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映雨,趙溢智,吳明洪,周 宇
(四川旅游學院 食品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牛肉是我國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于豬肉。牛肉蛋白質(zhì)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1]。其中,川菜里的名肴水煮牛肉,原是四川自貢地區(qū)著名的地方風味,以黃牛肉在鹵湯中煮制而成,其麻辣燙嫩、鮮香適口的滋味,深受食客歡迎,享譽大江南北[2]。水煮牛肉的傳統(tǒng)做法多是以沸水烹飪煮制而成,要保證牛肉嫩滑的口感需要較高的烹飪技術,水煮牛肉嫩度不穩(wěn)定對菜肴的口感影響較大。
相較于傳統(tǒng)煮制法,微波加熱和低溫慢煮法烹飪食物具有營養(yǎng)物質(zhì)損失較少的特點。其中微波加熱具有加熱速度快、熱量損失小、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并且微波是在被加熱物內(nèi)部產(chǎn)生的,熱源來自物體內(nèi)部,加熱均勻,熱傳導由里向外[3]。新型的低溫慢煮法是指將食物用抽真空的辦法密封包裝,然后放入料理機以65 ℃左右的低溫水浴烹飪食物,具有保留食物顏色、風味和營養(yǎng)成分等優(yōu)點。因此,本次實驗比較了微波加熱、低溫慢煮、傳統(tǒng)沸水煮3 種烹飪方法對水煮牛肉品質(zhì)的影響,為開發(fā)牛肉的工業(yè)化烹飪方法提供參考。
新鮮的里脊牛肉,購自成都龍泉驛萬達永輝超市;飲用水、食鹽、淀粉、料酒、姜片、花椒、豆瓣和食用油等,均采購自成都泉驛萬達永輝超市。
HH-4 型恒溫水浴鍋: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TMS-PRO 食品物性分析儀:美國FTC 公司;TP300溫度計探針:麗雕;DC-P3 型色差儀:北京市興光測色儀器有限公司;YP-N 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M1-211A 微波爐:美的集團有限公司;CA-HM 食品熱量成分分析儀: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取300 g 新鮮牛肉里脊切成4 cm×2 cm×0.3 cm的薄片,放入表1 內(nèi)的腌料腌制5 min。然后根據(jù)表1的原料炒制湯料,冷卻備用。
1.4.1 牛肉加熱條件確定
按照不同的烹任方式,結(jié)合水煮牛肉的感官評定和烹飪失水率兩個指標,確定每種烹飪方式下最適合加工水煮牛肉的條件。
(1)低溫慢煮。將腌制好的牛肉片置于炒制好的湯汁中,排氣密封后于65 ℃、75 ℃、85 ℃低溫慢煮條件下,放入水浴鍋加熱45 min。
(2)沸水煮。將腌制好的牛肉片置于沸騰湯汁中燙煮1 min、3 min、5 min、7 min。
(3)微波加熱。將腌制好的牛肉片浸沒于炒制好的湯汁中,于中檔(280 W)微波條件下,分別加熱4 min、5 min、6 min。
1.4.2 烹飪方式對水煮牛肉的影響
以烹飪失水率、質(zhì)構(gòu)、色差、營養(yǎng)成分為指標,比較3 種烹飪方式得到水煮牛肉的品質(zhì)差異,確定有利于提高水煮牛肉嫩度的加工方法。
1.5.1 感官評定標準
選取10 人組成感官評定小組。采用雙盲法對不同處理組牛肉感官進行嗜好性感官評定,樣品采用3 位隨機數(shù)字編號,隨機評定,評定分數(shù)采用1 ~5 分制,每次評定由單個評定成員單獨進行,相互不接觸交流,樣品評定之間用清水漱口。感官得分為5 項指標得分相加后除以5 所得,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感官評分標準表
1.5.2 烹飪失水率
