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xí)記者 趙志翔
傅桃英
多少歲是一個運動員體能的巔峰?20 歲、30 歲、還是40 歲?
她30 歲練習(xí)舉重,44 歲出戰(zhàn)倫敦殘奧會,在75 公斤級女子舉重比賽中,以146 公斤的成績斬獲金牌,她叫傅桃英。這是她繼悉尼、雅典、北京后,第四次獲得殘奧會金牌?!氨本垔W會后她就退役了,直到倫敦奧運會前夕才復(fù)出,三年沒訓(xùn)練竟能再次奪金?”然而,金牌背后,傅桃英的故事更令人為之驚嘆。
1968 年,傅桃英出生在南京高淳的農(nóng)民家庭。3 歲時,她因小兒麻痹癥落下了雙下肢殘疾的后遺癥,只能依靠輪椅行動。從懂事起,她就抱著一個信念:要做自食其力的人。為了不拖累家人,她學(xué)會了一手縫紉刺繡的好技藝,經(jīng)常幫人做針線活。在收山芋的季節(jié),她一手扶輪椅,一手磨山芋,一個季節(jié)下來,竟磨了3000 斤干山芋絲。也許正是這種辛勤地勞作,使她練就了一身好力氣。
“那些年我整天待在家里,喂豬、燒飯、洗衣服,陪哥哥的孩子玩游戲,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睕]有上學(xué)讀書是傅桃英最大的遺憾。
然而,是金子總會發(fā)光。1998 年,已到而立之年的傅桃英終于迎來人生的第一個轉(zhuǎn)折點,當(dāng)?shù)匾晃恢袑W(xué)老師看她平時干活麻利,力氣很大,便推薦她去練習(xí)舉重。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傅桃英說:“與其天天在家里做家務(wù),不如出去試試,就算練不出來,至少也算是出過遠門了。”并且,如果舉重成績好可以每個月掙150 元,這對傅桃英來說不是小數(shù)目。于是,傅桃英去中學(xué)里練起了舉重。
傅桃英第一次抓杠鈴就舉起了55 公斤的成績,讓教練驚嘆。“當(dāng)時不知道怎么練,30 歲了,可算是有條路子走,真是拿命拼了。每天累得拿筷子都發(fā)抖,晚上翻身翻不過來,但再累,我也不說一句放棄。”僅僅兩個月,傅桃英的成績就從55 公斤提高到80 公斤,超越了訓(xùn)練兩年的同伴,順利被選入省隊。
同年6 月,傅桃英被選入國家隊,屬于她的傳奇樂章就此奏響。
1999 年1 月,傅桃英僅訓(xùn)練一年就參加了第七屆“遠南”運動會52 公斤級比賽,以97.5 公斤的成績獲得運動生涯中第一枚金牌,同時打破了世界紀錄,正式開啟她的四屆奧運奪金之旅。
在練習(xí)舉重的過程中,傅桃英也收獲了愛情。傅桃英的丈夫楊照虎和她一起進入國家隊到北京集訓(xùn),一起參加2000 年悉尼殘奧會。悉尼殘奧會后,兩人結(jié)婚并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傅桃英說:“除了為國爭光,練舉重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我的丈夫楊照虎,是舉重讓我們走到了一起,我覺得這份感情很珍貴?!?/p>
在傅桃英奪得悉尼、雅典殘奧會冠軍之后,她曾考慮退役,但最終還是留下來參加2008 年北京殘奧會。
“一直都沒對手,但這次生病就不好說了。不過,迎接挑戰(zhàn)的感覺讓我更興奮。”2008 年9 月13 日,在女子舉重67.5 公斤級比賽中,傅桃英奪得冠軍,再次創(chuàng)造了新的殘奧會紀錄和世界紀錄。
然而,就在北京奧運會前兩個月,傅桃英突發(fā)膽囊炎,動了一場大手術(shù),頭發(fā)花白,體重暴跌7 公斤,所有人都覺得傅桃英無緣北京殘奧會,更別提拿獎牌了。這對于成績一直遙遙領(lǐng)先的傅桃英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但卻沒有擊潰她一往無前的決心。
“這塊金牌不拿就不行!”傅桃英帶著傷痛咬牙恢復(fù)了訓(xùn)練,最終如愿奪冠,背后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
退役后,傅桃英回到了普通母親的生活狀態(tài)。她住在高淳,照看孩子,上午洗衣服,中午做飯,等丈夫回家,要強且利落的她持家也是一把好手。
2011 年,由于隊伍需要以及對體育的熱愛,43 歲的傅桃英選擇再次回到訓(xùn)練場。三年沒有訓(xùn)練,她需要從試舉五六十公斤重新練起。傷病纏身,狀態(tài)下滑,這是人們在訓(xùn)練場看到的傅桃英。
2012 年倫敦殘奧會,女子舉重75 公斤級比賽中,傅桃英第二次試舉失敗,而年輕的尼日利亞選手成功舉起了143 公斤。幾乎所有人都以為44 歲的傅桃英無法逆轉(zhuǎn)劣勢。第三次試舉時,尼日利亞選手成功舉起了146 公斤的杠鈴,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傅桃英在后面出場,當(dāng)她顫抖著、拼盡全力舉起146 公斤的杠鈴時,整個賽場為之沸騰。
根據(jù)賽會規(guī)則,兩名選手舉起同樣的重量,傅桃英的體重更輕,她獲得了冠軍。年過不惑、已是11 歲孩子媽媽的傅桃英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女兒那時跟我都不親了,因為其他孩子都有媽媽陪在身邊,她卻沒有?!迸畠簞偝錾鷥蓚€月時,為了備戰(zhàn)訓(xùn)練,傅桃英將女兒托付給姥姥照顧,常年在外,她與女兒的關(guān)系愈加生疏。
倫敦殘奧會后,傅桃英正式回歸家庭。過去的十多年中,傅桃英雖然身體不如從前,但仍不服輸,在家將母親這個角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將家里收拾得干凈整潔,烹飪手藝也相當(dāng)了得。傅桃英身體力行換來女兒的理解,營造出和諧的家庭氛圍。
如今,隨著女兒步入職場,傅桃英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計劃和展望。
“有疑問和困難都可以來問我,力所能及的我就幫他們一把,如果幫不上忙,我會告訴他們該怎么做。我們在一起時,會忘記自己是殘疾人,因為如果你老躺在床上,你就真的癱了?!备堤矣⒔?jīng)常在直播間與殘疾人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并在閑暇時間和丈夫一起去看望他們。當(dāng)看到他們因為自己的幫助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時,傅桃英感受到了那份來自內(nèi)心的滿足和喜悅,仿佛照亮了她的心靈,這種快樂勝過任何個人的成就和榮譽。
“行也行,不行也行”這七個簡短的字眼,傅桃英常常掛在嘴邊。這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始終秉持的生活哲學(xué),也代表著一種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無論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她都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接受和面對,因為每一個經(jīng)歷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對生命的熱愛,一直是傅桃英在事業(yè)和家庭中獲得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