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劉玉琴 魏萌
在孝感市孝南區(qū)車站中學,提起丁穎和她的“人和班”,學校領導和所有師生無不豎起大拇指。無論是帶新班,還是中途接班,湖北省“新銳班主任”丁穎總能做到讓學生奮力前行,走向優(yōu)秀。
“‘人和兩個字取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認為,班級中的各種關系和諧了之后,班級管理的難度就要小很多?!倍》f告訴記者。
在丁穎看來,處理各種班級問題時,如果班主任能以師生和諧、生生和諧、家校和諧為出發(fā)點,教育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建立師生關系,而不是強加約束
知名教育專家林格先生在《教育是沒有用的》一書中提到,關系大于教育。丁穎很認同這個觀點,在面對存在問題的學生時,她思考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怎樣和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
小文總是在學校里橫行霸道,其他同學都對他避之不及。接班后,丁穎詳細了解了小文的過往,思考他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丁穎發(fā)現,以往的班主任對小文越批評教育,小文的行為表現就越出格。有了這個認識后,丁穎定下了基本策略:先“晾”著他!
開學那天,小文不僅上學遲到了,進門的時候還一腳把門給踹開;下課的時候,老師還沒有宣布下課,鈴響了他就馬上沖出去……幾天下來,告小文狀的人不少,但丁穎就是沒有找小文的“麻煩”。小文也有些忐忑:丁老師該不會是在憋什么“大招”吧?一時,他的行為表現反倒規(guī)矩了許多。
一個多月后,學校要召開運動會了。丁穎找來小文,故作憂心地說:“我們班的體育不太好,馬上要開運動會了,我看你跑步挺厲害的,要不你來牽頭,組織同學們參加比賽?”沒有“翻舊賬”,更沒有批評,小文沒想到丁穎第一次找他談話就“委以重任”,拍著胸脯應下了。
運動會上,小文參加了多個田徑項目,其中一項是4×100米接力賽,他跑的是最后一棒。眼看就要跑到第一名了,不巧他摔了一跤,連接力棒都甩了出去。
看到其他班級的同學都沖過了終點,小文氣不打一處來,沖著其他班的學生就罵起了臟話。懾于小文的“威名”,那些學生不敢回罵。不過,丁穎感覺,這是一個教育的好時機。
把學生都叫回教室后,丁穎把門窗一關,說:“關上門,我們就是一家人,家丑不外揚,以后有什么事情,我們就關門處理?!焙⒆觽凂R上安靜下來,有些人還幸災樂禍地看向小文。
“剛才在操場上發(fā)生了一件事情。”丁穎看向小文,小文還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靶∥耐瑢W為了拿到比賽第一名,非常努力地跑向終點。但是,他摔跤了,竟然沒有同學去扶他,也沒有同學把接力棒撿起來,這是不對的??!”
聽到這里,孩子們面面相覷。小文也大感意外:這是在批評我嗎?
