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香
中國的文學(xué),尤其注重感官體驗。以詩歌為例,白居易《夜雪》如此美艷:“已訝衾枕冷,復(fù)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焙喍痰奈逖越^句就能從人的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觸覺(“衾枕冷”)等幾個方面來描寫雪,使雪的氣勢躍然紙上,意境雋永;王安石在《梅花》中吟誦道:“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笔菑男嵊X的角度出發(fā),寫盡梅花的高潔與傲岸;楊萬里在《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吟誦道:“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边@句詩是從味覺的角度出發(fā)道盡生活的有趣。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即使在古代物質(zhì)條件比較低下,詩人依然能夠描摹生活中的樂趣,讓我們當(dāng)下細讀這些詩歌還能身臨其境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隱藏的美。有鑒于此,我們也應(yīng)該學(xué)會把感官體驗注入筆端,讓景色仿如眼前。
一、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領(lǐng)略景色描寫之妙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描繪作者童年時期私塾生活的經(jīng)典名篇,當(dāng)中有一段景物描寫寫出了私塾生活的無限趣味,這段描寫作為五感寫作的經(jīng)典佳句、佳段,即使時光已過幾十年,如今讀來依然有著別樣的風(fēng)趣,景色更是仿如眼前。
其一,視覺充滿美感。在作者的筆下,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都充滿了五光十色的生活味兒。從視覺的角度看,紅色代表熱烈,綠色代表平靜,這不就是私塾生活的兩個極端表現(xiàn)——上課時安靜聽講,下課時活潑奔放嗎?另外,皂莢樹的高大、黃蜂的肥胖、叫天子的輕捷,都不約而同地展現(xiàn)了景物獨特的形態(tài)之美,讓人不禁浮想聯(lián)翩。同時,像人形的何首烏根、像小珊瑚珠攢成的覆盆子、像蓮蓬的木蓮,仿佛就擺在讀者眼前,都呈現(xiàn)出這些事物的美感。
其二,聽覺充滿動感。作者提及“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聲聲和鳴,不絕于耳,這不就是一場靈動、自然的演奏會嗎?仿佛讓人置身于夏日的田野里,聆聽來自生命的熱切奏唱。
其三,味覺引發(fā)同感。關(guān)于味覺,相信大家還記得三國時期的一個典故,曹操有一次帶兵出征,正遇軍隊缺水,于是向廣大士兵呼喊:“大家不要慌,前面就是酸梅林,熬過去就能喝到甘甜的泉水。”全體官兵聽到“酸梅”的瞬間,一下子都不覺得口渴了??梢?,曹操就是利用了人的味覺感官,因為提及“酸”字都會條件反射地不自覺吞口水。作者在文中描寫“(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幾十年過去了,當(dāng)年的味道還能在腦海中呈現(xiàn),可見作者對此記憶之深刻。
其四,嗅覺隱含厭感。嗅覺是一種特別的感官,如是香味,心馳神往;如是臭味,避之不及。魯迅筆下的斑蝥即如此,斑蝥本身臭不可聞,作者居然還親身體驗其臭味,尤其是“后竅噴出一陣煙霧”,結(jié)果當(dāng)然是臭不可耐,這也恰恰展現(xiàn)了兒童的頑皮天性。
其五,觸覺引發(fā)痛感。文章特別寫到“光滑的石井欄”,因為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去觸碰石井欄才能感受到這種滑溜溜的感覺,所以這就把兒童的天真給呈現(xiàn)出來了。文章還提及“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相信同學(xué)們都能猜得到,作者當(dāng)時是多么頑皮啊,肯定被刺過很多次,因為對這種被刺的疼痛感依然記憶猶新,讀到這里也能勾起我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此段關(guān)于百草園的自然景物描寫,有植物,有動物;有靜態(tài)美,有動態(tài)美,構(gòu)成了一幅別有風(fēng)趣的自然風(fēng)景畫。單從這段文字來看,作者正是通過五感寫法為枯燥無味的百草園增添了無限生機,也讓讀者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遐想,獲得美的享受,即便時過境遷,也能讓讀者如臨其境。
二、從《靈動的水,靈動的九寨溝》見識五感寫景之妙
(一)作文欣賞
靈動的水,靈動的九寨溝
游覽九寨溝的最好季節(jié)就是深秋,深秋時節(jié)的九寨溝風(fēng)光秀麗,景色宜人。淳樸的藏族人民穿著色彩艷麗的衣服行走在漫山遍野的花叢中。走進九寨溝,仿佛走進了天上人間。
