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飛
在毛澤東喜讀的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三國演義》占有重要地位。人們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gòu),毛澤東基本同意這個看法,他是結(jié)合閱讀和研究《三國志》《漢書》《后漢書》和其他史籍來讀這部書的,實際上帶有某種考證閱讀性質(zhì)。他對這部書的研究已經(jīng)達到相當深的程度。不僅如此,《三國演義》還是毛澤東最切近實際并加以運用的書。這部書中所載政治、軍事斗爭及謀略故事,啟迪著毛澤東的智慧,豐富了他的斗爭經(jīng)驗。他談?wù)撊龂适驴v橫捭闔、如數(shù)家珍;他應(yīng)用三國典故也是嫻熟自如、恰到好處。
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堅決反對少年毛澤東讀“閑書”“雜書”,但他卻允許毛澤東讀《三國演義》,大約毛順生本人對這部書印象極佳,認為這部書兒子可以讀吧。父親把毛澤東送到韶山井灣里,在毛宇居開設(shè)的私塾讀書,也允許毛澤東帶上這部書。毛澤東課余十分著迷于這部書,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甚至在課堂上偷看這部書,是十足的少年“三國迷”。
1928年,毛澤東率部上井岡山,隨身攜帶的書籍很少??釔圩x書的毛澤東要求紅軍在打土豪劣紳時,發(fā)現(xiàn)書籍報紙要全部帶回來,還特別提到,要在土豪家里去看看是否有《三國演義》。不久,毛澤東就得到一部《三國演義》,那是紅軍戰(zhàn)士攻打井岡山附近的茶陵縣高隴圩清末進士譚延闿的老家時,在譚家藏書中發(fā)現(xiàn)的。毛澤東得到這部《三國演義》,愛不釋手,有空就讀。雖說他早年多次讀過《三國演義》,可眼下再讀,卻別有新意,從中可以學習許多作戰(zhàn)經(jīng)驗。所以,毛澤東曾說:“這真是撥開云霧見青天,快樂不可言?!睋?jù)賀子珍后來回憶:1929年前后,在井岡山的艱苦生活中,讀書是毛澤東最大的樂趣,他的口袋里常常裝著《三國演義》,看過好幾遍。他的記憶力很好,看過的書都記得很清楚,而且善于汲取有用的東西,加以應(yīng)用。后來,賀子珍聽說有人詆毀毛澤東,說他指導(dǎo)革命不是用馬列主義,而是用《三國演義》,便毫不客氣地反駁說:“毛澤東盡最大的努力普及馬列主義知識。他同軍隊中的政工干部,經(jīng)常輪流到各個連隊講課。當然,毛澤東是很熟悉中國的歷史的,常常引用歷史上的一些典故,作為工作的借鑒。古代的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等著作中的人物及事件,也常常被他引用來借古喻今。這些發(fā)生在古代中國土地上的事例,能夠為中國的革命所用,這不是很正常、很好的事情嗎?有什么不對呢?”
