàn)薤山一帶,設紅軍司令部,幫助建立了鄂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裝——薤山紅軍游擊大隊,成立了鄂西北最早的縣級紅色政權組織——谷城縣蘇維埃政府,并在薤山陳家院子升起了鄂西北第一面紅旗——武裝革命根據地。目前,薤山保存有大量革命舊址群落以及黨史文獻資料。學校旁邊有曾被譽為“鄂北抗大”的茨河手紡織訓練所和紅石巖抗戰(zhàn)遺址及5713航空軍工廠等。這些豐富的紅色資源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教材、好載體。學校分批組織學生到薤山、茨河等校外教育基地開展教育活動,激發(fā)學生不忘過去、珍惜現在、立志報國的情懷。
在此基礎上,學校圍繞“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精品化”的目標,在勞動課程建設上特別注重指向體力勞動,開展吃苦流汗的勞動活動,磨煉學生意志。學校將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相結合,在研學期間,學校師生與薤山當地居民共同開展編草鞋、種菜地、采茶葉以及“四挑”(挑水桶、挑柴、挑糧筐、挑糞箕)農業(yè)生產拓展競賽活動,在拓展訓練中育人。
“雙減”背景下,學校圍繞“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的培養(yǎng)目標,把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作為基礎工程常抓不懈,實現“減負提質”。在三月學雷鋒活動中,學校在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系列活動的基礎上,根據學生不同年齡和特點進行分層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感悟雷鋒精神。教師著重從生活自理、家務勞動、服務他人等方面進行引導,體現“近一點、實一點、細一點” 的教育原則,不斷滲透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內容,增強學校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活動體驗中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學校堅持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擺在突出位置。
突出關鍵節(jié)點抓育人。學校搶抓重要紀念日、節(jié)慶日契機,做到提前謀劃、定方案、責任到人,通過舉行報告會、文藝會演、課本劇、讀書演講、故事會、班(隊)會、繪畫征文比賽、朗誦會等對學生加強教育。學校黨支部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走深走實,做到學習宣傳貫徹有部署、有方案、有指導、有督辦、有分工、有檢查,成立領導小組、指導專班、師生宣講團等,各班出一期關于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黑板報,一、二、三、六年級開展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書法、繪畫競賽,四、五年級開展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知識競賽。
突出教育主題抓育人。幾年來,學校黨支部著重以紅色教育為抓手,開展以“穿一次紅軍軍裝,當一回小小紅軍;走一段紅軍小路,經歷一次泥濘艱辛;翻挖一垅紅軍菜地,流淌一把淋漓大汗;觀看一部革命影片,重溫一次紅色經典;參觀一棟紅色舊址,緬懷一代革命先烈;撰寫一篇心情日記,朗誦一首紅色詩詞;演唱一首革命歌曲,跳起一支紅色舞蹈;探訪一位紅軍后代,聆聽一段戰(zhàn)斗故事;大干一場軍事訓練,站好一班保衛(wèi)崗哨;參加一次團隊拓展,挑戰(zhàn)一次紅色任務”為主要內容的“二十個一”系列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
突出黨建特色抓育人?!拔抑驹讣尤雵熳o衛(wèi)隊,忠于祖國,愛黨愛校;心系國旗,崇尚榮譽;絕對服從命令,嚴格執(zhí)行《國旗法》,用我熱血少年,捍衛(wèi)國旗尊嚴!”鏗鏘有力的宣誓聲響徹校園,這是學校每周一升旗儀式后的一項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學校以少先隊“紅領巾獎章”爭章活動為載體,將黨建工作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成為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