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和活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媒體視域下,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知識、開闊視野、提升素質,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從而實現更好的發(fā)展與進步。文章主要從新媒體出發(fā),圍繞新媒體信息化手段及方式,強化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更新,利用新媒體技術健全監(jiān)督機制,以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同時在新媒體的推動下,促進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此同時,還需要思政課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理念,端正教育態(tài)度。最終以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信息化手段來不斷完善思政課的教育理念,使其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出具有社會責任感、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康體魄的高素質人才。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能夠使大學生更加理性且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同時也讓廣大師生了解到該如何有效開展思政工作,增強歸屬感和榮譽感,從而為以后做好思政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206;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5-0177-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對高校培育時代新人的啟示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zsszsx007
物質文明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以思政教育為首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發(fā)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大學教育中,思政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其開展的難度極高。
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熟練運用各種新媒體平臺是首要難題。若教師不能熟練運用新媒體及時獲取新信息,就會導致信息認知不足,無法及時引導學生獲取必要的信息資源,甚至學生比教師更早獲得信息,對教師的陳舊教學內容提出質疑,導致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處于不利的位置[1]。新媒體將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模糊化,大學生對網上龐雜信息分辨能力不強,不良信息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巨大沖擊。加上新媒體碎片化的傳播形式易造成事件失真,弱化了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泛娛樂化的特點沖擊著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導致思政教育的權威性降低。想要通過新媒體加強大學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思政教育者工作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革新路徑、完善教學策略[2]。
好的教學模式能提高思政教育教學整體水平。新媒體環(huán)境下,各高校想要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可以將信息化作為依托,通過培養(yǎng)教師的創(chuàng)新工作意識,促使教師不斷進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革新,利用新媒體技術健全思政教育模式,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3]?;诖?,高校應有意識地提升教師的工作能力,建設高素質的思政教育工作團隊。比如針對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思想提升講座,并定時開展教師水平考核,督促教師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不斷提升媒介修養(yǎng)、知識儲備和課程教學水平,不斷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還必須注重對新媒體教學的硬件設施進行建設和修繕,招聘專業(yè)的網絡技術人才,組成設施設備管理團隊,對學校的多媒體設備進行專業(yè)使用和管理,打造全新的新媒體教學環(huán)境[4]。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yōu)化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在校園網絡、微信平臺等線上教育渠道的基礎上,增加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全面、立體、多元化的教育網絡平臺,打造開放、靈活、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促進師生互動,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有人氣、有熱度,有利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高效推進[5]。
教師還可以將線上的網絡教育和線下的思政實踐教育相結合,充分整合和應用新媒體信息資源,使枯燥的教學課程新鮮化和多元化,解決大學生學習時間碎片化的問題,使大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領悟思政教育相關理論的魅力,強化思政教育的引領力和影響力。比如,用公眾號向學生推送社會熱點等內容時,可以適當將紅色文化資源放到文章中,以此將思政工作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深入啟迪學生的政治思想觀念。此外,在思政教育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的基礎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化多元教學,將道德品質、道德修養(yǎng)和日常道德實踐表現納入評價體系,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摒棄以往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槲ㄒ辉u價標準的評分機制,使思政教育更有深度和廣度,充分展現該課程的意義[6]。
學校只有擁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培育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通過新媒體平臺健全教學監(jiān)督體系十分重要。
在學校的思政教育體系完善過程中,學校必須緊抓新媒體的即時性特點,健全思政教育教學監(jiān)督體系,通過新媒體工具、平臺多方面實施對教師思政教學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以確保教育工作的高水平開展[7]。
首先,該監(jiān)督體系的完善要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重,將為學生服務作為監(jiān)督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做到實時有效監(jiān)控。通過社交媒體、新聞資訊實時關注和了解社會發(fā)展變化與人才需求,并以此為依據及時進行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等的改進。
其次,該體系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即必須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準,制定有針對性的、詳細的監(jiān)督評價標準,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思政教育工作科學高效開展。
該監(jiān)督體系以學校、家長和社會為主要構成元素。學校方面,主管校長、黨務部門等主導建設線上教學評價監(jiān)督平臺與線上教學督察組,并制定完善的線上教學質量管理策略,結合線下教學活動進行高效率、全方位監(jiān)督,對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社會方面,相關的政府機構、企業(yè)單位、社會機構應該給予大學生足夠多的關注,通過與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政校合作等,開發(fā)專門的校企信息資源平臺、政校合作建設平臺,在線上對學校的思政工作進行監(jiān)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家長方面,家長要利用好家校共享平臺,輔助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要注重和家長的交流聯系,積極創(chuàng)建線上溝通交流共享平臺,聽取和采納家長的教學工作意見和建議[8]。
新媒體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在健全思政教育模式和思政教育監(jiān)管體系的基礎上,還要加強線上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陣地的打造,堅決抵制敵對勢力通過網絡對我國的思想政治及文化精神進行滲透,通過官方平臺、主題網站等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讓大學生接受主流思想教育,提高大學生抵制負面信息的敏銳度[9]。
