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璀,曹琳琳,劉 俊
自身抗體是指針對自身組織、器官、細胞或細胞成分的抗體。正常人體血液中存在低滴度的生理性自身抗體,不會引發(fā)疾病。當自身抗體滴度升高至一定水平后,就會破壞機體的免疫耐受平衡,引起器官組織受損,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LD)是因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一組特殊類型的慢性肝病。因自身免疫反應攻擊肝組織,導致肝組織或膽管發(fā)生慢性損傷。ALD潛伏期較長,患者臨床表現(xiàn)與其他類型肝病相似,可能影響了早期診斷。目前,臨床多通過肝功能和自身抗體檢測等診斷ALD,但因該系列疾病起病較為隱匿,臨床表現(xiàn)多變,導致診斷較為困難[1]。臨床資料顯示,不同類型的ALD具有其相對特有的自身抗體,進一步說明了自身抗體譜診斷ALD的重要性[2]。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自身抗體也存在于其他肝病患者[3],使診斷的特異性受到了質(zhì)疑。相關(guān)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可能與自身抗體的免疫應答功能有關(guān)[4]。本研究檢測了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自身抗體譜的變化,現(xiàn)將檢測分析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51例(男性4例,女性47例,平均年齡為45.7±5.3歲)、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27例(男性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為55.4±4.7歲)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患者14例(男性7例,女性7例,平均年齡為53.3±5.6歲)。符合有關(guān)ALD的診斷標準[5,6]。參照《自身免疫性肝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21年)》[5]將AIH患者分為Ⅰ型、Ⅱ型和Ⅲ型。另選擇慢性乙型肝炎(CHB)61例,慢性丙型肝炎(CHC)15例(男51例,女25例,平均年齡為36.4±6.2歲),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7,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為37.6±5.3歲),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9],藥物性肝損傷患者27例(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38.9±5.7歲),符合藥物性肝損傷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10],和健康體檢者68例(男性4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為37.6±4.6歲)。排除標準:(1)肝硬化或肝癌;(2)藥物性肝損傷和酒精性肝病;(3)合并嚴重的器質(zhì)性疾病;(4)重疊綜合征。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血清自身抗體譜檢測 使用歐蒙公司提供的EUROBLot Master Ⅱ全自動免疫印跡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檢測血清抗線粒體抗體M2亞型(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抗體(SLA/LP)、抗肝腎微粒體抗體Ⅰ型(LKM-1)、抗跨膜糖蛋白210kD抗體(gp210)、抗多核點抗體(Sp100)、抗肝細胞溶質(zhì)抗原Ⅰ型(LC-1)、抗3E和抗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PML)和抗Ro-52抗體(抗體滴度>1:100判為陽性)。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軟件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肝病患者與健康人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ALD患者血清AMA-M2、抗SLA/LP、抗LKM-1、抗gp210、抗LC-1、抗3E、抗PML和抗Ro-52陽性率顯著高于其他肝病組(P<0.05,表1)。
表1 不同肝病患者與健康人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2.2 不同ALD患者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AIH組患者血清抗SLA/LP、抗LKM-1和抗LC-1陽性率顯著高于PBC組或PSC組(P<0.05),而PBC患者血清AMA-M2、抗gp210和抗3E陽性率顯著高于AIH組或PSC組(P<0.05,表2)。
表2 不同病理類型ALD患者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比較
2.3 不同亞型AIH患者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Ⅱ型AIH患者血清抗LKM-1和抗LC-1陽性率顯著高于Ⅰ型或Ⅲ型患者(P<0.05),而Ⅲ型患者血清抗SLA/LP陽性率顯著高于Ⅰ型或Ⅱ型(P<0.05,表3)。
表3 不同亞型AIH患者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2.4 不同類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CHB與CHC患者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不同類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ALD是因患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免疫應答及免疫功能紊亂后,向肝臟攻擊導致肝組織發(fā)生炎癥反應、膽管壞死的一種慢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常累及關(guān)節(jié)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6]。ALD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多樣且不典型。人體感染慢性肝炎病毒后,機體會產(chǎn)生相應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而ALD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細胞或分子發(fā)生免疫應答。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體內(nèi)可檢測出多種自身抗體,提示慢性肝炎或與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存在某種關(guān)聯(lián)[6]。自身免疫反應參與了慢性肝炎的疾病進展過程,故自身免疫反應與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部分生化指標變化趨勢相似,難以通過檢測生化指標進行鑒別診斷[11]。
相關(guān)研究指出,不同類型的ALD患者因免疫功能紊亂類型不同而存在臨床表現(xiàn)的差異,自身免疫抗體也明顯不同[12]。自身免疫抗體譜對于不同類型的ALD的診斷和鑒別至關(guān)重要[13,14]。在最新的國際AIH診療指南中明確指出,與AIH診斷相關(guān)的自身抗體包括ANA、ASMA、抗LKM-1和抗LC-1等傳統(tǒng)應用的抗體[15]??筍LA/LP 抗體被許多學者證明為 AIH 高度特異性的自身抗體,并發(fā)現(xiàn)抗SLA/LP抗體可能與AIH的發(fā)病機制有關(guān)??筍LA/LP抗體在AIH所有相關(guān)自身抗體中最具有診斷價值[16]。臨床資料顯示,抗SLA/LP抗體在AIH患者的陽性率為10%~30%[17]。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AIH患者血清抗SLA/LP抗體陽性率為21.6%。Ⅲ型AIH是最不確定的類型,以抗SLA/LP抗體陽性為特征。本研究發(fā)現(xiàn),Ⅲ型患者抗SLA/LP陽性率顯著高于Ⅰ型或Ⅱ型患者,進一步提示血清抗SLA/LP陽性或可作為診斷Ⅲ型AIH的依據(jù)。
AIH和PBC是ALD中發(fā)病率最高的兩種疾病。AIH以自身免疫細胞攻擊肝細胞為主,早期癥狀無特異性,易與病毒性肝炎相混淆;PBC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病,主要影響小葉間膽管,早期治療預后較好。如不及時治療可進展為膽汁淤積性肝硬化,而影響患者預后[18]。隨著對ALD了解的深入,相關(guān)自身抗體檢測在其診斷方面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雖然自身抗體可用于診斷ALD,并用于病情及預后評估,但不同類型ALD患者自身抗體譜不同[19]。ALD的發(fā)病機制與免疫功能異常密切相關(guān),自身抗體在其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種ALD又具有特征性的自身抗體[20],故自身抗體檢測對ALD的診斷和臨床分型等具有重要的意義。AMA-M2亞型抗體對PBC具有較高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PBC患者AMA-M2抗體早在無癥狀期即可檢測出陽性[21,22]。通過檢測血清AMA-M2和抗3E等可對患者疾病類型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