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萍
小婷是一名高一女生,待人很有禮貌。高一上學期,她大部分時間在家上網(wǎng)課。下學期開學后,小婷卻不想去學校,有時前一天晚上做好了心理建設,第二天又不想去了。她很焦慮,內(nèi)心很糾結(jié)。當家長強迫自己或者哄著自己去上學時,她心里既憤怒又內(nèi)疚。時間一長,小婷總是失眠,感覺渾身沒勁,白天都想睡覺……經(jīng)小婷的班主任推薦,家長帶著她來找我求助。
心理分析
在和小婷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在她5歲前,父母因為工作太忙,把她送到了爺爺奶奶家。小婷每天盼著父母早點回來,可是父母總是很晚才能回家,她總是擔心父母不要自己。小婷9歲時,妹妹出生,媽媽更沒有時間管她了。小婷10歲時,媽媽患乳腺癌到處去看病,爺爺奶奶要照顧妹妹,小婷則被寄養(yǎng)在爸爸一個朋友家里……父母對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考出好成績,上重點中學。她非常努力地學習,結(jié)果還是沒有考上重點高中,父母的失望讓她焦慮不已。她感覺班主任也不喜歡自己,所以一想到上學就會很痛苦。
很明顯,小婷的心理問題源于從小缺乏安全感。孩子安全感的主要來源就是父母的愛,可是她小時候幾乎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和呵護,常常被遺忘、忽視。小婷經(jīng)歷了被父母忽視、妹妹出生、媽媽患病、中考失利,她的不安全感一次次被觸發(fā),于是有了不想上學的行為,因為這樣可以得到媽媽的陪伴和關(guān)注,父親對她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中叫“癥狀獲益”,小婷用這樣的方法來獲得一定的安全感。
輔導方法
孩子缺乏安全感,很多時候都是家庭造成的。要解決小婷的問題,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其父母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yǎng)。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認為,人的問題大都源于“心理營養(yǎng)的匱乏”,即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需要被重視、被接納、被愛、被欣賞、被認同等。如果缺少心理營養(yǎng),人就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或呈現(xiàn)出病態(tài)。
0—3歲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關(guān)鍵時期,小婷這個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后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照顧、愛、重視、欣賞和鼓勵,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鑒于小婷父母的表現(xiàn),我告訴他們要多陪陪孩子,盡力彌補小婷在孩童時期缺失的心理營養(yǎng),避免小婷今后出現(xiàn)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用傾聽為生命賦能。父母的傾聽可以讓孩子適當?shù)蒯尫徘榫w。小婷的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過孩子的心聲,甚至沒有形成正常的親子交流模式,這是對親子關(guān)系的一大傷害。一方面,父母要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焦慮、煩惱,適當安慰孩子,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父母要關(guān)注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在孩子分享自己開心的事情時要積極地回應。傾聽的過程就是為生命賦能的過程,孩子會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有能力的、聰明的。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提升之后,改變就自然地發(fā)生了。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很高的時候,安全感就會很足,同時也會自信陽光。
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孩子的行為并不代表他的本質(zhì),只是行為方式不恰當而已。父母越關(guān)注問題,就越放大問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后導致親子關(guān)系破裂,孩子沒有安全感。我告訴小婷父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條件地接納孩子,首先是要接納孩子的獨特性,尊重孩子的個體價值;其次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積極因素,和孩子一起做出改變,共同前進。父母對孩子的欣賞、關(guān)愛、認同應該是一以貫之的,不能因為孩子表現(xiàn)不好而弱化,更不能讓孩子感覺這是一種交易。因此,父母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讓家庭真正成為孩子的心靈港灣。(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教育研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