九寨溝的絕對主角是靈動的水,九寨溝也因水變得靈動,水給予了九寨溝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不管是潺潺細流的小溪,還是汩汩流動的清泉,不論是平靜如鏡的湖面,還是熱情奔放的飛瀑,都令人驚嘆,也讓人心生欣喜之情。深秋季節(jié),這里的水清涼得出奇,雖沒有冬天的那種冰冷,其實更像是冰塊融化后的那股冰涼,直透肌膚,哪怕多么煩躁的心靈,在這一刻都化為寧靜的精靈。只要山邊的一處水流出,用手捧上一把放在嘴里品嘗,絕對是甘甜清爽。(評:運用五感中的視覺、觸覺、味覺來寫九寨溝的水,讓人如臨其境。)
色彩鮮艷是九寨溝的水的主要特征。這里的游客經(jīng)常會問:為什么這里的水能有多彩的顏色,難道真的是神仙施展的魔法嗎?其實秘訣就在于五花海的水底有一叢叢絢麗的水草,這些水草在陽光的直射下,在水的映襯下,閃耀著五顏六色的光芒。如果能夠站在不同的位置去欣賞五花海,你會對自己的眼睛產(chǎn)生懷疑,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同一片水域會有不同的顏色:碧綠色、淺紫色、深紫色……五彩繽紛;就算是同一種綠色,都能演化成淺綠、藍綠、墨綠,斑駁陸離。遠看仿佛一顆顆五光十色的寶石。若你在高山之上俯視五花海,它又儼然是一只美麗的、張開屏的孔雀。(評:運用五感中的視覺來寫九寨溝的水,讓人浮想聯(lián)翩。)
九寨溝的水是原始彌香的。當(dāng)你漫步在九寨溝的路邊,你會偶爾發(fā)現(xiàn)幾處小溪流,溪流沖擊著深山的泥土,偶爾也會將泥土沖散,只要稍微靠近聞一聞,你就能聞到原始森林的味道,樸素而自然,這是原生態(tài)的九寨溝。九寨溝的水造就了靈動的生態(tài)。(評:運用五感中的嗅覺來寫九寨溝的水,讓人激發(fā)聯(lián)想。)
九寨溝的水是熱情奔放的。還未靠近箭竹海瀑布,就“未見其水,先聞其聲”,水從瀑布上流飛速落下,跌成無數(shù)的碧玉,那聲音就像是炸裂的玻璃一樣刺耳,若說清泉的涓涓細流是低吟,那么這就是大合唱。而瀑布的周圍升騰起蒙蒙水霧,在陽光下彩虹橫掛在天邊。這驚天動地的水聲,演奏著充滿激情與活力的自然交響曲,蕩氣回腸。(評:運用五感中的聽覺來寫九寨溝的水,讓人振聾發(fā)聵。)
所謂“醉美秋色正當(dāng)時”,聽,瀑布聲震耳欲聾;聞,原始清香沁人心脾;嘗,甘洌清泉清涼可口;看,九寨溝美景宛若天堂。難怪有人說:“串串彩鏡五色鮮,排排玉柱鼓樂喧;蔥蔥綠洲漫白浪,海連瀑布瀑連灘?!?/p>
(二)佳作賞析
九寨溝的美是毋庸置疑的,已經(jīng)被世人所認同。而本文并未一一述說九寨溝不同風(fēng)景的美,而是抓住“靈動的水”這個角度來寫,寫作的主體或?qū)ο笫欠浅C鞔_的。本文的結(jié)構(gòu)也很有條理,文章的開頭就從整體上概括了九寨溝的美麗特點,從第二自然段開始就水的特征進行描繪;第三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分別就九寨溝水的色彩、水的香氣、水的熱烈等特點來寫;第六自然段作為總結(jié)段,運用詩意的、排比的語言來贊美九寨溝的水,升華了主旨。下面對本文運用的五感做一個簡單的匯總:
視覺——讓九寨溝的水呈現(xiàn)靈動的美麗。在作者的筆下,潺潺的小溪,汩汩流動的清泉,平靜如鏡的湖面,熱情奔放的飛瀑,色彩斑斕的瀑布……都是視覺下水的狀態(tài),更有與水有關(guān)的水草,都是作者通過認真觀察而寫下來的有生命力的事物,充滿了生命的張力,不愧是“靈動”的水。
味覺、觸覺、嗅覺——讓九寨溝的水呈現(xiàn)靈動的生態(tài)。一般而言,純凈的山泉水是甘甜的,也是清涼的,因為同學(xué)們都品嘗過、觸摸過,所以作者選擇一筆帶過,并沒有把它作為描寫重點,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詳略得當(dāng)?shù)拿鑼懠记?;作者把重點放在了“嗅覺”,通過水居然能聞出原始生態(tài)的味道,這就顯得難以想象了。原來是作者目睹路邊的水流沖出森林里的泥土,泥土的味道加上水的沖擊,就衍生出與眾不同的味道來,彌漫在山間的小路上,真的是“別有風(fēng)味”,這里的水確實與眾不同。
聽覺——讓九寨溝的水充滿生命力。作者緊緊抓住箭竹海瀑布的聲音作為描寫的對象,在作者的筆下,把瀑布飛濺而下的聲音夸張地描寫為玻璃跌碎的聲音,相信那種炸裂的感覺一定能讓讀者深深地感受到震撼的美感。
三、讓美景在歲月中流淌
上面兩篇文章都能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它給了我們美妙的感官體驗——變幻莫測的大自然、潺潺流淌的小溪、沁人心脾的花香、酸甜苦辣的佳肴,還有冷暖自知的泉水都在細說著大自然的美妙,以上都是通過我們身體的感官(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參與其中所獲得的,讓我們體味到生活的美、世界的多樣。寫作,就是要求我們把這些鮮活的感受記錄下來,這是寫作上關(guān)于積累寫作素材與靈感的需要,也是生活中對于增強感受的需要。用心記錄生活吧,讓美景在我們眼前呈現(xiàn),讓美景在歲月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