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培培
(朝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朝陽 122000)
豬地方流行性肺炎是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表現為中等嚴重的肺炎和不能正常生長。該病可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對該病的治療和凈化,有利于養(yǎng)殖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豬地方流行性肺炎主要是由豬肺炎霉形體引起,本菌棲居于豬的呼吸道,具有宿主特異性,在外界環(huán)境中僅能生存很短時間。本病已用純培養(yǎng)物復制成功,在世界大多數地區(qū)已直接或間接地從患有地方流行性肺炎的豬檢出了本菌。許多實驗室曾經存在培養(yǎng)病原體的困難,常常是根據臨床和病理學資料進行豬地方流行性肺炎的診斷。其他病原體也可引起相似的病理學變化,但現在已證明豬肺炎霉形體是豬地方流行性肺炎的原發(fā)性病原。實驗感染后對肺的損害很嚴重,宿主和環(huán)境因素均對病豬肺的損傷有影響。其他一些促進發(fā)病的因素也可明顯影響肺的損害程度。與肺蠕蟲、移行的蛔蟲和一種腺病毒的合并感染會導致更嚴重的損害,而巴氏桿菌、鏈球菌、霉形體、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桿菌的繼發(fā)侵入是非常普遍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個別豬的疾病轉歸。在許多國家和畜群,萎縮性鼻炎與地方流行性肺炎一起存在,這兩種疾病共同作用會加重的經濟損失。當豬暴發(fā)呼吸道疾病時,常常是許多病原綜合相互作用的結果。豬肺炎霉形體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起著原發(fā)性病原的作用,還在于它能與其他傳染物協(xié)同作用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疾病。
豬地方流行性肺炎在全世界均有發(fā)生,集約化養(yǎng)豬場的發(fā)病率高。在屠宰場常發(fā)現40%~80%的肺有病變。本菌是豬呼吸道的常在菌,通過豬與豬的直接接觸傳播。據報道,有豬場在未引進任何豬的情況下,在封閉的無肺炎畜群曾發(fā)生過本病。但本菌無任何其他已知的宿主,感染所需要的菌數很少。也有人已提出經風傳染的可能性。本病通過呼吸途徑傳播,染疫畜群中主要由母豬傳染給吮乳仔豬。在豬斷奶時分群和應激也可使本病傳播和加劇。根據臨床和病理學資料分析斷奶后和生長期發(fā)病率最高,這種高發(fā)病率可在多數畜群中一直持續(xù)到豬群出欄。一致認為管理和環(huán)境條件會大大影響本病的嚴重程度。溫度和濕度會影響進入呼吸道感染性氣霧顆粒的大小,從而影響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病原體是否能侵入肺部。此外,溫度和濕度還影響空氣中感染顆粒的沉降。通氣和載畜密度也影響感染顆粒的濃度。飼養(yǎng)于載畜密度大和環(huán)境溫度易發(fā)生變化、有寒冷穿堂風的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不良情況下的豬受本病的影響可能更大。