中央蘇區(qū)時期的毛澤東,在指導(dǎo)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引用《三國演義》的話。他寫于1930年5月的《尋烏調(diào)查》中專門對能看三國的人做了統(tǒng)計:百分之五。1932年1月贛南會議之后,毛澤東被“左”傾分子扣上了“機會主義”“狹隘經(jīng)驗論”的帽子,又生了重病,帶著賀子珍以及警衛(wèi)班13人,到瑞金東面二三十里外東華山,在一座古廟里住了50來天。他在此處埋頭讀書,主要讀的是《三國演義》。
在中央蘇區(qū),毛澤東愛讀《三國演義》廣為人知,連1932年進入中央蘇區(qū)的臨時中央領(lǐng)導(dǎo)們也得知此事。他們在剝奪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quán)后,經(jīng)常在《革命與戰(zhàn)爭》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批判毛澤東,把毛澤東愛讀《三國演義》也拉出來批判,影射攻擊毛澤東,“把古代的《三國演義》無條件地當作現(xiàn)代的戰(zhàn)術(shù);古時的《孫子兵法》無條件地當作現(xiàn)代戰(zhàn)略;更有好些博覽群書的同志,拿半個世紀以前的曾國藩作為兵法之寶”。對于這件事,毛澤東在1960年12月25日自己生日與部分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聚餐談話時說:那時我先后受過三次大的處分?!澳菚r我沒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擔架上,做什么?我看書!他抬他的擔架,我看我的書。他們又批評我,說我憑著《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指揮打仗。其實,《孫子兵法》當時我并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我看過幾遍,但指揮作戰(zhàn)時,誰還記得什么《三國演義》?統(tǒng)統(tǒng)忘了?!?0年代初他又一次談起這件事時說:“1935年前后,當時黨內(nèi)有同志說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著兩本書打的,一本是《三國演義》,另一本是《孫子兵法》。其實,打仗的事怎能照書本去打?那時,這兩本書,我只看過一本——《三國演義》,另一本《孫子兵法》當時并沒看。那個同志硬說我看過。我問他《孫子兵法》共有幾篇?第一篇的題目叫什么?他答不上來。其實他也沒有看過。從那以后,倒是逼使我去翻了翻《孫子兵法》?!?/p>
延安時期,毛澤東仍然對《三國演義》保持濃厚的興趣。他曾經(jīng)對搞干部工作的同志說: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國演義》,我看后得益匪淺。毛澤東不但抽空反復(fù)閱讀這部書,還愛看三國戲。1944年6月,延安平?。船F(xiàn)在的京?。┭芯吭号叛萘艘恍┕糯}材的戲,其中,毛澤東最愛看的是三國戲《古城會》《草船借箭》《捉放曹》《定軍山》。每當看這些戲他都聚精會神,從頭看到尾,邊看邊評論,看到會心處不斷地發(fā)笑。他對《古城會》劇中的張飛,對《草船借箭》劇中的魯肅,不是微笑,而是盡情地捧腹大笑。當臺上張飛自夸“我老張是何等聰明之人”那一副得意的神情時,他的笑聲尤其響亮。
1945年8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前夕,江青替他準備了一批書,但他只挑選了《三國演義》等幾種帶上。在重慶,毛澤東在繁忙公務(wù)之余,便捧起《三國演義》來讀。
1947年前后,在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艱苦斗爭的日子里,毛澤東仍然經(jīng)常利用行軍打仗的間隙讀《三國演義》。他還對戰(zhàn)士們說:你們現(xiàn)在讀理論書有困難,可以先看小說,引起讀書興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讀理論書。接著,毛澤東就給戰(zhàn)士們講《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
