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學鋒,韓國武(通信作者),向恕梅
(興山縣人民醫(y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興山醫(yī)院>影像科 湖北 宜昌 443700)
冠心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并且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日趨加劇以及公民生活飲食習慣的轉變,已成為我國發(fā)病率與患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類型,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基于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改變,分析發(fā)現(xiàn),冠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發(fā)病的直接基礎,而冠心病患者冠脈粥樣硬化斑塊大多不穩(wěn)定,并且由于斑塊內(nèi)富含炎性細胞,進一步加劇了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性損傷,雖然隱匿型冠心病患者冠脈斑塊相對較為穩(wěn)定,癥狀輕微或隱匿,但長期慢性的心肌供血不佳亦會導致心肌細胞的進行性損害與減少[1]。因此準確、安全、有效明確冠心病患者斑塊負荷以及冠脈狹窄程度對冠心病的診斷、治療以及預后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冠脈造影(CAG)是臨床診斷冠心病與評價冠脈狹窄程度的金標準,但其為有創(chuàng)性檢查且檢查費用昂貴,在臨床推廣以及疾病廣泛篩查等方面?zhèn)涫芟拗啤=陙黼S著螺旋CT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掃描速度與成像速度不斷提高,圖像質(zhì)量進一步提升,這也使得冠脈CT成像質(zhì)量與效果不斷提高[2]。本文選取2022年1月—12月于興山縣人民醫(yī)院就診并高度懷疑冠心病的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80排160層螺旋CT冠脈成像技術在冠脈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2年1月—12月于興山縣人民醫(yī)院就診并高度懷疑冠心病的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9.2±7.8)歲?;颊呔押炇鹬橥鈺?。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者;②明確存在胸痛、胸悶、疲乏、心悸等臨床癥狀,高度疑似冠心病者;③無碘劑過敏史。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嚴重腦血管疾病患者;③全身急慢性感染;④惡性腫瘤患者;⑤既往冠脈支架置入、溶栓病史患者。
所有患者首先進行冠脈CTA檢查,采用我院聯(lián)影80 排160層螺旋CT進行掃描,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00 kV,管電流150 mAs,準直寬度40 mm,層厚0.75 mm,矩陣為512×512,對比劑選用碘海醇(350 mgI/mL),總量50 ~90 mL,流率為5 mL/s,由我院經(jīng)驗豐富的掃描技師操作,原始圖像上傳至后處理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并應用冠脈分析軟件進行圖像與診斷分析,診斷結果由我院影像科2名高年資醫(yī)師采用雙盲法進行閱片診斷,當診斷結果不一致時由二人協(xié)商會診后明確最終結果。
冠脈CTA檢查后1周進行CAG檢查,采用我院血管造影機,行橈動脈穿刺置入導管并進行冠脈造影檢查。
狹窄程度分級:輕度狹窄為管腔直徑減小1%~50%,中度狹窄為管腔直徑縮小51%~75%,重度狹窄為管腔直徑縮小75%以上。
以CAG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冠脈CTA診斷結果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以及陰性預測值,并分析CTA與CAG診斷結果的一致性。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0.75表示一致性一般;<0.4則表示一致性較差。
68例患者共計對725段冠脈血管進行檢測,CAG明確無狹窄646段、輕度狹窄52段、中度狹窄17段、重度狹窄10段,冠脈CTA診斷冠脈狹窄結果與CAG結果的一致性較高,Kappa=0.719。見表1。
表1 冠脈CTA診斷冠脈狹窄程度與CAG金標準結果比較 單位:段
68例患者經(jīng)CAG檢查明確診斷冠心病46例(67.65%),存在心肌橋15例(22.06%),CTA對冠心病的診斷靈敏度為93.48%,特異度81.82%,準確率89.71%,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1.49%、85.71%,Kappa=0.762,與金標準一致性程度較高;CTA對心肌橋的診斷靈敏度為80.00%,特異度84.91%,準確率83.82%,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60.00%、93.75%,Kappa=0.580,與金標準一致性程度中等。見表2、表3。
表2 冠脈CTA診斷冠心病結果分析 單位:例
表3 冠脈CTA診斷心肌橋結果分析 單位:例
冠心病作為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其對患者其他系統(tǒng)功能狀態(tài)乃至精神心理狀態(tài)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研究顯示[3],冠心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預后結局,并可顯著降低心血管源性死亡率,因此加強冠心病一級、二級預防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通過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治療具有良好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對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亦具有積極作用。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并不困難,可根據(jù)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但早期冠心病患者癥狀隱匿或無明顯癥狀,這便給冠心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冠心病診斷方法為冠脈CTA與CAG檢查,其中CAG檢查是國內(nèi)外臨床公認的各類冠脈疾病診斷金標準,但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CAG僅能提供二維圖像而不能清晰顯示冠脈與周圍心肌組織的干系,無法顯示管腔內(nèi)結構,不能做到斑塊穩(wěn)定性的準確評估,并且CAG作為侵入性有創(chuàng)檢查,具有醫(yī)源性損傷大、檢查費用昂貴、耐受與限制多、技術與操作嚴格、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的缺點,尤其不能在冠心病普查及早期無癥狀冠心病患者群體中推廣應用,而冠脈CTA則不會對患者造成過多的創(chuàng)傷,僅通過靜脈給藥造影劑實現(xiàn)快速診斷與評價[4]。
