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日常生活,我們經(jīng)常遇到家長管教孩子“數(shù)一二三”的場景。家長喊孩子回家寫作業(yè)、喚孩子回家吃飯,如果孩子拖沓不情愿時,家長就開始數(shù)“一二三”。這個時候,多數(shù)孩子會懾于家長的威嚴乖乖就范。家長對此則頗為得意,自認為教育有方,教育出了“聽話”的孩子??墒?,孩子“聽話”真的是好事嗎?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筆者同事的兒子,從小乖巧懂事,對父母百依百順,他高考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yè)后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同事非常自豪,我們非常羨慕。
在常人看來,父母都是教師,孩子長得帥、工作好,找對象應該沒有問題??蓭啄晗聛恚瑢ο筇幜藥资畟€,多是見上幾面就“拜拜”。后來大家知道了,原因是小伙子老大不小了,談戀愛時卻像段子里說的那樣,總把“我媽說的”掛嘴邊,人家女孩子哪受得了這樣的“媽寶男”,于是直到現(xiàn)在,小伙子還是“孤家寡人”。
工作上,小伙子也沒干出什么成績,人際關系也很差。同事要求他幫個忙,領導要求他加個班,他都會用一句話回應——“我要先問問我媽”。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都是同事從小教育孩子“聽話”的結(jié)果。孩子三歲的時候,有一次不聽話,晚上夫妻倆不但沒有讓他吃飯,還把他關到大門外“不要他了”。孩子哭鬧他們也不“聽”,鄰居說情也不開門。一直到深夜,孩子真的害怕了,哭著求饒說“以后再也不敢不聽你們的話了”,這才讓他進了家門。從那以后,孩子就變乖了,聽話了。沒想到的是,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了卻依然如此“聽話”,同事現(xiàn)在追悔莫及。
實事求是地講,教育孩子“聽話”本身沒有錯,同事的錯誤在于將“聽話”絕對化,當孩子“不聽話”時就采用極端方式進行恐嚇。試想,三歲的孩子能承受住“深夜被拋棄”的陣仗嗎?這使得孩子幼小的心靈被“聽話”鎖住,被驚嚇僵化,從此再不敢有自己的思想,更不敢違背父母的命令,由此喪失了自我,對父母言聽計從,絕對服從,讓他真正成為了父母的提線木偶。
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校長朋友的孩子,小學和初中時都非常聽話,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當?shù)刈钣忻麣獾母咧?。可是上了高中后,開始癡迷手游不學習了,家長怎么說也不聽。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小時候那個聽話的孩子哪里去了?怎么一夜之間對自己的話再也不聽了呢?
筆者找到孩子,一番交流后得知,孩子小學時在媽媽的班里,初中時在爸爸的班里,一直受到嚴格的管理,從來沒有過自由。用孩子的話說:“現(xiàn)在我終于不再受他們的‘壓迫’了,我要開始干自己的事情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是與生俱來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想法越來越多,有的可能與家長相吻合,有的可能與家長不一致。當兩者發(fā)生沖突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克制,想辦法給予引領和疏導,切忌一味地壓制,讓孩子一味地服從。
孩子小時候膽子小,不清楚家長“手段”的底線,對家長的話不敢違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思想的提升,他們摸清了家長的“底牌”,膽子漸漸大起來,家長的話不聽了,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家長讓其往東,孩子偏偏往西,以此來對抗家長的權(quán)威,彰顯自己“已經(jīng)長大”,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青春期叛逆。有調(diào)查顯示,小時候家長管得越嚴,孩子越聽話,到了青春期時越是叛逆,甚至走向家長期待的反面。
雙重人格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個相對獨立甚至截然相反的人格,即人們常說的人前一面,人后一面。這種雙面人格不僅僅是一個虛偽了得,更是一種人格分裂,是一種心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這其中“聽話教育”可能是一個重要誘因。
2016 年,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震驚全國。在人們眼里,吳謝宇從小就是個好孩子、好學生,他為人乖巧,善解人意。他舅舅說:“小宇從小非常非常完美、聽話,學習成績又好,還尊敬長輩,孝順父母。我們一家人都對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yè)……”
吳謝宇果然不負家長的期望,中考考了全校第一,高中因成績優(yōu)異被北大提前錄取。進入北大后吳謝宇依然優(yōu)秀,大一時被評為“三好學生”,大二時得過學校的獎學金,大三時參加GRE 考試,獲得了少有的高分:Verbal(詞匯)165分,Quantitative(數(shù)學)170分,Analytical Writing(作文)4.5分。但就是這樣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雖然吳謝宇案已經(jīng)了結(jié),他弒母的真正原因沒有人能夠知道,但從吳謝宇殺人前后的種種表現(xiàn)來看,他出現(xiàn)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在媒體的報道中,有專家指出,吳謝宇或有雙重或多重人格,或因家庭教育缺失導致案發(fā)……
表面上,“聽話”讓孩子不得不屈從,假裝按父母要求的模樣,可是內(nèi)心的反抗讓孩子成長為另一個自我,而矛盾人格同時存在于孩子的大腦中。
樹不修不成材,人不教不成器。教育孩子是家長的天職,正確的教育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順勢而教,乘勢而引,讓孩子成長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按照家長的設計,讓他們俯首聽命,事事“聽話”,成為只知道執(zhí)行家長指令的提線木偶。
讓“聽話”遠離孩子,家長要樹立民主意識,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尤其要尊重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把“小屁孩兒”說的話不當回事。
讓“聽話”遠離孩子,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遇事學會自己選擇。要讓孩子明白,他們想要什么,每種選擇會有怎樣的后果。
讓“聽話”遠離孩子,不是說讓孩子無原則地為所欲為。在品質(zhì)問題上,家長要堅守原則,寸步不讓,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堅決說“不”。但家長要切記,千萬不能用“不準吃飯”“不準回家”等極端方式進行恐嚇,這會讓孩子要么從此絕對服從,要么會導致孩子長大后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