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悶在家里好無聊。爸爸提議全家去爬靈巖山,我們立馬歡呼起來。
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正是爬山的好時候。來到山腳下,哇,人好多呀。
開始爬山了,我和妹妹一馬當(dāng)先,一個勁兒往上爬,沖在了最前面。我倆很快來到一塊突出的石頭面前,回頭望望,哈,爸爸媽媽還在下面努力呢。妹妹笑著說:“瞧這兩個人,真慢?!?/p>
我說:“烏龜也比他倆快!”
我倆說笑一陣后繼續(xù)往前爬??墒菦]多久,我們就氣喘吁吁,渾身無力,“哭爹喊娘”起來。沒多久,慢悠悠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身邊。
媽媽問:“怎么不爬了?剛才不是挺快的嗎?”
妹妹說:“我們這不是在等你倆嘛!”
爸爸說:“這爬山靠的是長勁,哪是蠻力就行的?!?/p>
我和妹妹不說話了。我們一家坐下來準(zhǔn)備歇一會兒,喝口水,吃點兒小零食。爸爸指著旁邊一塊大石頭上的幾個字,問道:“認識嗎?”
我搶先說:“是靈天勝境!‘靈是靈巖山,‘天是天平山?!?/p>
爸爸點點頭說:“以沫說得對,這兩座山挨得近,風(fēng)景又特別好,大家就把它們放一起了。”
我們邊走邊說,但很快我和妹妹就又爬不動了。我說:“這山好高,路好陡哇?!?/p>
妹妹趁機說:“我們還是回去吧,爬這么高,已經(jīng)很厲害了?!?/p>
爸爸說:“我反正不做縮頭烏龜,我要爬上去的?!?/p>
媽媽說:“我也要爬,半途回去,太不好意思了。”
我們姐妹倆面面相覷,沒想到爸爸媽媽這么厲害。我咬咬牙,對妹妹說:“我們也不做縮頭烏龜,我們要做英雄好漢!”
我和妹妹手拉手,邊爬邊唱:“小鳥在前面帶路,風(fēng)啊吹向我們……”說也奇怪,我們似乎腳下生風(fēng),率先爬到了靈巖山山頂。放眼四望,天高地闊,真是“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該下山了,我和妹妹幾乎是一路小跑。爸媽在后面一個勁兒喊“慢點兒”,我和妹妹好像把耳朵丟了,嘻嘻哈哈只管走,就像坐著滑梯一樣。什么“上山容易下山難”哪,依我看應(yīng)當(dāng)是“下山容易上山難”。
回到家里,妹妹畫了一幅畫,說是要紀(jì)念這次爬山。我說:“這幅畫就叫作‘爬靈巖山吧。”
(指導(dǎo)教師:孫大武)
(注:文中插圖就是妹妹孫子菁的作品。張以沫跟爸爸姓,孫子菁跟媽媽姓。她倆是親姐妹。)
大? 武? 老? 師? 點? 評:
寫好對話,讓習(xí)作活潑有趣
小學(xué)生寫作文要特別留意寫好對話。好的對話能有效推進情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特點。張以沫同學(xué)的這篇爬山作文寫得妙趣橫生,關(guān)鍵就在于對話寫得好。
先說悶在家里,引出爬山,這是起因。接著寫爬山的過程。先是“我”和妹妹初生牛犢勇猛直沖,還嘲笑爸媽慢得像烏龜,但很快就發(fā)現(xiàn):“烏龜”們爬到身邊來了,而我倆卻要“哭爹喊娘”,這就引出爸爸的教導(dǎo)“爬山要有長勁”。
最有趣的是姐妹倆打退堂鼓,明面上是說山不好爬,實際就是不想爬。在這關(guān)頭,爸媽明確表示不當(dāng)縮頭烏龜。這就跟之前的那個“烏龜”笑話有了呼應(yīng),也平添情趣。爸媽的表態(tài)讓姐妹倆沒了退路,但也激發(fā)了她倆的潛能,結(jié)果就是一路爬一路唱,開開心心到山頂——戰(zhàn)勝了自我,取得了勝利。
下山也有意思。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是小作者發(fā)現(xiàn)其實是“下山容易上山難”,寫出了真實感受。這樣的不同尋常,也很有意思。
結(jié)尾是妹妹畫畫,“我”命名,為這次爬山留下了美好紀(jì)念。
整篇習(xí)作層次清晰,人物形象鮮明,輕松詼諧中隱含深意。特別是作為孩子引路人的爸媽,以身作則,寓教于樂,值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