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彩紅
摘 要:表演游戲是學前階段幼兒鐘愛的一種游戲活動,通過表演游戲,幼兒能夠在活動中直接增強感性經驗,與此同時,幼兒能夠通過親身體驗,增強對知識的學習,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在表演游戲中,幼兒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這不僅促進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幼兒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在這種表演游戲中能夠以表演活動和游戲內容為載體,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fā)展。因此,幼兒教育中表演游戲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當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幼兒教育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教育中實施表演游戲應當加強組織與指導,這樣才能夠發(fā)揮表演游戲的最大價值,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表演游戲 組織與指導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52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活動符合幼兒階段孩子的年齡特征,同時也是最能夠調動幼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學習方法。隨著學前階段教育教學的持續(xù)深化改革,幼兒園教育中開始運用先進的游戲教育理論,以科學的游戲方法進行幼兒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成果。在眾多的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幼兒表演游戲不僅受到幼兒的廣泛喜愛,也得到了教師的認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嘗試多樣化的組織與指導策略,提高對幼兒表演游戲的重視。與此同時,在實踐中教師也認識到了一系列新問題,因此,在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游戲前,教師首先要深刻分析當前幼兒園表演游戲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當前幼兒園表演游戲的問題及原因
1.當前幼兒園表演游戲的現(xiàn)狀
幼兒園表演游戲中,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化,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問題,這極大地影響了表演游戲的開展,不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也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具體來說,幼兒園表演游戲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幼兒園表演游戲組織過于形式化。在學前教育中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游戲,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轉變傳統(tǒng)的組織形式,結合表演游戲的特點,以及表演游戲的需要,選擇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幼兒認知特點的游戲內容,這樣才能增強幼兒的認知,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更好地吸收知識。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在進行表演游戲設置的過程中,依然沒有改變自身的觀念,在教育活動中依然注重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幼兒的游戲體驗,這導致幼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不斷降低。另一方面,一些教師沒有深入研究表演游戲的特點和表演游戲的內涵,在教學活動中沒有拓展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導致教師的指導過于單一化,難以滿足幼兒正常游戲活動的需要,最終導致表演活動和組織方法過于形式化。
二是表演環(huán)境較為簡單。對于學前階段的幼兒來說,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不同階段的幼兒,自身能力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對于游戲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游戲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創(chuàng)設相應的表演環(huán)境,這樣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游戲時,創(chuàng)設的表演環(huán)境過于簡單,沒有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表演和發(fā)展平臺。例如,在表演游戲中營造的游戲氛圍難以引發(fā)幼兒共鳴,無法激發(fā)幼兒情感。表演的場地布局不合理,導致表演空間狹小,幼兒無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由于缺少表現(xiàn)平臺,幼兒在這種表演游戲中難以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影響了幼兒今后的成長。
三是教師對幼兒的表演游戲指導過于盲目。一些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表演游戲指導的過程中,簡單地將表演游戲與游戲活動相等同,或者簡單地將游戲歸類于自由活動,這導致教師對幼兒表演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出現(xiàn)了兩種極端的認知,一種是教師對幼兒不管不問,完全將活動和表演游戲的組織交給幼兒,幼兒在游戲活動時過于迷茫,不知道教師提出這種游戲活動的含義,因此幼兒抓不住重點,無法通過游戲活動提高自己的認知。另一種則是教師完全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對幼兒的表演游戲進行過度干預,教師完全決定了幼兒的游戲方式,決定了幼兒的游戲內容,這導致表演游戲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和作用。
