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草木茂盛、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故古人吟詠春風(fēng)、春花、春雨的句子很多。
古典詩詞中,處處都有春的蹤影,作者也賦予了春非常豐富的內(nèi)涵。
一、象征游子的青春。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薄敖鞔骸?,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二、象征時光的流逝。如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和“秋月”是春秋兩季的代表景物。“春花”和“秋月”合用,描繪出一幅時光變遷圖,用以影射美好時光的流逝。
三、象征離別相思。古典詩詞中,春草既是報春的使者,又是作者寄托離別相思的載體。《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一句中,萋萋的春草凝聚著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思念。
四、象征思鄉(xiāng)懷人之意?!八监l(xiāng)懷人”與“離別相思”所表達的情感相似。南朝何遜的《臨行與故游夜別》中提到“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就利用了對春雨的描繪來表達思鄉(xiāng)懷人之情。
五、象征閑暇意趣。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句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全詩以“春”為著眼點,字里行間流露出了詩人輕松愉悅的閑暇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