記錄烹飪前牛肉塊的重量為m1;烹飪后,冷卻至室溫,用廚房用紙吸去表面水分并稱重,記為m2。每種烹飪方式下的牛肉做3次平行,按下式計算烹飪失水率[4],最后取平均值。
1.5.3 質(zhì)構(gòu)特性的測定
預處理好的牛肉樣品切為4 cm×2 cm×0.3 cm 的薄片,放置于質(zhì)構(gòu)儀測定臺上,對樣品采用W-B 剪切法測定。剪切法測定參數(shù)為測前速度為1.5 mm·s-1,測中速度為1.5 mm·s-1,測后速度為10 mm·s-1,下壓距離為25.0 mm,負載類型為Auto-50 g,探頭為WBS[5]。每個樣品選取8 片牛肉,記錄數(shù)據(jù),得到硬度、彈性和膠黏性等數(shù)據(jù)。
1.5.4 色差測定
用分光測色儀進行色差測定。L*值代表亮度,a*值和b*值分別表示紅綠度和黃藍度。其中L*值越大,牛肉片顏色越亮;a*值越大,牛肉片顏色越紅;b*值越大,牛肉片顏色越黃[6]。
1.5.5 營養(yǎng)成分測定
取100 g 水煮牛肉樣品,采用食品熱量成分分析儀測量不同處理方法牛肉的營養(yǎng),包括能量、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每個樣品測定3 次,取平均值。
使用SPSS 26.0 和Excel 2010 對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和處理,標出數(shù)據(jù)的顯著性。
2.1.1 低溫慢煮對水煮牛肉品質(zhì)的影響
如圖1 所示,低溫慢煮45 min,不同加熱溫度下水煮牛肉的烹飪失水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65 ℃時烹飪失水率最低,為36.86%。隨著烹飪溫度的上升,牛肉的烹飪失水率隨之增大。而肉中絕大部分水分都在肌原纖維中,隨著烹飪溫度的上升,肌原纖維體積發(fā)生變化,局部肌纖維發(fā)生收縮,使肌肉的水分流失[7]。因此,隨著牛肉中心溫度的升高,水分流失不斷增加,并且損失顯著。但85 ℃的感官得分最高,為2.995 分,其次為65 ℃下的感官得分,為2.680 分,其原因可能是85 ℃烹飪溫度下,牛肉的湯汁因為高溫變濃,進而使水煮牛肉的味道更濃郁,感官得分較高。3 組感官得分差異較小,因此,從綠色環(huán)保節(jié)約能源等方面考慮,選擇低溫慢煮的最優(yōu)加熱溫度為65 ℃。
圖1 45 min 低溫慢煮不同溫度的牛肉烹飪失水率及感官得分圖
2.1.2 沸水煮對水煮牛肉的影響
如圖2 所示,沸水煮1 min 分別與3 min、5 min、7 min 烹飪失水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其原因可能是在湯汁沸騰時放入牛肉煮制1 min 時,牛肉中心溫度迅速上升,在保證牛肉能夠煮熟的前提下,牛肉肉汁的排水量因為時間較短而排出較少,使牛肉的水分即時鎖住,所以牛肉失水率最低,為35.8%。繼續(xù)增加烹飪時間失水率隨之增大,但3 min、5 min、7 min下的烹飪失水率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其原因可能是,隨著煮制時間的延長,肌肉開始逐漸發(fā)生收縮,細胞間隙內(nèi)的水分流出不斷增加,但在沸騰條件下牛肉中心達到一定溫度值后,牛肉肉汁的排水量差異較小[8-9]。另外,通過感官分析得出5 min 的感官得分最高,1 min 的感官得分為3.910 分,與5 min 下的感官得分較為接近,綜合考慮選擇沸水煮1 min 為最優(yōu)煮制時間。
圖2 不同沸水煮時間下牛肉的烹飪失水率及感官得分圖
2.1.3 微波加熱對水煮牛肉的影響