四是表演游戲的模式過于框架化。一些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游戲時,過于注重游戲的效果,但忽視了游戲的過程,對幼兒的指導干預過多,進一步限制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幼兒的想象力,最終導致幼兒在表演游戲中創(chuàng)造的角色形式千篇一律,游戲內容單調,幼兒對游戲缺乏選擇的自主性,僅僅只是為了表演而表演。這種框架性的模式下,幼兒難以感受到游戲的樂趣,無法在游戲中成長。
2.幼兒教育中表演游戲存在問題的原因
從幼兒自身的角度來看,幼兒表演游戲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幼兒自身缺乏角色意識。幼兒階段的孩子受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影響,在游戲活動中興趣和注意力難以穩(wěn)定,更多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這導致幼兒在表演游戲時容易失去興趣,難以維持長期的熱情。另一方面,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更多關注幼兒的動作,而忽視幼兒的語言,幼兒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會根據幼兒的游戲過程,不斷地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但忽視了幼兒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進一步影響了幼兒的游戲體驗。
從教師方面的原因來看,教師在幼兒表演游戲中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從幼兒的成長發(fā)展需要出發(fā),與此同時,教師對幼兒表演游戲的組織與引導缺乏明確的規(guī)劃,也缺乏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法。這導致幼兒在表演游戲中幼兒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游戲活動中較為迷茫,不明所以。由此可知,這樣的幼兒表演游戲必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也難以實現(xiàn)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
二、幼兒教育中表演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形式
1.故事表演游戲的組織與指導
故事和游戲對幼兒具有同樣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表演游戲時,可以讓幼兒對故事中的情節(jié)進行演繹,分別扮演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不同角色,通過對話動作以及表情等多種方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演繹,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幼兒再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情景和內容,通過這樣的教育也能夠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文學作品中的深刻內涵,同時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既能夠積累知識,也能夠實現(xiàn)情感的發(fā)展。
2.整體性表演與指導
整體性表演與指導要求教師將幼兒作為整體,讓全體幼兒參與到表演游戲中來,從而更好地感知游戲的內容,采用多樣化的表演形式,讓幼兒進行表演游戲。在整體性表演指導中,教師要幫助幼兒理解游戲的內容以及游戲的過程。與此同時,教師要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自主討論該用什么樣的動作和什么樣的語言來表現(xiàn)角色的特征,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從而更好地提高幼兒游戲的效果。
3.區(qū)域型表演活動
在幼兒教育表演游戲組織與指導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開展區(qū)域性表演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表演游戲能夠體現(xiàn)幼兒的自主性,同時也可以融入多樣化的游戲內容,使幼兒在多樣化的游戲活動中增強認知,進一步提高游戲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游戲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的成長。
三、幼兒教育中表演游戲的組織與指導策略
在對表演游戲進行組織與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牢固樹立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引導幼兒自己在游戲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游戲活動中積累知識,通過幼兒與世界的互動,增強幼兒的認知。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xiàn)幼兒教育中表演游戲的組織與指導。
1.幫助幼兒梳理游戲內容
在進行表演游戲時,熟悉故事內容是開展表演游戲的基礎和前提,讓幼兒了解故事中的角色也是開展表演游戲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在對幼兒表演游戲進行組織與指導的過程中,就應當幫助幼兒梳理并且掌握故事發(fā)展的線索,以及故事中的重要情節(jié)變化,等等。與此同時,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幼兒分析角色的形象,讓幼兒自己摸索游戲中的對話方式和游戲角色的特點,在這樣的指導下,幼兒逐步熟悉劇情,了解角色和故事內容,才能更好地開展角色表演。
例如,在表演游戲《狼和小羊》時,在對幼兒進行組織與指導的過程中,就要幫助幼兒理解小羊柔弱的特點以及狼兇狠的特點。同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確理解各種角色出場的順序,在這一個故事中,小貓、小狗、白馬和大象按照體格大小的順序出場。與此同時,這些動物的特點不同,因此,他們的對話、語氣、動作乃至于神態(tài)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幼兒了解這些內容,熟悉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樣才能在表演游戲中有的放矢。
2.創(chuàng)設良好的表演環(huán)境
在組織幼兒開展表演游戲時,應當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溫馨的游戲環(huán)境。在這樣的游戲環(huán)境中,幼兒能夠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能夠充分進行游戲表演,使幼兒的認知能力不斷提升,并且在場景中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真正感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