隨著近年來螺旋CT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完善,冠脈CTA在評估斑塊特征以及冠脈狹窄程度等多方面的準確性已獲得臨床廣泛認可,具有操作簡單、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微小、造影劑用量安全、可重復檢查的優(yōu)點[5],并且隨著心電門控等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冠脈CTA檢查的安全性與成像質(zhì)量,有效降低了CT檢查的輻射劑量,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冠心病初篩與風險評估,對血運重建、藥物治療提供指導意見,同時冠脈CTA還能夠通過圖像后處理明確冠脈起源情況,對判斷冠脈起源異常、心臟與瓣膜形態(tài)結構功能以及冠脈斑塊特性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應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68例患者共計對725段冠脈血管進行檢測,CAG明確無狹窄646段、輕度狹窄52段、中度狹窄17段、重度狹窄10段,冠脈CTA診斷冠脈狹窄結果與CAG結果的一致性較高,而68例患者經(jīng)CAG檢查明確診斷冠心病46例(67.65%),存在心肌橋15 例(22.06%),CTA對冠心病的診斷靈敏度為93.48%,特異度81.82%,準確率89.71%,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1.49%、85.71%,Kappa=0.762,與金標準一致性程度較高;CTA對心肌橋的診斷靈敏度為80.00%,特異度84.91%,準確率83.82%,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60.00%、93.75%,Kappa=0.580,與金標準一致性程度中等。結果表明冠脈CTA診斷冠心病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準確率均較高,其診斷與血管狹窄程度評估結果與CAG差異不大。
通過進一步分析認為,80排160層螺旋CT相對于常規(guī)16排、64排螺旋CT具有更快的掃描速度與更高的成像質(zhì)量,實現(xiàn)精準數(shù)據(jù)采集、精準心臟掃描、精準圖像重建,更快速掃描速度降低心臟跳動偽影給冠脈成像質(zhì)量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減少心率限制對冠脈CTA成像質(zhì)量的影響。而在對冠脈CTA圖像質(zhì)量與診斷結果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冠脈鈣化斑塊是影響80排160層螺旋CT評價冠脈狹窄程度準確性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導致冠脈CTA評價冠脈輕度狹窄病變陽性預測值相對較低的主要因素[7],既往研究認為鈣化斑塊引起的部分容積效應可對冠脈管腔產(chǎn)生一定的遮蔽作用,從而導致冠脈CTA對冠脈狹窄程度的高估,影響冠脈CTA對冠心病診斷的準確性,因此對于癥狀顯著且冠脈CTA顯示鈣化明顯的冠心病患者,仍建議進行CAG檢查明確冠脈粥樣硬化病情[8]。而對于冠脈非鈣化斑塊與冠脈CTA成像的關系研究中發(fā)現(xiàn),雖然非鈣化斑塊一般只造成冠脈的輕度狹窄,但亦是導致ACS發(fā)生及進展的主要原因[9],本組調(diào)查結果中冠脈CTA評價冠脈狹窄的假陽性病例中有部分患者為非鈣化斑塊、混合斑塊導致,但冠脈管腔無明顯狹窄而被CAG所忽略,但仍不能排除未來部分斑塊為可能導致冠心病發(fā)生的易脫落斑塊,故冠脈CTA在現(xiàn)實非鈣化斑塊方面較CAG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并有研究推薦通過CT值區(qū)分非鈣化斑塊的具體性質(zhì)[10-11],其認為新鮮血栓、脂質(zhì)斑塊以及纖維斑塊的CT值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受儀器空間分辨率與組織分辨率的影響,并非所有冠脈CTA均可通過CT值區(qū)分非鈣化斑塊的具體性質(zhì),但基本可區(qū)分鈣化與非鈣化斑塊,對評估斑塊的穩(wěn)定性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而對于壁冠狀動脈與心肌橋的診斷,CAG主要觀察冠脈局部管腔在收縮期較舒張期明顯變小而檢出[12],但冠脈CTA可清晰顯示心肌組織與冠脈的空間位置關系,因而在診斷心肌橋、壁冠狀動脈方面較CAG具有明顯優(yōu)勢。有臨床研究顯示部分壁冠狀動脈表面并非完全由心肌覆蓋[13],而是為薄層結締組織、神經(jīng)以及脂肪覆蓋,在這種情況下冠脈CTA無法清晰顯示心肌橋,同時冠脈CTA無法動態(tài)顯示冠脈內(nèi)血流變化情況,導致單一時相評估冠脈時出現(xiàn)壁冠狀動脈漏診情況,這也是冠脈CTA檢查與診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14]。
綜上所述,80排160層螺旋CT冠脈成像技術診斷冠脈現(xiàn)在病變與CAG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診斷冠心病靈敏度與特異度均較高,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但本組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如納入的冠脈CTA檢查患者樣本量相對較小,可能對本組研究結果及結論的客觀性存在影響,并且本組研究并未針對造成冠脈CTA假陽性、假陰性病例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這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