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期間,華北京劇團到西柏坡演出。毛澤東一連兩天觀看了三國戲《失空斬》(即《失街亭》《空城計》和《斬馬謖》三出戲的合名)。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仍然對《三國演義》愛不釋手,并且經(jīng)常向身邊工作人員和陪同者提出三國方面的問題。據(jù)四川成都武侯祠館長譚良嘯回憶,1958年,毛澤東在成都開會期間,來武侯祠參觀,曾向講解員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知道諸葛亮一生坐過幾次車,騎了幾次馬?”這說明毛澤東讀《三國演義》很仔細,那些往往為人所忽視的細節(jié)他也注意到了。
50年代是毛澤東讀《三國演義》較頻繁也較廣泛的時期。他那個時候幾乎天天讀,達到《三國演義》不離手的程度。為了更廣泛了解三國時期情況和分析三國人物,他特別注意研究三國的新成果。大概是在那個時候,他讀到了現(xiàn)代學者盧弼的《三國志集解》。盧弼的這部書為國內(nèi)文化人所推崇,但毛澤東卻經(jīng)常對這部書提出質(zhì)疑甚至批評。1952年前后,毛澤東購置了一部清朝乾隆時期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大字本,對其中的《三國志》,毛澤東讀了又讀,對比著讀《三國演義》,在兩部書上圈畫批注極多。他到外地去,所帶一大批他愛看的或者常讀的圖書中,必有《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漢書》《后漢書》大字線裝本。1958年“大躍進”時期,毛澤東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更勤,并且擴展到讀相關(guān)人物傳記。他還向全黨干部推薦了一些列傳。他在列車上讀了幾遍《張魯傳》后,在鄭州會議上就張魯?shù)脑掝}講了許多話,還就此寫了長達千字的按語,有些被作為紅頭文件,發(fā)給高級干部。那時,他還要干部們讀《劉曄傳》,在一份文件上專門批示道:“此傳可一閱。放長線釣大魚,出自劉曄?!彼榻B大家讀《郭嘉傳》,在一則批示中道:“此人足智多謀,協(xié)助曹操南征北戰(zhàn),策謀帷幄,出了許多好主意,值得我們學習?!彼M骷夘I(lǐng)導(dǎo)干部做事要多謀。他提倡干部讀《呂蒙傳》,贊賞“呂蒙勇而有謀”,“現(xiàn)在我們的高級軍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參加革命后才學文化的,他們不可不讀《三國志·呂蒙傳》?!彼x《魯肅傳》,還對魯肅的家鄉(xiāng)、屯兵之處等作了一些考證。
中國有“老不讀三國”的俗話,但毛澤東晚年對《三國演義》卻興趣不減。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患老年性白內(nèi)障,護士限制他讀書看文件的文字量,但在有限的讀書文字量中,毛澤東把讀《三國演義》放了很重的比例。他經(jīng)常在書房里,在游泳池的臥室里翻閱各種版本的《三國演義》,有平裝的也有線裝的。他還讀有關(guān)三國的史傳,如《晉書》的《羊祜傳》《杜預(yù)傳》等。根據(jù)毛澤東的需要,中央特別做了一些古籍大字本,其中有《三國演義》《三國志》和一些記述三國人物的傳記,包括《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合一冊)等。據(jù)忻中回憶,1973年,毛澤東還先后兩次向他要過《三國演義》,一次是3月9日,一次是5月26日。這兩次送給主席的《三國演義》,都是徐業(yè)夫秘書讓他從中國書店新購來的。忻中還看到,毛澤東晚年在游泳池的書房里,除存放著多種平裝版本的《三國演義》外,還一直放有兩種線裝木刻大字本的《三國演義》。其中一種是上海涵芬樓版,全名叫《三國志通俗演義》。他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里,常在書房里很有興趣地翻閱這兩部不同版本的三國書。
從有考證的文字記載,毛澤東從少年到人生結(jié)束,至少讀了70年的《三國演義》。這在他一生讀書經(jīng)歷中是少有的。
毛澤東讀《三國演義》重在應(yīng)用。無論是和中央的干部談話,外出視察與地方干部談話,還是在各種會議上的講話中,他經(jīng)常談三國,妙語連珠,風趣幽默,他是想借三國中的例子,啟發(fā)干部的思維。
1949年6月,北平電影制片廠的攝影科長侯波和徐肖冰,一道去香山雙清別墅毛澤東的住處,為他拍照。據(jù)侯波回憶:毛澤東見了她,“首先問我家鄉(xiāng)在什么地方?我回答是山西省夏縣”。毛澤東笑著說:“啊,你是關(guān)云長的老鄉(xiāng)呵,那是一個好地方??谷諔?zhàn)爭時陳賡就在你們那個地方打仗?!?/p>
