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2023, 329(10):801-809.BMJ, 2023, 380:e072924.Circulation, 2023, Mar 24.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頻率適應性心房起搏 為評估心房起搏對心臟變時功能不全的射血分數(shù)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影響,美國梅奧診所的Reddy教授等進行單中心、雙盲、隨機、交叉試驗,將29例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隨機分配至心房起搏組和無起搏組,干預4周,洗脫4周,兩組干預措施交叉后再干預4周。主要終點是無氧閾值耗氧量(VO2,AT)。次要終點是峰值VO2、通氣效率(Ve/VCO2斜率)、堪薩斯城心肌病問卷評分報告的健康狀況及N末端B型利鈉肽原水平。結果顯示,無起搏時峰值VO2和VO2,AT均與峰值運動心率相關(r=0.46^0.51,均為P<0.02)。在低水平和峰值運動時,與無起搏相比,起搏可分別使心率提高16次/min(95%CI:10^23,P<0.001)和14次/min(95%CI:7^21,P<0.001),但VO2,AT無顯著變化(P=0.46)。在次要終點方面兩組均無顯著差異。盡管心率增加,但因每搏量減少(-24 ml,95%CI:-43^-5),心房起搏對運動時心排血量無顯著影響(P>0.05)。6例(21%)出現(xiàn)起搏器相關不良事件??傊?在心臟變時功能不全的HFpEF患者中,植入起搏器提高運動心率并未改善運動能力,且不良事件風險增加。電離輻射和心血管疾病:系統(tǒng)回顧和薈萃分析 為評估電離輻射和心血管疾病的關系,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Little教授等對93項相關研究進行薈萃分析,系統(tǒng)回顧輻射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并估計個別輻射劑量。結果顯示,所有心血管疾病[每單位劑量(Gy)的超額相對風險0.11]和四個主要心血管疾病亞型(缺血性心臟病、其他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所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每Gy的相對風險均增加。對缺血性心臟病和所有心血管疾病,低劑量(反劑量效應)和分次照射(反劑量分次效應)的Gy風險更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以腦血管疾病為主(約0.94^1.26%/Gy),其次是缺血性心臟病(約0.30^1.20%/Gy)。研究結果表明高劑量輻射與心血管疾病的因果關系更明顯。急慢性輻射暴露的心血管風險可能存在差異,需進一步觀察。需更詳細評估生活方式和醫(yī)療風險因素對輻射影響的改變。基質消融與Brugada綜合征長期預后關系:BRAVO研究 為明確消融對合并復發(fā)心室顫動(VF)的高危Brugada綜合征(BrS)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醫(yī)學院的Nadem-anee教授等開展一項國際多中心研究,納入159例合并自發(fā)VF的BrS患者,除8例患者接受開胸消融術外,其他均接受經(jīng)皮心外膜基質消融術和電解剖標測。單次消融后,81%(128例)的患者無復發(fā)VF。再次消融后平均隨訪48個月,VF無復發(fā)比例上升至96%(153例)。末次消融后,VF負荷和ICD放電頻率從消融前每個月平均1.1次下降至0.003次。消融5年后,無VF生存率高達95%。多因素分析顯示,無論是否使用鈉通道阻滯劑,與無VF結局相關的唯一變量是消融后1型Brugada心電圖的正?;?HR=0.078,95%CI:0.008^0.753,P=0.0274)。未發(fā)生心律失常性或心原性死亡。4例(2.5%)患者出現(xiàn)心包積液??傊?消融對預防高危BrS患者的VF復發(fā)安全有效,但需前瞻性研究明確消融是否可作為特定BrS患者ICD的替代療法。Lancet, 2023, 401(10380): 928-938.社區(qū)醫(yī)生主導的強化降壓和常規(guī)護理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比較(CRHCP):一項開放標簽、盲終點、分組隨機試驗 為比較社區(qū)醫(yī)生主導的強化降壓和常規(guī)護理對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全因死亡的影響,中國醫(yī)科大學孫英賢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開放標簽、盲終點、分組隨機試驗,共納入年齡≥40歲的高血壓患者33 995例,將326個村莊按省、縣和鄉(xiāng)鎮(zhèn)分層,1∶1隨機分配至強化降壓(干預組)或常規(guī)組。主要結局為隨訪36個月心肌梗死、腦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復合終點。結果顯示,36個月時收縮壓降低的凈組差為-23.1 mmHg(95%CI:-24.4^-21.9,P<0.0 001),舒張壓降低的凈組差為-9.9 mmHg(95%CI:-10.6^-9.3)。與常規(guī)組相比,干預組中主要結局發(fā)生率更小(每年1.62%比2.40%,HR=0.67,95%CI:0.61^0.73,P<0.0 001);次要結局,包括心肌梗死(HR=0.77,95%CI:0.60^0.98)、卒中(HR=0.66,95%CI:0.60^0.73)、心力衰竭(HR=0.58,95%CI:0.42^0.81)、心血管死亡(HR=0.70,95%CI:0.58^0.83)和全因死亡(HR=0.85,95%CI:0.76^0.95)的發(fā)生率均更低。主要結局降低在年齡、性別、教育程度、降壓藥使用和基線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亞組中一致。因此,社區(qū)醫(yī)生主導的強化降壓對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有效。(欄目策劃:鄭剛 英文編譯: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