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地緣政治的重要交通樞紐,中東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結合部,周圍被地中海、紅海、里海、黑海、阿拉伯海包圍,素有“五海三洲之地”的稱謂。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臨海地區(qū),受副熱帶高壓和東北信風帶影響,常年干燥少雨,淡水極其匱乏。
汩汩“清泉”至,萬戶喜開顏——是中國電建所屬山東電建三公司建設者們的到來,才讓“淡水貴于油”的中東民眾不再“望洋興嘆”。
在美麗的波斯灣畔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被稱為“沙漠中的花朵”,47%的國土都是沙漠。淡水,一直是阿聯酋人最渴望的資源。
2019年,山東電建三公司與阿聯酋簽訂了全球在建最大反滲透式海水淡化項目——阿布扎比塔維勒海水淡化EPC總承包項目。
項目建設中,山東電建三公司先后引進了世界上10多個國家的高新技術及產品,可實現每100000立方米的海水可轉換為約37500立方米的淡水,轉化率達37.5%左右,日產淡水總量約90萬立方米。除了高效的“海水轉化”,項目采用的反滲透膜式海水淡化技術,外加輔助光伏補償發(fā)電系統還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了無污染排放,大大優(yōu)化了當地產水結構。
截至目前,項目兩臺機組在滿負荷狀態(tài)下能滿足當地近100萬戶家庭用水需求。近日,該項目還斬獲了“2023全球水獎-年度最佳海水淡化項目”獎項。
與此同時,在位于阿拉伯半島的沙特阿拉伯王國,“海水變淡水”的故事也在上演。
2018年,山東電建三公司在沙特湛藍的大海與金黃的沙漠之間,開始實施“海水轉化”大工程,并形成了區(qū)域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公司先后承建的沙特拉比格三期、朱拜勒二期、朱拜勒3A、朱拜勒3B海水淡化項目,把咸澀而渾濁的海水,變成合格放心的飲用水,徹底終結了當地民眾“望洋興嘆”的狀況。
其中,拉比格三期海水淡化項目為吉達、麥加等地的200多萬戶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為當地提供了3500余個就業(yè)崗位,直接貢獻了約2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此外,日產40萬立方淡水的朱拜勒二期、日產57萬立方淡水的朱拜勒3B、日產60萬立方淡水的拉比格四期等海水淡化項目,使沙特當地民眾成功從大海里“要”到了淡水,助力沙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
2021年,山東電建三公司接下沙特“2030愿景”規(guī)劃重點項目——沙特紅海公用事業(yè)基礎設施項目。這是沙特首次以PPP模式開展公用設施建設,也是中資企業(yè)在該國承建的第一個大型基建類綜合體項目,受到當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項目主打清潔能源和環(huán)境保護,致力于綠色無污染的能源供給,包括光伏、儲能、電網、海水淡化、供水管網、廢水處理、廢水管網、固體廢物處理、通訊和區(qū)域制冷等諸多模塊。
在紅海岸邊的沙漠中,一座綠色低碳新城正拔地而起。
這座城市的飲用水全部來自海水淡化,部分淡化水還承擔著水冷空調的功能,用于空氣換熱,達到調節(jié)室內溫度的目的,以真正實現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
海水轉化成淡水,順利實現了“產”水。那么,在水資源如此匱乏的沙特,如何合理利用生活污水,實現二次再利用?答案就“藏”在了紅海岸邊郁郁蔥蔥的蘆葦叢中。
沙特紅海公用事業(yè)基礎設施項目的污水處理廠就坐落在這里。“這里的人工濕地,就是我們的‘污水處理廠’”,山東電建三公司項目經理莫兵介紹,這個生物“污水處理廠”由兩片蘆葦叢和一片莎草地組成。來自新城的生活污水經過預處理后,再經第一片蘆葦叢濾去大顆粒雜質,然后泵入第二片蘆葦叢,待重金屬等物質被吸附,最后在重力作用下進入莎草地,再次過濾后流入蓄水池。
通過由人工濕地組成的“污水處理廠”,可真正實現新城生活污水循環(huán)使用。
如今,走進一片繁忙的沙特紅海公用事業(yè)基礎設施項目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個特色小菜園、小果園。在這里,不僅當地的椰棗樹茁壯成長,來自國內的絲瓜、空心菜、西紅柿、西瓜也是長勢喜人。徜徉其中,仿佛就能感受到中東補足水后,那美麗的景象。
編輯/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