據(jù)楊尚昆1986年9月5日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召集的一次座談會上回憶說:毛澤東有許多事情、許多優(yōu)點是一般人不了解的。比如毛澤東提倡學習,不是說說而已,他買了很多書來讀。他拼命讀書,像二十四史,他至少通讀了一遍,其中有些部分還讀了不止一遍。他外出到哪個省,總要預(yù)先對那個省的省志及某些縣的縣志都翻閱一下。見了省里、縣里的干部,他總要先講講開玩笑的話。比如到石家莊附近的正定縣,他就講,趙子龍是你們這里的人,你們知道不知道?到河南,他就講關(guān)云長不是山西人,是河南人;說關(guān)云長本不姓關(guān),因為在河南有了人命案,逃往山西,到了潼關(guān),人家問他姓什么,他一下子說不上來,一看這里是潼關(guān),就說我姓關(guān)。后來我看到筆記小說上有這樣說的,毛澤東大概也是從這種書里看來的。像這樣的掌故,毛澤東知道得很多。
1953年2月23日,毛澤東登上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對陪同的陳毅說:“當年諸葛亮曾對孫權(quán)說過‘鐘阜龍蟠,石城虎踞的話,用以概括金陵形勢。龍盤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條龍蜿蜒盤旋,南京城像老虎似的踞在那里。今天,這個形勢依然如故也!”1953年毛澤東又一次到南京時再次評價:我看南京是個好地方:龍盤虎踞。但有一位先生,他叫章太炎。他說,龍盤虎踞“古人之虛言”,是古人講的假話??雌饋恚@在國民黨是一個虛言,國民黨在這里搞了20年,就被人民趕走了。現(xiàn)在在人民手里,我看南京還是個好地方。
1954年,毛澤東接見嵇文甫時,很有興致地和他說:“早知道你,你很有學問哪!”嵇文甫說:“哪里!沒有什么學問?!泵珴蓶|說:“哎!大學校長嘛,怎么說沒有學問呢!”據(jù)嵇文甫回憶:毛澤東還由“嵇”這個姓猜測,說我祖父可能是嵇康的后代,并且半玩笑半認真地作了“考證”,列舉了一些理由。
1955年3月31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講話。在談到目前形勢時,他說:“不要因為有很多人作了自我批評,以為就黑暗了。這些同志是著重講了他們的缺點錯誤,沒有講他們的長處,哪一年參加革命,哪里又打了勝仗,哪里有工作成績,這些話都沒有講。??此麄冞@一篇檢討,那么就黑暗了。其實,這是一面,在很多同志身上,這是次要的一面。這跟高崗、饒漱石和關(guān)、張、趙、馬、黃五虎將不同,他們不能適用這個估計:光明面占優(yōu)勢。”毛澤東在這里說的“五虎將”,也是借用三國典故。
1958年,毛澤東在由黃石港坐船到安慶,與陪同的曾希圣談過不少歷史人物,其中三國人物有曹操、諸葛亮,還說,諸葛亮是湖北襄陽人,原籍是山東,又談到歷代地理上沿革的掌故。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湖南湘潭韶山?jīng)_,和家鄉(xiāng)人談話,說到要讓基層干部放手干工作,支持他們,風趣地舉例說:“否則的話,人們就會像蔣干一樣抱怨‘:曹營之事,難辦得很哪!”
1959年6月27日,毛澤東離開家鄉(xiāng)韶山,在路過寧鄉(xiāng)縣曹家坳時,他下了車,來到附近的社員家里訪問。在一戶社員家里,毛澤東從堂屋走到灶屋,詳細察看。見到一位年老的社員,他問道:“這里叫什么地方?”那社員回答說:“叫曹家坳。”毛澤東頻頻點頭,風趣地說:“是不是曹操那個曹呀?”大家高興地笑了,并回答說:“是的?!?/p>
1963年4月,毛澤東來到杭州。在參加浙江省委組織的舞會上,有的演員把一些杭州的歇后語說給毛澤東、周恩來猜。毛澤東也給大家說了幾句歇后語,其中有三國故事的歇后語:呂布戲貂蟬——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把大家逗得樂不可支。
毛澤東很喜歡《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zhàn)這段故事,特別注意其中幾位主角的年齡和才干。他在1953年5月3日接見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的談話時說:“三國時代,曹操率大軍下江南,攻打東吳。那時周瑜是個‘共青團員,當東吳的統(tǒng)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后來說服了,還是由他當,結(jié)果打了勝仗?,F(xiàn)在要周瑜當團中央委員,大家就不贊成。這行嗎?”1957年4月上旬,在四省一市省市委書記思想工作座談會上,毛澤東在談到要提拔黨齡短、年紀輕但有能力的干部時,再次舉了這個三國故事為例:赤壁之戰(zhàn),程普40多歲,周瑜20多歲,程普雖是老將,不如周瑜能干。大敵當前,誰人掛帥?還是后起之秀周瑜掛了大都督的帥印??酌?7歲成名,也未當過支部書記、區(qū)委書記嘛!也是個新干部嘛!赤壁之戰(zhàn)以前無名義,之后才當軍師、中郎將。