在染疫畜群中,生長期動物的發(fā)病率高,但致死率較低。繼發(fā)細菌性肺炎是斷奶至出欄豬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顯著下降,盡管母豬仍可能攜帶病原體,但對肺損害的發(fā)生率要低得多。然而,當地方流行性肺炎侵入一個以前無本病的畜群時,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患病,甚至成年豬也可發(fā)生死亡。地方流行性肺炎的重要性在于其對養(yǎng)豬業(yè)的經濟影響。本病對飼料轉化率和日增重率有不利影響,影響程度主要取決于豬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但準確評價經濟影響很難,因為難以進行對照試驗,因試驗中要求無病和染病豬具有相同的遺傳條件而且以同樣方式進行飼養(yǎng)。一些飼養(yǎng)場的管理經驗表明,管理良好的、以前無病的豬群發(fā)生本病時,除急性感染初期外,不會引起其他不利的經濟影響。不過,本病在其他情況下會造成有害的經濟影響。一項早期的研究表明,該病對飼料轉化率可降低22%。
本病原體長期存在于肺病變和局部淋巴結中。病變是持久性的,幾乎不表現減退的趨勢。在宿主和肺的感染之間已經建立了一種平衡,從而處于良好飼養(yǎng)條件下的豬受到的損害較輕。許多死亡病例的病變變現不明顯,無法證明該病毒對機體造成的嚴重程度。肺部病變的分布較廣,病變出現率的順序是右心葉、右尖葉、左心葉、左尖葉和膈葉。
自然病例的潛伏期為10~16 d,實驗感染時縮短至5~12 d。據報道,有人記述了兩種病型,即急性型和慢性型。當易感畜群首次傳入本病時,比較罕見的急性型可能嚴重暴發(fā),這種畜群的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發(fā)病率可達100%。10 日齡的吮乳仔豬也可感染。伴有發(fā)熱或不發(fā)熱的急性呼吸困難是特征性的。畜群內急性型的持續(xù)時間約為3 個月,然后轉為較常見的慢性型。本病的慢性型要普遍得多,該型見于呈地方流行性染疫的畜群。幼齡仔豬一般于3~10 周齡染病,吮乳仔豬可見臨床癥狀。本病多發(fā)于斷奶后和生長期的豬。臨床異常是隱襲性發(fā)作,咳嗽是主要表現。初期群內可能只有少數豬表現臨床異常,然后增多,直至大多數豬發(fā)生咳啾??人钥捎?~3 周后消失或持續(xù)整個生長期?;既褐腥魏螘r候都能聽到個別豬咳嗽,但早晨開始活動和進食時咳嗽最明顯。讓豬在圈內運動可誘發(fā)咳啾,緊接在運動之后咳嗽發(fā)生的次數增多。一般,反復干咳、頻咳是特征。呼吸困難是罕見的,不發(fā)熱,食欲不振也不明顯。以后生長發(fā)育停滯,停滯程度隨不同個體病情的嚴重性而異。因此,豬群中的豬常發(fā)生大小不均。一些患慢性病的豬會因巴氏桿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繼發(fā)侵入引發(fā)急性肺炎。隨著年齡的增大,臨床癥狀變得不很明顯。雖然小母豬和青年母豬經常攜帶豬肺炎霉形體,但在母豬群中很少發(fā)現臨床病例。
已經研究出一些檢查豬肺炎霉形體感染的血清學試驗。用間接血細胞凝集試驗發(fā)現抗體的豬中有70%~90%在屠宰檢查時具有肉眼可見的肺炎病變。感染后的血清抗體應答是微弱的,重要的是在畜群發(fā)病率高和已產生抗體應答時檢查豬。染疫畜群的小母豬和母豬的抗體滴度可能低或呈陰性,在該病的臨床癥狀高峰蜂一個月以后進行血清學試驗可能效果最好。補體結合試驗也可利用。沒有一種試驗適用于診斷單個豬的疾病,因為可能出現假陽性,特別是假陰性反應。這些試驗僅具有高的群診斷價值。
病變幾乎完全局限在尖葉和心葉,與正常肺組織有明確的分界。右肺病變一般較左肺病變更為嚴重。與淋巴樣組織相似的梅紅色或淺灰色實變區(qū)分散在肺葉的腹側邊緣。純感染時不常見肺組織的液化、心包炎和胸膜炎。增大的水腫性支氣管淋巴結是特征。在急性病例可見肺嚴重水腫和充血以及支氣管內有帶泡沫的滲出物。當發(fā)生繼發(fā)性細菌侵入時,則常見胸膜炎和心包炎,可能有嚴重的肝樣變和充血,以及有壞死性支氣管肺炎。
