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霞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冊書都編排了一個習作單元,即專門指向習作的自成體系的單元。習作單元開始一般安排兩篇精讀課文,引領學生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學習習作方法。那么,如何在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中開展“學習任務群”學習活動呢?這里以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來談談體會。
一、立足大單元,依標扣本確定“學習任務群”
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任務群,要完成的學習目標肯定會有所不同。鑒于習作單元的特殊性,精讀課文的學習一定要立足整個單元的編排和要素,對照新課標要求來確定更適合的“學習任務群”。
該單元是孩子們接觸到的第一個習作單元,圍繞“留心觀察”這一主題先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后是兩篇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最后是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寫作要求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從本單元的自身特點和編排內(nèi)容來思量,更適合放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開展學習。本單元的單元主題借用了羅丹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句話來表述,結(jié)合語文要素和習作要求,可提煉出“用觀察留住美好”作為本單元的活動主題,串起單元中各塊內(nèi)容的學習。
二、從任務群分析梳理素養(yǎng)型學習目標
確定了任務群后,就要從該任務群素養(yǎng)立意的角度,來分析梳理精讀課文的素養(yǎng)型學習目標。關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新課標是這樣表述的:“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jù)具體交際情景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這里前邊指向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后面指向的是表達,也是本單元的最終目標。
以第二篇精讀課文《金色的草地》為例,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蘇聯(lián)作家普里什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生活在鄉(xiāng)村的小男孩觀察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的變化并積極尋找原因的過程。放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本課素養(yǎng)目標就是:利用預學案、課堂作業(yè)等活動形式完成識字、寫字目標;能理清“我”觀察、發(fā)現(xiàn)的過程,說出草地變化及原因,體會觀察的細致及快樂;體會文本的表達特點,學習把自己觀察所得在小組內(nèi)交流。
三、指向素養(yǎng),前后勾連設計系列學習任務
明確了《金色的草地》一課的素養(yǎng)目標,具體到課堂上怎么開展“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語文實踐活動呢?
任務一:大單元 理脈絡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編寫的時候采用的是雙線組元,每篇選文和單元主題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之前剛剛學過第一篇精讀課文《搭船的鳥》,課堂伊始,教師可引導學生:理一理《搭船的鳥》與單元主題有什么聯(lián)系?猜一猜《金色的草地》以及兩篇習作例文與主題又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可圍繞所觀察的事物及其特點、觀察的方法等角度來談自己發(fā)現(xiàn)的課文與單元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
學生在言語交際中可以培養(yǎng)較強的思維能力,同時樹立單元整體意識,體會觀察的視角可以涉及身邊的萬物,觀察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加深對單元主題“觀察留住美好”的理解。
任務二:“放大鏡” 看場景
教師出示任務:自由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用自己的“放大鏡”看一看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場景?
這樣做意在讓學生通過讀課文,隨文識字、寫字,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找到文中場景“蒲公英盛開”“草地上玩?!奔啊安莸氐淖兓?,理清“我”觀察、發(fā)現(xiàn)的過程。接下來,以“草地上玩?!边@幅場景為切入點,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說說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草地玩耍的快樂?在感受蒲公英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快樂的同時,明白在寫觀察所得時,也可記錄觀察過程中的有關玩耍場景,讓觀察活動變得更美好,充滿快樂感。
任務三:“小偵探” 大揭秘
接下來,教師話鋒一轉(zhuǎn):作者喜歡蒲公英,難道只是因為可以在草地上玩耍、嬉戲嗎?在這金色的草地之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請你化身“小偵探”,再讀課文,結(jié)合所查資料,與文中的兄弟倆組織一次“交流會”,看誰講得更清楚。
這一問題的拋出促使學生再次深入閱讀文本,二次提取信息、分析整合,開啟深度思維。首先,我們引導學生聚焦課文第三自然段,化身為“我”來置身草地,觀草地顏色變化,探草地變化的原因,邀請小組成員完成情景對話。
早上,草地__________,因為蒲公英__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__,因為蒲公英__________;
傍晚,草地__________,因為蒲公英__________。
接著,引導學生以一個現(xiàn)代小學生的口吻,向文中兄弟介紹自己了解到的蒲公英花張開、合攏的深層原因。通過這樣的情景對話,學生能夠深層次梳理作者的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變化竟然是因為蒲公英花的開合動作導致的。學生體會了作者觀察的細致,感受了作者發(fā)現(xiàn)奧秘時給身心帶來的愉悅體驗,更加深了學習參與的情境感。
任務四:趣表達 享快樂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绷曌鲉卧木幣朋w現(xiàn)出鮮明的“讀寫結(jié)合”特征——閱讀中學習表達,直指寫作目標。前面三個任務的完成,我們不僅要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快樂,還要學習他如何表達得清楚。
隨后,教師出示任務:這幾天的觀察活動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事物的變化?小組內(nèi)現(xiàn)場展示,看誰說得更清楚。此活動意在引領學生主動觀察積累,遷移運用,為后面的初試身手和單元習作做好鋪墊。
這樣,整節(jié)課緊扣實用性開展了系列學習活動,驅(qū)動學生由淺入深、扎扎實實自主進行語言實踐。這樣的設計既提升了學生思考、表達、溝通等能力,高效完成了預定的素養(yǎng)目標,又完整展現(xiàn)了對習作單元中精讀課文開展任務群學習的理解。
(責編 莫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