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霖 介朵林務
當前,正是涼山州森林草原防火緊要期,全州上下擰緊思想發(fā)條,多元發(fā)力,投身防火前沿,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和國家森林資源安全。
邱繼德向群眾宣傳防火知識
劉以良巡山護林
德昌縣大陸槽森林管護站的護林員邱繼德,每到森林防火期,他就要離開住地茨達鎮(zhèn)大陸槽村,到偏遠的牛馬場村駐扎,開始他為期六個月的巡山之路?!斑@里山高路遠,只能靠騎行摩托巡山?!鼻窭^德說。牛馬場村有國有林面積6萬畝,這里與米易縣普威鎮(zhèn)西番村交界,地理位置特殊,他每個月至少要巡25天山。
一個人巡山特別枯燥寂寞,除了這些,山里的生活也在考驗著邱繼德,買菜要到30公里以外的茨達鎮(zhèn)購買,返往一次要4到5個小時,往往買一次就要吃上半個月,遇到橙色預警期無法外出時,他每天只能吃酸菜下飯。但他認為這點苦算不上什么。除巡山外,他還經常穿梭在農田里,提醒村民禁止野外用火,并耐心地向群眾宣傳護林防火法律法規(guī)和安全撲火知識。
今年55歲的鐵爐森林管護站站長劉以良4月份就要辦理退休手續(xù),這名老資歷的巡山護林員已經工作39年。他說,這份工作非常單調,一個人進山巡護,沒有手機信號很無聊。但是,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得盡到一份責任。
今年防火期以來,氣候極度干旱,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他和同伴連續(xù)數(shù)月堅守在站上,時刻保持著戒備狀態(tài)。他說,上山巡林和進村入戶宣傳是他們每年進入森林草原防火期的常規(guī)動作,也是現(xiàn)在每天工作的“重頭戲”。
劉以良26歲開始從事護林員工作,他用雙腳踏遍了鐵爐鎮(zhèn)的溝溝嶺嶺,和所有護林人一樣,他對這里的一草一木有著深厚的感情。郁郁蔥蔥的山林背后,是一雙雙磨損破舊的解放鞋,一件件浸滿汗水的迷彩服,一個個堅毅果敢的身影……“只要我在這里一天,就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守護這片林,站好最后一班崗”。這是劉以良的獨白,更是德昌縣林草局17個森林管護站70多名護林員的共同的誓言。
“祭祀在心不在形,別樣清明一樣情”......甘洛縣玉田鎮(zhèn)覺鐵村第一書記拿著喇叭走街串巷宣傳。
他說“我們舉鐵村共有85個墳頭墓地,落實20名監(jiān)管責任人,清明期間,我們重點加強墳區(qū)的火源管控,一律不準帶香、紙、燭、煙花爆竹等進入林區(qū)墓地,倡導文明祭祖、鮮花祭祀。對比往年,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通過焚燒祭祀的現(xiàn)象看不到了,森林防火壓力小了很多”。
甘洛縣從森林草原防滅火和生態(tài)文明等多角度出發(fā),倡導廣大群眾樹立現(xiàn)代文明的祭掃觀念,呼吁廣大群眾以“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經多方聯(lián)動勸導文明祭拜3000余人次。
隊伍靠前駐防,開展增濕作業(yè)降低火災隱患
灑水促青+消除隱患+訓練隊伍“三效合一”,甘洛縣安排靠前駐防的縣級專業(yè)隊伍、鄉(xiāng)鎮(zhèn)半專業(yè)隊伍對林區(qū)道路兩側、墳地區(qū)域以及35個“火險區(qū)”持續(xù)開展攜裝巡護和灑水下起“人工雨”。
“每一次的灑水作業(yè)相當于開展一次‘以水滅火’演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們對各類機具的使用技能。”縣專業(yè)撲火隊隊長說道。“有水源的地段我們鋪設接力水泵抽水,沒有水源的地段就充分利用消防水車來取水,水灑完后又再裝滿,確保日后應急需要”。
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在春防這場必須取勝的“硬仗”面前,涼山州始終枕戈待旦,用責任挑起使命重擔,用行動筑牢森防“金鐘罩”。
灑水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