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后唐馮贄所編《云仙雜記》實為偽書,所講唐人逸聞趣事皆是虛構(gòu),所引書目實乃杜撰,還有很多不易查考的名物,也是臆造,讓人眼花繚亂。
但是有的讀讀,也別有意趣,比如《為梨花洗妝》一則:“洛陽梨花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或至買樹?!?/p>
說的是唐代洛陽梨花開時,人們喜歡到梨樹下擺設(shè)酒席尋樂。有人還會來預(yù)定“買樹”,生怕宴席之日無樹可歡。
“洗妝”意為梳妝打扮,那么于花樹之下擺宴,如何為梨花打扮呢?多方查證,一無所獲,按馮贄臆想,大概是說攜酒花樹下,詩酒賡和,揚風(fēng)扢雅,眷顧一樹梨花,便可讓梨花更白,更雅。
有人說在花樹下美酒美食,載歌載舞,可取悅梨花,使其精神煥發(fā),開得更盛,想想真是美好的愿望。
“取悅梨花”,真好。分明是借梨花之美,映了酒美人美,卻換言說以酒以歌取悅梨花,巧趣懌人。
清代黃圖珌在《看山閣閑筆》中寫梨花:“梨花明月,自有空洞幽遐之思,最為清勝。宜入平林深處,斟美酒,唱瓊枝碧月之詞以下之?!?/p>
梨花清涼,襯以明月,真是別樣的“清勝”,此時攜酒入林,梨花下,瓊枝碧月詞下酒,實在是風(fēng)雅至極。
春時花一開,人的心便也跟著蓬蓬然,燦燦然。踏春賞花,載酒游山,婉閑和暢,歡顏四野。
若能心無雜事、無雜念,只一心去那梨白之下,映以笑臉,置小吃小酒,與友人小坐小聚,我總覺得這樣的畫面,美不可言。
記得第一次讀到這一句“為梨花洗妝”,頗是驚訝驚喜,玩味多日。
后有一年寫《住進詞牌里》,那時正處于人生之冬,感觸良多,但我依然希望自己即便生活有百般千種折磨,依然要做一個溫慈的人,我希望我有潔凈的笑,我希望我是一個住在詞牌里的人,把生活愛得透亮。
其中寫到一句:“如此在潔凈里,才能在花醒時節(jié),攜酒捧茶,為一株梨花洗妝。”句在段末,那一段,一字一詞,都引我回到過往里去。我好似把那些不堪走了一遍,終于走到一段人生的末處,那里開著一樹雪白梨花——而我,恰恰來了。
我沒有提前準(zhǔn)備好酒茶,但我就那樣坐在梨花樹下,滿眼溫柔,笑得天真,笑得潔凈,笑得塵埃散去,笑得原諒了那些凄雨過往。任舊事填膺,灰塵滿面,我仍一笑而往,為一株梨花洗妝。
宋代姚寬在《西溪叢語》中寫過《三十客》,將三十種花取了極有韻味的別稱,其中將梨花稱為“淡客”,極剴切,蘊奧豐足。
聯(lián)想“為梨花洗妝”之句,似更加蘊含天機。梨花樹下,文人墨客也好,凡夫俗子也罷,置以春宴,取悅梨花,心思總歸是極簡單了些,也干凈了些。至少在那段時間里,心神暢快,閑澹寡欲,來者皆為“淡客”——來只為一樹梨白,樂只為一樹梨白。如此,為梨花洗妝,也是洗己之心之目之手之面容。
是啊,為梨花洗妝,何嘗不是洗人生之冬那覆身的荒草荒煙,洗塵堁之心、塵翳之目、塵勞之手,洗自己在世的面容,愿以清爽和微笑看世界,目光奕奕,澄懷自凈。
(風(fēng)電摘自微信公眾號 “潘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