“沒有想過這么做的同學,都站起來!”丁穎提高了音量,“來,說說你們的想法?!甭兀诵∥?,其他同學都站起來了。
“我覺得這件事情大家做得不對。同學摔倒了,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把他扶起來……”
“接力棒掉了,掉的不是小文個人的接力棒,而是我們班的接力棒。”
“班級有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所有人都在反省。
小文在一旁聽著,表情慢慢有了變化。過了一會兒,小文“噌”地一下站起來,主動說:“老師,今天我也做得不對。輸了就是輸了,我不該罵人,這是給班級丟臉!我們是一個集體,我不能光顧著自己發(fā)泄情緒。”
看到小文主動反省自己的問題,丁穎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這件事后,小文不再那么不可接近,他和老師、同學的關系都緩和了很多。丁穎順勢安排小文做了班級的體育委員,讓他更多地參與班級管理。慢慢地,小文不僅改掉了自己的壞毛病,還成了班風班紀最堅定的維護者,讓人刮目相看。
除了像小文這樣需要“主動出擊”建立關系的學生,當有孩子出于信任將自己的苦惱告訴丁穎時,丁穎會特別小心呵護這種信任。
小雨的父母離婚了,她跟著媽媽生活。進入中學后,一名男生對她照顧頗多,這讓小雨有了一種“被愛的感覺”。她在成長日記本中向丁穎傾訴自己的苦惱,說自己已經不能專心學習了。丁穎從她的話里看出她內心的痛苦,回復她:“感謝你能坦誠地告訴老師。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有這樣的情感很正常,你不必為此苦惱。要是你一時無法將心中的感情放下,老師愿意一直陪伴你。我們慢慢來,可以嗎?”這件事情成了師生間的小秘密,她們一直在成長日記本中交流,丁穎也給小雨提了不少處理情感問題的建議。慢慢地,小雨明白了感激和仰慕并非真的“愛情”,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
“處理學生問題前,先和學生建立融洽的關系很重要?!倍》f認為,師生和諧的關系有時大于教育過程本身。
增進親子關系,讓孩子在溫情中成長
有老師問丁穎:“丁老師,你覺得作為班主任,我需要家長配合我做什么?”丁穎的回答是:“不要讓家長幫你檢查學生作業(yè),也不要讓家長幫你批評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要讓家長和孩子處理好關系?!?/p>
丁穎經常分享自己看到的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導家長與孩子溝通、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等。當家長遇到問題向丁穎求助時,丁穎也會手把手地教家長與孩子相處。
因為從小爸爸媽媽就不在身邊陪伴,小佳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手機。父母的本意自然是方便和她聯系,但小佳在孤獨中迷上了手機游戲。上了初中以后,小佳媽媽回家照顧她了,但是她嫌媽媽嘮叨,經常因為手機問題和媽媽鬧矛盾,甚至不想上學了。
接到小佳媽媽的求助之后,丁穎先和她分析了小佳最近的表現:“小佳現在每天都能按時上學,作業(yè)也都能完成,一個真心不想上學的孩子可做不到,對吧?我看她只是一時情緒激動,你先不要焦慮。”寬慰了小佳媽媽后,丁穎又從三個方面告訴她如何和孩子培養(yǎng)情感。
首先,暫時以書信溝通的方式代替面對面的語言溝通?!昂⒆訉δ阌星榫w,嫌你嘮叨,你不妨緩一緩,先別急著跟孩子談話,她現在聽不進去?!倍》f建議小佳媽媽靜下心來,用平和的心態(tài)把想對孩子說的話寫下來,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給她看?!澳憧梢园涯愕男穆窔v程跟孩子講一講,既做一個傾訴者,也做一個傾聽者。家長要明確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允許孩子在壓力大的時候放松一下,允許孩子有不良情緒?!?/p>
其次,給孩子一些細節(jié)上的溫暖關懷?!澳銖男]陪在小佳身邊,本來她對你的感情就不算深,一味地管束她,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倍》f建議小佳媽媽多關注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少指責孩子,在生活中注意一些小細節(jié),給孩子足夠的家庭溫暖。孩子是敏感的,時間長了,她自然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母女關系也就慢慢變好了。
最后,要讓孩子自然擺脫手機。丁穎給小佳媽媽出了個主意:讓手機“壞掉”。家長可以想辦法在“無意中”弄壞手機,然后把手機送到某個熟識的人那里去維修,私下打好招呼,拖延維修的時間。期間,如果孩子起了疑心,家長也可以將孩子帶到修手機的地方,讓修手機的人告訴她,需要等配件到貨才能修好。孩子暫時脫離了手機的“控制”,家長趁機多關懷,好好溝通,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時間一長,孩子玩手機的心思也就淡了。這樣做遠比強制性地拿走孩子的手機有效。