古時候可以破格用人,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源竽懱岚危?964年3月24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再次舉上述三國故事說:“現(xiàn)在必須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戰(zhàn),群英會,諸葛亮那時27歲,孫權(quán)也是27歲,孫策起事時只有十七八歲。周瑜死時才不過36歲,那時也不過30歲左右,魯肅40歲,曹操53歲。事實上青年人打敗了老年人。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965年1月25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又說:“看起來還是青年人行。群英會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人。諸葛亮當時才27歲,孫策初干事時,不到20歲,孫權(quán)更小?!?/p>
1965年6月10日,毛澤東在接見華東局書記處同志們的談話中講到干部和群眾的關(guān)系時引用三國例子形象地說:現(xiàn)在,什么曹操、趙子龍、張飛,帝王將相在臺上亂跑,勞動人民在臺上只能打旗幟跑龍?zhí)住,F(xiàn)在可要改一改,讓勞動人民當主角,在臺上跑。讓舊戲里的帝王將相根本一風吹。這樣才符合我們的現(xiàn)實情況。
毛澤東讀《三國演義》,對書中人物有深刻分析,也有獨到的研究考證,他時常用這些分析、考證,啟發(fā)干部。1959年4月在上海會議上,毛澤東為了糾“左”,引導(dǎo)干部們要多謀善斷、留有余地,他希望大家看看《三國志》中的《郭嘉傳》。毛澤東稱贊三國時期的郭嘉“多謀”,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意思是希望各級領(lǐng)導(dǎo)干部要學郭嘉,做事要多謀。他說,多謀善斷,這句話重點在“謀”字上。要多謀,少謀是不行的。要與各方面去商量,反對少謀武斷。商量又少,又武斷,那事情就辦不好。謀是基礎(chǔ),只有多謀,才能善斷。謀的目的就是為了斷。他還說:要當機立斷,不要優(yōu)柔寡斷。應(yīng)當根據(jù)形勢的變化來改變我們的工作計劃。反對黨內(nèi)一些不良傾向,也要當機立斷。這在今天也仍然可以給我們以啟示。
1959年夏,毛澤東在杭州劉莊賓館和秘書林克又談到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郭嘉,評價郭嘉足智多謀,說:“曹操有個參謀叫郭嘉,是個河南人,初投袁紹,他批評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jié)果兵敗于官渡。所以有謀還要善斷?!泵珴蓶|又說:“后來荀彧把郭嘉推薦給曹操,郭嘉足智多謀,協(xié)助曹操南征北戰(zhàn),擒呂布,破袁紹,北伐烏桓,平定天下,深得曹操器重。”毛澤東還引用唐朝醫(yī)學家孫思邈的話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接著又引用曹操批評袁紹的話說:“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p>
毛澤東曾經(jīng)分析三國時期戰(zhàn)爭對經(jīng)濟的破壞。1957年11月,率團訪問莫斯科的毛澤東在和胡喬木、郭沫若及十來名工作人員一道吃飯時,與郭沫若縱談三國歷史,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等,講了諸多戰(zhàn)例。你一段,我一段,夾敘夾議。毛澤東說:“古時候打仗沒有火箭和原子彈,刀槍劍戟打起來死人也不見得少。漢桓帝時有多少人口?”郭沫若隨口應(yīng)道:“晉書地理志作五千六百萬?!泵珴蓶|說:“現(xiàn)在還統(tǒng)計不全,到處有不入戶人口,那時就能統(tǒng)計全?估計算是五千六百萬。到了三國混戰(zhàn)還剩多少人口?”郭沫若回答:“史書載,黃河流域‘戶口驟減,十不存一。三國合計,人口大約六七百萬?!薄俺鲩T無所見,白骨蔽平原。”毛澤東引王粲《七哀詩》后說:“曹操回原籍,‘舊土人民,死喪殆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死了多少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死了多少人?比比么,三國又死多少人?原子彈和關(guān)云長的大刀究竟哪個死人多?”毛澤東深深嘆息,繼續(xù)說:“現(xiàn)在有人害怕戰(zhàn)爭,這一點不奇怪。