隨著游戲的進一步開展,幼兒的目的性角色行為逐漸減少,淺析性角色行為逐步增加,從而滿足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的需要。教師在引導與組織幼兒表演游戲時,應當把握干預的度,既不過度干預,也不能不干預。給予幼兒正確指導,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沒有壓力且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快樂地游戲。
同樣,以《狼和小羊》為例,在故事情境中,小動物們聚在一起表演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有唱歌,跳舞,做游戲,有的小動物專注表演的舞臺,也有小動物專注地講故事。根據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在進行指導時,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興趣和幼兒的特點,甚至幼兒的特長,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情節(jié),去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幼兒做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在自由模仿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游戲效果,增強自己的認知。
3.提供合理的表演材料
表演材料是支持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游戲的重要保障,教師要根據游戲的內容以及幼兒游戲的需求,在正確的時間內投放正確的材料,這樣才能夠保證游戲的開展。具體來說,滿足幼兒的需求表現(xiàn)在游戲需求和幼兒心理需求兩方面。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指導時與幼兒之間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傾聽幼兒的需要,并引導幼兒想一想表演作品中需要哪些道具,需要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應該怎么解決,在這樣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主思考、自主探索。這樣在游戲活動中才能夠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需要用到的玩具,增強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表演游戲《狼和小羊》中,教師在表演游戲開始之前,首先提出了探究性問題:我們接下來要表演的游戲中,除了頭飾以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裝扮小動物們呢?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給出了各種解決方案,一些幼兒認為可以像動畫片里面一樣給小動物穿上衣服。也有一些幼兒認為游戲的場地中應該放一些花花草草,這樣能夠使游戲的環(huán)境更加逼真。討論結束之后,再讓幼兒動手做這些道具布置舞臺,從而讓幼兒全過程、全方位地參與到表演游戲中,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表演游戲的形式。
4.適時給予有效指導
教師對幼兒游戲活動進行指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教師對幼兒的有效指導,能夠幫助幼兒及時而準確地把握游戲的正確方向,也能夠讓幼兒帶著目的進行游戲,這樣才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游戲對自己的意義。為了更好地給予幼兒游戲指導,教師要支持和幫助幼兒進行自由探索與表達。具體來說,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首先要成為一個成熟的觀察者。通過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來的好的一面,也要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的不足之處,在觀察幼兒游戲活動時,不要給予幼兒過多的干預,要在此基礎上結合幼兒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對表演游戲的指導策略進行針對性的優(yōu)化。
其次,教師應當做好游戲者,在幼兒開展表演游戲時,自己也要親自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與幼兒共同游戲,與幼兒共同成長,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在游戲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的不足,從而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更好地發(fā)揮表演游戲的功能與價值。
最后,教師還要做好溝通者,在游戲情境中與幼兒展開積極討論與交流,通過溝通與交流對幼兒進行適當指導與干預,使幼兒能夠及時融入游戲,在游戲表演中實現(xiàn)多種能力的提升。
在表演游戲《狼和小羊》中,有一幕游戲是小動物攻擊大灰狼。在這一情節(jié)中,大多數幼兒表現(xiàn)出來的攻擊形式較為單一,并且沒有體現(xiàn)這種動物的特點。教師通過觀察得到這樣的結果,就應當及時給予學生指導。通過教師的介入,引導學生思考。對于那些扮演小貓的幼兒,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小貓最厲害的武器是什么?幼兒回答是爪子,教師再一次啟發(fā)幼兒,爪子應該怎么去抓呢?通過這樣的指導,讓幼兒展開積極的思考,然后優(yōu)化自己的游戲過程,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中開展表演游戲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相較于其他類型的教育,表演游戲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這需要教師在幼兒教育表演游戲中認識到表演游戲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在此基礎上結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幼兒表演游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組織與引導,并且不斷優(yōu)化組織與引導的策略,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它的應用價值,促進幼兒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凌平《游戲在前,表演在后——拓寬小班幼兒表演游戲情節(jié)發(fā)展點滴談》,《學周刊》2018年第4期。
[2] 羅曉霞《談幼兒教育中表現(xiàn)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名師在線》201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