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葛文璇,任婷婷
(1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超聲科 山東 日照 276800)
(2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腦肌電生理科 山東 日照 276800)
頸動脈狹窄是指可引起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頸總動脈和頸內(nèi)動脈狹窄和(或)閉塞,發(fā)病率較高,且多發(fā)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群[1-2]。依據(jù)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可將該病分為多個級別,其中輕度狹窄一般預后良好,而重度狹窄易導致動脈性栓塞或斑塊破潰后急性血栓的形成,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3]。然而,頸動脈狹窄患者在患病早期大多無特異性表現(xiàn),偶爾有突然出現(xiàn)的頭暈、頭痛等癥狀,并能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緩解,易被患者忽視[4]。隨著頸動脈狹窄病情持續(xù)進展,即使沒有引發(fā)腦卒中,也可造成患者永久性神經(jīng)功能障礙,導致患者智力、肢體運動、情感活動等功能減退,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質(zhì)量[5-6]。因此,對頸動脈狹窄進行早期診斷,臨床早期施以針對性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高分辨率、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診斷中?;诖?,本研究以2022年1月—12月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7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此類患者中的診斷效能,旨在為臨床提供更可靠的參考信息。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12月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70例腦梗死患者的病歷有關資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15例;年齡為41~75歲,均齡(60.31±2.48) 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為18.3~26.9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為(24.71±0.65)kg/m2。
納入標準:①經(jīng)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檢查確診者;②頸動脈狹窄患者病歷有關資料齊全者。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全身性感染者;③存在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④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⑤存在免疫系統(tǒng)、凝血功能異常者;⑥存在傳染性疾病者;⑦合并嚴重的腦器質(zhì)性疾病者;⑧合并酒精、藥物依賴史者;⑨合并惡性腫瘤者。
采用Philips公司的Q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L12-3探頭進行檢查,所有患者均取仰臥位,放松頸部與肩部,頸部需偏向?qū)?cè),充分顯現(xiàn)受檢測頸部;之后將超聲探頭放于胸鎖乳頭肌前緣,從鎖骨上窩頸總動脈起始部位開始,至頸內(nèi)動脈入顱處顯現(xiàn)不清為止;觀察其斑塊的位置、大小、形狀與回聲等,檢測其狹窄處動脈的收縮期峰值流速(PSV)、舒張末期流速(EDV),評估其頸動脈管腔的狹窄程度。所有的檢測操作均嚴格依據(jù)操作規(guī)范進行操作,以保障檢測結果的精準性。頸動脈狹窄分級:①輕度狹窄:PSV在125 cm/ s以下,EDV在40 cm/s以下,狹窄程度<50%;②中度狹窄:125 cm/s≤PSV<230 cm/s,40 cm/s≤EDV<100 cm/s,50%≤狹窄程度<70%;③重度狹窄:PSV≥230 cm/s,EDV≥100 cm/s,70%≤狹窄程度<99%;④完全閉塞:管腔血流信號消失,血流頻譜未測出。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狹窄中的診斷效能:以DSA為檢查“金標準”,統(tǒng)計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效能,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Kappa≥0.75提示一致性極好,0.4 ~ <0.75提示一致性中等,<0.4提示一致性差;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0例腦梗死患者中,共檢查140條頸動脈,其中經(jīng)DSA檢查證實有84條頸動脈狹窄,彩色多普勒超聲共檢出80條頸動脈狹窄;以DSA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狹窄的靈敏度為92.86%(78/84),特異度為96.43%(54/56),準確率為94.29%(132/140),陽性預測值為97.50%(78/80),陰性預測值為90.00%(54/60);Kappa值=0.882,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狹窄與“金標準”具有極好的一致性。見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狹窄中的診斷結果 單位:條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患病率、致殘率與致死率,不僅給患者帶來疾病痛苦,還增加患者家庭與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已成為社會公共衛(wèi)生問題[7]。近些年,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推進,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頸動脈是人體的重要血管之一,其主要負責將血液由心臟輸送到頭部、面部與頸部的大血管,人體如若出現(xiàn)頸動脈狹窄,將會對腦部的血流供應構成眾多影響,最終會誘發(fā)腦卒中。頸動脈狹窄常位于頸總動脈末端、頸內(nèi)動脈起始段與頸內(nèi)動脈末段,是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亦是常見的致死或致殘因素之一[8]。按照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可將其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狹窄,在重度狹窄患者中,動脈硬化斑塊脫落、血流動力學轉(zhuǎn)變會造成動脈遠端微血栓形成,最終誘發(fā)腦卒中[9]。同時,狹窄閉塞會延續(xù)到顱內(nèi)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增加急性血栓事件發(fā)生風險,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引起永久性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預后較差,死亡率高[10]。因此,對頸動脈狹窄進行早期篩查、定期隨訪、及時治療,對于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DSA是臨床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該檢查方式可明確頸動脈病變情況,顯現(xiàn)管腔結構,便于臨床醫(yī)師判斷側(cè)支循環(huán)情況,從而對頸動脈狹窄程度做出準確診斷。然而,DSA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存在一定的放射損傷,且價格昂貴,故難以作為頸動脈狹窄的早期篩查措施。因此,探索一種更為快速有效的診斷措施成為臨床的研究重點。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彩色多普勒超聲因其操作便捷、無創(chuàng)、可重復等優(yōu)勢,特別是對于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可早期發(fā)現(xiàn),現(xiàn)已在頸動脈狹窄的臨床診斷中廣泛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清晰顯現(xiàn)彩色血管結構、形態(tài)、走向與血流方向,其顯示的頸動脈狹窄主要表現(xiàn)為內(nèi)膜增厚、斑塊形成及血流動力學改變[11]。對于輕度狹窄患者而言,斑塊部位血流充盈缺損,無顯著的血流動力學改變;中-重度狹窄時其血流變細、血流速度增加;次全閉塞時血流充盈差,僅能夠見到少量的星點狀血流信號。分析原因認為,頸動脈狹窄患者的管腔發(fā)生狹窄后,會阻礙血流的正常流動,而機體為保障腦部的供血會加快血液流速,血壓升高,進而引起血液循環(huán)的血流動力學出現(xiàn)變化,導致PSV、EDV加快。本研究結果顯示,70例腦梗死患者中,共檢查140條頸動脈,其中經(jīng)DSA檢查證實有84條頸動脈狹窄,彩色多普勒超聲共檢查出80條頸動脈狹窄;以DSA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狹窄的靈敏度為92.86%(78/84)、特異度為96.43%(54/56)、準確率為94.29%(132/140)、陽性預測值為97.50%(78/80)、陰性預測值為90.00%(54/60);Kappa值=0.882,表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狹窄與“金標準”檢查結果具有極好的一致性,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狹窄患者的鑒別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可作為DSA的輔助檢查,為臨床提供全面的參考信息,以便于臨床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病情,改善預后。因此,各醫(yī)療機構在自身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應對疑似頸動脈狹窄患者及時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保障患者可獲得優(yōu)良的預后。但需注意的是,本試驗依然存在納入樣本量較少等不足,存在一定的概率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臨床之后仍需持續(xù)地完善試驗設計,擴大樣本量,嚴格控制實驗質(zhì)量,以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進一步探究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狹窄患者的鑒別診斷中效果顯著,患者以斑塊形成,PSV、EDV增加為主要表現(xiàn),且該檢查方式具有無創(chuàng)、可重復等優(yōu)點,可作為頸動脈狹窄的首選無創(chuàng)檢查措施,進而為臨床提供全面的診斷信息,以此施以及時且個體化的治療,最終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其預后,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