繼發(fā)細菌感染的豬地方流行性肺炎是最常見的豬呼吸道感染。急性暴發(fā)可能與豬流行性感冒混滑,但后者以病程短為特征,噴嚏和肌肉疼痛明顯。一般更多表現上呼吸道感染而不是肺炎癥狀。豬流行性感冒時總是存在豬嗜血桿菌和肺蠕蟲侵襲,這是該病的一個主要特征。無并發(fā)癥的肺蠕蟲(后圓線蟲)侵襲也可引起豬的呼吸道癥狀。剖檢時膈葉背側部分呈斑狀的支氣管肺炎極為明顯,并可檢出蠕蟲。副溶血性嗜血桿菌所致的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更加急性和高度致死的疾病。人蛔蟲侵襲常被引證為豬慢性肺炎的原因,但蛔蟲病主要因幼蟲移行對肝造成損傷。在幼蟲移行期間可能引起肺出血和持續(xù)5 d 的輕度發(fā)熱反應和溫和的濕咳,但呼吸癥狀不持續(xù)存在。偶爾會出現肺蛔蟲病的死亡病例。在田間條件下,患蛔蟲病時的咳嗽不明顯,而地方流行性肺炎時咳嗽是主要癥狀。證明畜群有無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困難的,應謹慎對待,不應只依靠單一的檢查來確定。應對畜群進行臨床檢查以發(fā)現本病的癥狀,然后進行組織學檢查。肺病變的嚴重程度可能有季節(jié)性變化,在一定時期,甚至畜群內存在本病時,而出檢豬也可能沒有任何肉眼可見病變。如有懷疑,應對較年輕的,臨床可疑豬或新近斷奶豬進行屠宰后檢查。還應檢查畜群中有無豬肺炎霉形體抗體存在。已有報道證明本病可在畜群存在一段時期而豬無陽性血清學反應及臨床或病理學表現。
患地方流行性肺炎時,可見豬肺的病變和組織學變化并不是本病所特有的。陽性診斷依靠豬肺炎霉形體的鑒定,但這種診斷技術比較困難。本菌在培養(yǎng)基中難以生長,并容易被其他微生物所取代,特別是豬鼻霉形體。培養(yǎng)呈陰性時并不表明無本菌感染,已經證明,將易感豬暴露于可疑的肺組織是一種更加敏感的試驗方法。肺組織觸片的熒光抗體技術也可發(fā)現本菌。
雖然治療可能減輕臨床疾病的嚴重程度,但沒有能消除豬肺炎霉形體感染的有效治療方法。四環(huán)素類在實驗豬既能防止本病的傳播,又能抑止病變的形成,但要求藥物的劑量大,在一個染疫畜群還需要連續(xù)使用,會導致治療成本很高。治療通常局限于因嚴重感染或繼發(fā)侵入菌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難的個別病豬。使用廣譜抗生素,一般是四環(huán)素類,但只有中等療效。豬群出現嚴重癥狀時可能需要治療。最好將四環(huán)素類、泰樂菌素或螺旋霉素按200 mg/kg 拌入飼料飼喂,連用6~10 d。以氫富馬酸鹽按200 mg/kg 混入飼料,連喂10 d,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豬肺炎霉形體只感染豬,需要豬之間密切接觸才能傳播。
如果能夠防止該病在豬群中傳播,就可控制或在一個畜群中根除本病。有兩種控制結果:(1)完全根除;(2)將本病及其影響限制在低水平上。出售后備豬的種畜公司和豬群以及集約化生產仔豬和育肥豬的豬場,應強制性根除本病。最好的方法是用無特定病原(SP)豬重建畜群。此方法的原理是仔豬在子官內不受豬肺炎霉形體感染。如果用適宜的無菌子宮切除術或子宮切開術,于分娩時將仔豬從子宮取出,人工飼養(yǎng)于一個無其他母豬的環(huán)境,則可保持無此感染狀態(tài)。實際上這是在一些專門的豬場進行的,然后將這些仔豬用于重建現有的牧場,那里的全部豬已于引進無特定病原豬前3 d 完全移走,并完成了徹底的清潔計劃。研究的這一方法首先用于防制地方流行性肺炎和萎縮性鼻炎,而且如果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及用于建立新豬場的仔豬以前未暴露于其他豬,還可實現不發(fā)生其他一些重要疾病,如內外寄生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布氏桿菌病、豬痢疾等。這些第一代無特定病原豬群的后代以后可用于重建其他豬群或第二代無特定病原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