如圖3 所示,隨微波加熱時間的延長,3 組烹飪失水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4 min 時烹飪失水率最低,為20.60%。隨微波時間的增加,烹飪失水率隨之增大,其原因可能是牛肉樣品在微波加熱時,以自由水形態(tài)存在的水分隨著肌肉纖維收縮和細胞被破壞而流出細胞外,隨著溫度升高,牛肉組織水分流失也不斷增加[7]。另外,根據(jù)感官分析得出微波時間6 min時得分最高,為3.580 分,其次是4 min 為3.320 分,綜合考慮選擇微波加熱4 min 作為最優(yōu)處理條件。
圖3 不同微波加熱時間下牛肉的烹飪失水率及感官得分圖
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對3 種烹飪方式在最佳參數(shù)條件下制得的牛肉進行比較。
(1)低溫慢煮。將腌制好的牛肉片置于炒制好的湯汁中,排氣密封后于65 ℃低溫慢煮條件下,放入水浴鍋加熱45 min。
(2)沸水煮。將腌制好的牛肉片置于沸騰湯汁中燙煮1 min。
(3)微波加熱。將腌制好的牛肉片浸沒于炒制好的湯汁中,于中檔(280 W)微波條件下,分別加熱4 min。
2.2.1 不同烹飪方式對牛肉的烹飪失水率的影響
通過圖4 可知,低溫慢煮、沸水煮以及微波加熱得到的牛肉烹飪失水率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微波加熱牛肉的烹飪失水率最低,為20.60%;該條件下得到的水煮牛肉質(zhì)地較柔軟,較容易咬斷,并且較易吞咽,彈性適中,表面呈淡紅褐色,較均勻,表面有光澤,風味上有肉鮮味和適宜的咸味。綜上所述,得到微波加熱法優(yōu)于其他2 種烹飪方式。
圖4 不同烹飪方式對牛肉烹飪失水率的影響圖
2.2.2 不同烹飪方式對牛肉的質(zhì)構(gòu)特性的影響
質(zhì)構(gòu)特性是評價牛肉品質(zhì)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指標,如表3 所示,3 種烹飪方式的牛肉硬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微波加熱牛肉的彈性和膠黏性較另兩組更低,說明牛肉的口感更嫩。
表3 不同烹飪方式的牛肉質(zhì)構(gòu)比較表
2.2.3 不同烹飪方式對牛肉色差的影響
色差會直接影響食用者的食欲,也是評價肉品的重要指標[6]。如表4 所示,使用低溫慢煮、沸水煮、微波加熱3 種烹飪方式得到的牛肉L*、a*、b*、ΔE*值差異均不大。
表4 不同處理方法牛肉色差的比較表
2.2.4 不同烹飪方式對牛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
如表5 所示,低溫慢煮的牛肉在能量、蛋白質(zhì)含量、脂肪含量上皆與微波加熱和沸水煮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原因可能是低溫慢煮降低了肉中可溶性物質(zhì)的溶出,更好地保持牛肉原本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在蛋白質(zhì)含量上,3 種烹飪方式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蛋白質(zhì)易受高溫分解,低溫慢煮牛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最高,微波加熱與沸水煮得到的水煮牛肉品質(zhì)最接近。
表5 不同處理方法牛肉營養(yǎng)成分的比較表
本研究對比了低溫慢煮、微波加熱、傳統(tǒng)沸水煮烹飪對傳統(tǒng)川菜水煮牛肉品質(zhì)的影響,低溫慢煮的最佳烹飪條件為65 ℃水浴加熱45 min;微波加熱最佳烹飪條件為280 W 水浴加熱4 min;3 種烹飪方式得到的水煮牛肉色澤和營養(yǎng)成分相近,其中微波加熱牛肉的烹飪失水率最低,為20.60%,微波加熱牛肉的彈性和膠黏性較另兩組更低,說明牛肉的口感更嫩,是更適合水煮牛肉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