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晨光,焦 驥,祁江峽,梁 曉,劉田清,馬菽勵
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高復發(fā)率的特點,不僅嚴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影響生活質量,并且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時給病人及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醫(yī)療和經濟負擔[1]。早期發(fā)現高危人群,并進行全面、綜合的干預管理,可避免多數腦卒中的發(fā)生。在腦卒中防治領域,中醫(yī)藥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優(yōu)勢,中醫(yī)證候研究可為早期辨證論治提供依據。本研究分析河北省阜平縣腦卒中高危人群的中醫(yī)癥狀特點和中醫(yī)證候要素分布規(guī)律,現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制定的《2019年度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項目工作手冊》,對篩查對象根據以下8項危險因素進行腦卒中高危人群風險評估:高血壓[血壓≥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或正在服用降壓藥;血脂異常;糖尿病;心房顫動或瓣膜性心臟病;吸煙史;較少進行體育運動(每周鍛煉<3次、每次<30 min、持續(xù)時間超過1年;從事中重度體力勞動視為經常體育鍛煉);明顯超重或肥胖(體質指數≥26 kg/m2);有腦卒中家族史(3代內有腦卒中史)。每項計1分,若≥3分為腦卒中高危人群,既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既往有腦卒中,判斷為高危病人。
1.2 研究對象 河北省阜平縣平石頭村、大柳樹村、阜東新區(qū)、阜平鎮(zhèn)600名40歲以上常住居民中共篩查出287例腦卒中高危病人。
1.3 研究方法 制定統一的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中醫(yī)癥狀觀察表,觀察表包括108項癥狀和舌脈,涵蓋心、肝、脾、腎、氣、血、陰、陽,火、痰、瘀、濕等中醫(yī)證候要素。對所有腦卒中高危人群進行中醫(yī)癥狀觀察表的填寫,并錄入數據庫,數據采用雙人雙錄入,保證數據準確性。研究開始前制定工作手冊,并對篩查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考核,保證研究工作的可靠性、一致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287例腦卒中高危人群的108項癥狀和舌脈進行頻數、頻次分析。KMO檢驗和Bartlett′s球形度檢驗是因子分析的適應性檢驗,采用KMO檢驗比較變量間偏相關系數,偏相關系數>0.5時,說明變量間相關性強,因子分析效果好;Bartlett′s球形度檢驗用于檢驗各變量是否各自獨立,P<0.05時,說明各變量間具有相關性,因子分析有效。根據主成分法提取因子,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因子旋轉采用最大方差法,最大收斂迭代次數為25次,根據每個提取的公因子中包括癥狀和舌脈的因子載荷系數,提取各公因子最相關的癥狀,并將其歸納為某一證候要素。
2.1 中醫(yī)癥狀、舌脈分布 對287例腦卒中高危人群的108項癥狀和舌脈狀進行頻數和頻率分析,按照癥狀出現頻次、頻率進行排序。詳見圖1、圖2。
圖1 腦卒中高危人群居前10位中醫(yī)癥狀出現頻次和頻率
圖2 腦卒中高危人群居前10位舌脈分布
2.2 中醫(yī)癥狀因子分析 本研究納入了較多的癥狀和舌脈,增加了分析的復雜性,因此,因子分析前剔除出現頻率<15次的癥狀和舌脈后,共得到95項。因子分析KMO統計值為0.597,Bartlett′s球形度檢驗χ2統計值為11 790.576,自由度為4 465,P<0.001,適合因子分析。根據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提取特征值>1.0的公因子,共35個,對總方差的累積貢獻頻率為71.75%。詳見圖3。
圖3 公因子總方差累積貢獻頻率碎石圖
為了便于證候要素的歸納總結,本研究進一步剔除僅含有1個變量的公因子,最終保留19個公因子進行分析,表1展示了19個公因子包含的載荷系數絕對值≥0.300的中醫(yī)癥狀和舌脈名稱、載荷系數、隸屬的證候要素和臟腑定位。
表1 19個公因子所包含的中醫(yī)癥狀、證候要素、臟腑定位
中醫(yī)學認為,中風雖然發(fā)病突然,但多數病人在氣血虧虛基礎上,勞倦過度、情志過極、飲食不節(jié)、感受外邪等引起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橫竄經脈,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所致[2]。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多臟腑密切相關。針對中風病的中醫(yī)證候研究較多,一般認為病性為本虛標實,急性期多以風、火、痰、瘀等標實為主,恢復期多以虛中夾實為主,瘀和痰常貫穿中風病的始終。關于腦卒中高危人群的中醫(yī)證候研究較少,尤其對山區(qū)、貧困地區(qū)的腦卒中高危人群中醫(yī)證候特點的研究報道較少。對腦卒中高危人群的篩查有助于腦卒中早發(fā)現、早干預、早管理,對腦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與中醫(yī)“治未病”的傳統思想一致,而中醫(yī)證候要素反映了腦卒中發(fā)病前高危人群具有的一種特殊病理狀態(tài)。
本研究結果顯示,河北省阜平縣腦卒中高危人群居前10位的中醫(yī)癥狀分別為視物模糊、一過性頭暈、形體肥胖、頭重如裹、眩暈、吞酸嘈雜、耳鳴如蟬、多夢、肢體疼痛、尿急,居前10位的舌脈象分別是舌質淡紅、舌苔薄、舌苔白、脈弦、舌質暗、齒痕舌、脈細、舌胖、脈滑、舌苔黃。主要中醫(yī)證候要素為陰(血)虛、氣虛、陽虛、氣滯,次要證候要素是血瘀、痰、火,總體以虛證為主,虛實夾雜次之,臟腑定位主要涉及肝、脾、腎三臟。這一結論有助于初步明確腦卒中高危人群中醫(yī)證候要素特點及分布規(guī)律,為中醫(yī)藥在腦卒中預防領域發(fā)揮優(yōu)勢作用提供辨證論治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