在信息網絡發(fā)達的背景下,必須明確思政教育的重點和目的。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政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因此,黨務工作者要配合教師,積極組織創(chuàng)建以馬克思主義等主流思想作為教學權威理論的校內專用網站,注重課堂理論教學與該網站的結合,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新媒體教學工具,將理論學習和史學學習結合,讓大學生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等有充分了解。
在此過程中,輔以政治理論心理教育、網絡安全等內容的微課視頻講解,幫助大學生及時摒棄不良思想,堅決抵制敵對勢力通過互聯網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侵害,確保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大學生的網絡政治敏銳度,強化政治意識、國防意識和家國觀念,為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思政基礎,為社會輸送符合時代、國家發(fā)展需要的高品質專業(yè)人才[10]。
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在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的過程中,要利用新媒體工具將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從相關的實踐活動中更深刻地感受理論教育的要義,增強認同感。比如,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后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組織學生舉辦辯論賽,讓大學生以“大學期間是否一定要談一場戀愛”為論題展開辯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討激情,促進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消化。教師可以將這個過程的影像錄下來,在下一堂課上,教師可以據此來總結和升華理論教學,讓學生明白大學戀愛只是個人選擇,并不是人生必選,更應該珍惜純粹的學習時光,才是對青春最好的致敬。
另外,網絡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要求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必須有規(guī)范有效的約束機制來約束大學生的網上行為,建設大學生網上監(jiān)管體系,削弱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培養(yǎng)其網絡文明意識,幫助大學生避免不良心理問題的產生[11]。
新媒體時代,用戶主要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獲取信息資源,媒體形態(tài)的轉變必然引起教育人員和受教育人員在思想、行為、觀念等方面的轉變。
在這種環(huán)境下,信息交流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使得更多先進的思政教育理論能夠被分享出去,被更多人看到,實現跨時空的傳遞、交流與討論。信息交流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也豐富了教育方式,使思政教育能夠突破場地限制,更好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對提升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政教育實效十分有用[12]?;诖耍咝1仨殑?chuàng)新思政教育理念,結合時代環(huán)境,將互聯網思維和精細化教學管理理念融入思政教育,明確新媒體融入思政教育教學帶來的便捷性和經濟適用性,幫助受教育人員更便利地接收信息,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改善教育效果[13]。
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精細化教學管理理念。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對教學流程、方法、效果等進行記錄總結和調整改進,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案,精益求精,使教育模式符合時代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提高教育質量。在此基礎上,教育工作者還必須注重對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端正思政教育態(tài)度[14]。首先,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媒介素養(yǎng)教育,讓大學生明白媒介素養(yǎng)的含義、重要性和發(fā)展歷程,在教學中摸索出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理念,并將相關的內容編纂到教科書中,幫助大學生提升面對信息選擇時的辨析能力、評估能力和轉換創(chuàng)新能力等,增強大學生在復雜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息判斷力,更好地提升其網絡素養(yǎng)。其次,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握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把握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媒介素養(yǎng)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幫助大學生形成媒介理性,引導其遵守媒介倫理,提高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水平[15]。
新媒體的發(fā)展十分迅猛,而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接受程度最高,是新媒體的主要服務對象?;诖?,各院校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新媒體的優(yōu)勢,緊抓其虛擬性、開放性、多元性、高效性和互動性等特征,充分將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合理地利用,順勢而為,及時轉換教育觀念,提高認知水平和教學能力,和其他教育者一起推動系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形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發(fā)展作出貢獻,為時代發(fā)展培育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淑艷,陳夕諾,樊興波.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2022(10):213-215.
[2] 王麗娜.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1):95.
[3] 吳婧.新媒體視域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探析[J].決策探索,2021(9):56-57.
[4] 張正華.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評《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探索》[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5):1594.
[5] 范永裁.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評《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探索》[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4):1205.
[6] 劉淑艷,樊興波.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J].大學教育,2021(3):147-151.
[7] 高廣明.新媒體視域下江門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23):102-104.
[8] 杜凌飛,李芳.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實踐路徑與保障機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20):111-113.
[9] 秦愛雯.試論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J].中外企業(yè)文化,2020(10):168-169.
[10] 魏曉晴.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學理論,2020(8):126-128.
[11] 李蔓.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9(8):157-158.
[12] 王興浩,王莉.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9(21):111-113.
[13] 劉萬民,馬越.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224,247.
[14] 梁旭康.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9,5(12):51-52.
[15] 李雪.新媒體視域下高?!?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29-430.
作者簡介 張譯心,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