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上跑的小貓、小狗,到水里游的魚、蝦,再到天上飛的雄鷹、麻雀……
動物不僅與我們關(guān)系密切,也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是如何了解這些朋友的?這離不開動物學家的努力。
什么是動物學?動物學家都研究什么?如何成為一名動物學家?
小學時,介紹大自然的自然課是我最期待的,每次聽老師講述那些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動物,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中學時,我慢慢喜歡上了生物課,覺得生命的奧秘無比神奇,常追著老師問“為什么”。
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開始拓展閱讀。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撰寫的《昆蟲記》——原來昆蟲的世界也如此迷人。此外,我還知道了在近代曾有外國人來中國研究珍稀野生動物。那時,我告訴自己:“我們也要在動物學研究領(lǐng)域奮起直追!”
大學本科時,我選擇了昆蟲學,又系統(tǒng)學習了動物生態(tài)學知識,在陜西省動物研究所跟各位專家及同事一起考察、研究野生珍稀動物。多年來,我們開展了金絲猴、藏羚羊、遺鷗、林麝、羚牛、朱鹮、大熊貓、大鯢、白唇鹿、盤羊、馬雞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調(diào)查研究與保護工作,足跡遍布秦嶺、大巴山脈及青藏高原。
動物學,是研究動物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分類、生命活動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以及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等的科學。動物學研究,有終日與枯燥實驗數(shù)據(jù)為伴的室內(nèi)觀察和研究,更多的是在野外基地和自然保護區(qū)進行考察調(diào)研:在山林草原跋涉,在溪壑谷澗穿行,赴高原爬冰臥雪,堅持觀察野生動物的活動規(guī)律。
2008年1月,冒著大雪,我和幾位專家在陜南大巴山進行珍稀動物考察,每天在山里徒步幾十千米,常常天不亮就背著干糧出發(fā),到晚上九十點鐘才打著手電下山。山里樹上到處都是熊搭的樹枝,我們碰見過野豬,看到過豹子的腳印,還有其他動物的蹤跡……
每次見到野生動物的蹤跡,大家都特別高興,詳細調(diào)查它們屬于哪種動物、習性如何,并作好記錄。有一次,在一段冰雪覆蓋的上坡路上,走在我身后的一位同事突然大叫一聲,我趕緊回頭一把拉住他——他腳底一滑坐在地上,差點溜下山崖!當時特別危險,我倆幾乎一起掉下去,站在原地一動都不敢動。最后,向?qū)О盐覀兲щx了崖邊。那天晚上大家睡在山上,我十分后怕,膽戰(zhàn)心驚了好久。
同事說,清苦與孤獨是野生動物研究工作中最常有的,雖然沒有精良昂貴的裝備,沒有豐厚富足的回報,但大家甘愿用智慧和熱愛守護著每一個生靈,因為它們與我們共有一個家園。
我們的許多專家?guī)资陙戆仙嬖谇貛X和青藏高原考察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忍受寒冬和酷暑的考驗,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祖國的珍稀瀕危動物保護事業(yè),用知識和汗水默默守護著我們美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太白山開展動物調(diào)查(供圖/石勇強)
?在陜南大巴山考察野生動物(供圖/石勇強)
喜歡動物學的青少年朋友,現(xiàn)在從哪些方面準備呢?
一是,對動物有愛心,對動物學研究有興趣??茖W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粋€人從小喜歡動物,對動物學研究逐漸感興趣,就會愛上這門學科,在心里種下科學研究的種子。研究所的同事們談到科研體會時說:“想想當初在基地的辛苦,想想野外出差的艱難,如果不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我們怎么能堅守這份工作十多年?”
二是,平時要專心學習并掌握生物學的課程內(nèi)容。在中小學時,我們就要開始學習、積累好相關(guān)專業(yè)知識,提升動物學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大家也要學好外語,為將來做動物學研究打基礎(chǔ)。
三是,要有意識地鍛煉身體。因為動物學家在野外工作多,必須有強健的體魄和外出考察吃苦的心理準備,所以要有意識地提高戶外活動能力,了解救護知識,還要學會團結(jié)協(xié)作——在野外研究要靠集體力量,才能保證工作安全與科研成效。
“多樣世界,生生不息。”如果沒有生物多樣性,也就沒有人類。如果你對動物學感興趣,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為我們這顆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作出自己的貢獻!
(責任編輯 / 陳琛? 美術(shù)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