打仗這東西實在把人害苦了。戰(zhàn)爭還要帶來饑荒、瘟疫、搶掠……為什么要打仗喲!應(yīng)該防止它,打不起來再好不過;可是光顧怕,也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在你頭上。我們要著重反對它,但不要怕它。這就是辯證法?!弊詈螅珴蓶|說:《三國演義》這些書,至少讀它三遍。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的談話時,毛澤東又一次談到《三國演義》中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描寫。他在“古代生產(chǎn)力水平很低,養(yǎng)兵過多,打起仗來,對經(jīng)濟的破壞確實很大。有時確實像蝗蟲一樣,飛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三國董卓把長安到洛陽一帶的人都殺光了,把洛陽完全毀滅了。打仗時沒有吃的東西了,就吃俘虜?!彼J為:一方面要看到戰(zhàn)爭的殘酷性,對人口、對經(jīng)濟的破壞性;另一方面要看到防止和反對戰(zhàn)爭的最好辦法,但是不要怕它。
毛澤東自己把《三國演義》讀活用活,從中發(fā)現(xiàn)真理,用于工作,也希望干部們這樣做。1937年,毛澤東在寫作《實踐論》時,又引用《三國演義》上所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形象地說明“人在腦子中運用概念以作判斷和推理的工夫”。
1944年10月25日在延安中央黨校作報告,談到整風審干問題時,毛澤東說:“張飛在古城相會時,懷疑關(guān)云長,是有很高的原則性。因為關(guān)羽形式上是投降了曹操,封了壽亭侯,幫曹操殺了顏良、文丑,你又回來究竟是干什么來了?我們一定要有嚴肅性、原則性。當然過火是要不得的,所以去年搶救運動,十幾天,我們馬上就停下了。”
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chǎn)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發(fā)言中說:“任何一個人都要人支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也要三個樁。菊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這是中國的成語。中國還有一句話,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單獨的一個諸葛亮總是不完全的,總是有缺陷的?!?/p>
毛澤東提出讀《三國演義》,不但要看戰(zhàn)爭,還要看組織,舉的例子是劉備集團取西川、入成都后,同當?shù)匚墓傥鋵⒁黄鸾⑹駠氖?。他與薄一波談話說:“看這本書,不但要看戰(zhàn)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你們北方人——劉備、關(guān)羽、張飛、趙云、諸葛亮,組織了一個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根據(jù)地?!彼眠@個故事說明外來干部一定要同當?shù)馗刹扛愫脠F結(jié),才能做出一番事業(yè)。毛澤東在書信、講話和文章中,還時常引用《三國演義》中的歷史故事借古喻今,說明一定的道理。
毛澤東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說,讀《三國演義》不是看熱鬧,“不要去注意那些演義式的描寫,而要研究故事里的辯證法?!彼f,讀《三國演義》,能使人聰明,能“對社會多了解一些,也會對事物增加分析能力”。毛澤東向高級將領(lǐng)和普通戰(zhàn)士都提出讀《三國演義》,并指導(dǎo)他們,還說:“要學會當評論員?!薄啊度龂萘x》很有意思,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打仗,怎么布置兵力的。”“看這本書,不但要看戰(zhàn)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毛澤東對《三國演義》的評論,言簡意賅,也滲透了他的情感教育。他常用人們熟悉的三國人和事作比喻提高干部的認識水平。有一次,他對王震說了兩句評論關(guān)羽、張飛的話:“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惜小人”,即以此勉勵,“取兩人之長,去兩人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