多管齊下,小佳媽媽和孩子的溝通變得順暢了,母女關系也慢慢變好了。到了九年級,小佳已經由一個離不開手機的暴躁女孩變成了成績好、朋友多的樂觀女孩。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和父母相處,每年的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丁穎還會要求孩子給家長做一道菜。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辛苦,對家長多一分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更有成就感、價值感。孩子為家長做了飯之后,家長都非常意外,紛紛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勞動成果,班級家長群也成了“夸夸群”。丁穎又將家長夸自己孩子的話在班上展示給學生看,孩子們都興奮不已。
“幫助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很少會出現問題?!倍》f說,“在家庭教育指導上多下點功夫,班主任工作的壓力會更小一點。”
融洽生生關系,為溝通搭建平臺
丁穎在班上設立了“班級話題本”,就是班級小論壇,孩子們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自己小組的話題本上留言,其他同學可以在留言后面“跟帖”。丁穎發(fā)現,有了“班級話題本”后,自然地形成了一套處理問題的流程。
一天課間,小東和小坤在廁所邊的水池洗手,小坤洗完手后隨手一甩,水一下子就甩到小東臉上了。看到小坤若無其事的樣子,小東瞬間“炸毛”了,上前就動起了手。
小組成員間發(fā)生這樣的事情,讓小東和小坤的組長很為難。怎么處理好兩人的矛盾呢?小組長把事情經過寫在了“班級話題本”上,并寫上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不應該因為一件小事情而沖動,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種。
小坤先“跟帖”了:我覺得很委屈。我只是甩了幾下手,不是故意的,小東必須向我道歉。
有同學馬上評論:這本來是一件小事兒,沒必要鬧得這么大,讓其他組看了笑話。
小東也不服氣:小坤當時連著甩水甩了兩次,我就沒忍住。我也不想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但人總有沖動的時候。
也有同學這么寫:我當時要是在場,就會拉住小東。小東是沖動了,但如果有人勸阻,我相信他不會動手。
……
數十條“跟帖”下來,小東和小坤的矛盾也說開了。班會課上,兩人主動站出來向對方道歉,自然也就和好了。
“‘班級話題本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這也是讓他們冷靜下來反思自己行為的過程,同時可以借助集體的力量,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倍》f說,“七年級的時候,班上還經常有學生鬧矛盾了要我出面處理,現在學生之間很少發(fā)生沖突,有什么小問題,基本上不需要我介入了?!?/p>
“班級話題本”還有一個功能: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支持。
八年級增加了物理學科,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大了。這個時候,小組的“班級話題本”就成了學生交流學習問題的好渠道。課間十分鐘,有同學將自己沒聽懂的知識點寫在話題本上,下個課間可能就得到了解答;類似于“運動和力”這類比較難理解的內容,有同學上午剛寫下,下午就有人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寫上,還貼心地提示可以買哪種學習資料;還有同學主動寫上自己總結的做題方法,引來一長串“贊”和“頂”。
有時候,學生遇到了煩心的事情,也會在“班級話題本”上向同學求助。比如小賓同學,他就在話題本上寫道:最近天天做作業(yè)做到很晚,有時候甚至到了半夜12點。你們都是什么情況???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小組同學紛紛給他出主意,有的說他該治治“拖延癥”了,有的建議小賓提前做好時間安排,有的批評他一下課就瘋玩,導致做作業(yè)的時間少了,還有同學愿意和小賓結對,互相監(jiān)督學習……很快,小賓既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有了具體的改進辦法,憂心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學生有空就在話題本上寫幾句,小組也不必在集中的時間開小組會議,溝通的效率可能更高?!倍》f說,“我一般不會主動看學生討論了什么問題,這樣他們的溝通會更自然一些?!?/p>
在“和諧共進”班級理念的引導下,丁穎不需要對“人和班”的孩子們多做督促,他們就能自發(fā)管理好班級事務,連學習都不需要丁穎多操心。
李希貴校長在一次演講中說,教育學首先是關系學,沒有關系就沒有教育。對丁穎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她多年以來的教育實踐。當和諧的關系充盈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好的教育就會自然地出現。(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