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但學生閱讀存在一個誤區(qū):不少學校雖然重視閱讀,但因為校內(nèi)功課學習時間較緊、壓力較大,導致習慣性地把閱讀向校外和課外拓展延伸,反而忽視了校內(nèi)閱讀和課內(nèi)閱讀。
其實,校內(nèi)和課內(nèi)閱讀是閱讀的起點、源頭和根本,如何有效利用好校內(nèi)和課內(nèi)碎片化的時間,開展好校園內(nèi)的閱讀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建好用好圖書館。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精心設計為三個閱讀區(qū),即“紅色閱讀區(qū)”“天地閱讀區(qū)”“古典閱讀區(qū)”?!凹t色閱讀區(qū)”設計成一艘紅船的形狀,學生可以坐在船艙、船舷看書,也可以坐在船頭看書;“天地圖書館”設計為大地、海洋、天空三個主題,裝飾成大地、海洋、天空的樣子,學生可以席地而坐,坐臥在大地山脈之上、海洋波浪之間、天空云朵之中看書;“古典閱讀區(qū)”設計成古代私塾式,師生稱之為“三味書屋”,學生可以在仿古課桌椅上靜靜伏案而讀。
為了用好圖書館,學校進行了語文學科的重建,從每周的語文課課時中拿出一節(jié)課,開設“自主閱讀課”,由語文老師把學生帶到圖書館,進行自主閱讀,老師相機進行閱讀指導,從而讓學校圖書館和圖書得到高效率的使用。
二是創(chuàng)設微型讀書空間。除了學生集中使用的學校圖書館,我們還巧妙地把圖書館開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創(chuàng)設無處不在的微型讀書空間:
每棟教學樓一樓樓梯轉角處,我們把它設計成小型圖書吧,讓學生在課間,不用跑多遠就能夠隨時隨地捧書而讀;每個班級、每間教室、每個活動室的后面,我們也開辟了小型的、迷你的“班級圖書館”;校園里的每個角落和比較寬敞的過道,都巧妙安上小型圖書柜,這些敞開的圖書柜掛在墻上合適的高度,學生走過、路過,可以在里面隨時翻一翻、看一看……從而讓圖書館多了不同的樣態(tài)。
三是培養(yǎng)校園閱讀推廣人。在我們學校,有一個很特別也非常受孩子們歡迎的團隊,那就是“家長閱讀推廣志愿者”,他們身穿醒目的紅色馬甲,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他們?nèi)绾卧谛@內(nèi)進行閱讀推廣呢?
有些低年級的小朋友,書中有些字不認識,有些內(nèi)容不明白,他們就來給小朋友們現(xiàn)場講解;他們會在天氣晴好的時候,精心挑選圖書館里的一些圖書,拿到寬敞的地方,開展“曬書”活動,他們在那兒朗讀,也帶動孩子一起朗讀;他們還會經(jīng)常開展“漂書”活動,讓一本本有意義的書漂流起來,激發(fā)更多孩子共讀一本書;他們也會和班級任課教師預約好,走進某一個班級,和孩子們共同上一節(jié)閱讀課……從而讓整個校園閱讀不止,其樂融融。
與此同時,我們還經(jīng)常邀請作家、學者走進校園,開展“作家面對面”“學者面對面”的閱讀活動,通過與這些孩子們仰慕的大家面對面,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拓寬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境界。
四是引導閱讀無字之書。我們希望學生不僅讀校園內(nèi)的有字之書,也去讀無字之書,讀天地,讀自然,讀四季,讀萬物,這也是閱讀的應有之義。
因此,學校的圖書管理員老師和語文、科學、道法等學科的老師,會經(jīng)常帶孩子們就地取材,去閱讀校園的四季、校園的一草一木、校園的小動物,讓這些校園里的景致成為生動的閱讀素材,把讀書育人、讀書做人巧妙地融為一體。從而讓我們的校園閱讀走出圖書館,走出圖書,走出文字,讓孩子們走向大地,走進自然,去閱讀天地萬物,閱讀大千世界……
我們期望:閱讀能夠融入孩子成長的每一天,融入孩子的血脈里,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等他長大后,他會成為在機場、高鐵站、車站,在等車、等飛機的時候靜靜捧讀一本書的那個人。通過校園閱讀,讓閱讀之風吹進家庭和社區(qū),引領和帶動家長、家庭、社區(qū),形成一個社區(qū)、一個地域的文化風尚。
張基廣
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校長,武漢市首屆“十大最具影響力校長”,湖北省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湖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卓越校長領航工程名校長領航班首批成員,教育部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小學教師培養(yǎng)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