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瘤胃酸中毒是瘤胃因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有機酸產生過多,吸收入血后對全身機能造成影響的一種內科病,根據疾病發(fā)生緩急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病牛前期表現消化道癥狀,后期可出現全身癥狀和神經癥狀;對此,本文從酸中毒的病因、影響因素、發(fā)病機理等角度出發(fā)進行剖析,闡述了本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以期為廣大養(yǎng)牛朋友帶來幫助。
關鍵詞:牛;瘤胃酸中毒;發(fā)病機理;防治
瘤胃酸中毒是以前胃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內科性疾病,主要發(fā)生于奶牛和生長發(fā)育快的育肥肉牛,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較高的死亡率,對牛場的發(fā)展造成阻礙。為了能幫助廣大養(yǎng)牛朋友更加科學地認識該病,下面本文就其發(fā)病機理、預防和治療為話題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瘤胃酸中毒簡介
瘤胃是反芻動物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對于動物來講,消化道中無分泌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的腺體,粗纖維類飼料原料之所以能被消化,主要是通過其中的益生菌群分泌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來將其降解。通過這些酶的作用,纖維素、半纖維素最終轉變?yōu)樾》肿拥挠袡C酸,如乙酸、丙酸、乳酸等,在腸道中吸收后,經過機體細胞的糖異生作用轉化為可利用的糖原、血糖。當瘤胃代謝出現紊亂,或者短時間內產生的有機酸量過高時,血液中的堿儲會被大量消耗,酸堿代謝失衡,牛就表現中酸中毒的癥狀[1]。在日常生產過程中,瘤胃酸中毒是較為常見的瘤胃疾病之一,多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日糧中精料占比過高,或長期不限制飼喂谷物類飼料,導致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轉變?yōu)橛袡C酸的量過多,吸收入血后引發(fā)。還有些使用青貯飼料的牛場,如果發(fā)酵時間過長,尤其是酸度低于3.8時,同時粗料占比超過日糧總量70%時,本病也容易出現。青貯飼料中的酸主要是乳酸菌發(fā)酵產生的乳酸,乳酸可提升飼料的適口性,保持了青貯原料的營養(yǎng),還能起到一定防腐作用,有害菌在酸環(huán)境中得到抑殺,從而確保飼料能長期儲存。但如果不限制飼喂,就會打破機體的代謝平衡,從而對健康產生危害。
2 發(fā)病機理
一般情況下,牛在采食后的6 h之內,瘤胃中的微生物群系就開始出現改變,這種改變通常是微調,是為了加快飼料降解而作出的調整。在瘤胃菌群中,革蘭氏陽性菌的數量采食后會出現一個繁殖高峰,數量顯著增多,易發(fā)酵的飼料被牛鏈球菌分解為D-乳酸和L-乳酸。后者經黏膜吸收入機體可快速被丙酮酸氧化利用,而前者因結構原因代謝非常緩慢,且容易在肝臟部位匯集,濃度超過肝臟的代謝能力時,就會蓄積在體液中,大量消耗體內堿儲,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發(fā)生,病牛表現出全身癥狀。如果一次性攝入過量的精料,瘤胃中的乳酸及其他揮發(fā)性脂肪酸會不斷增多,內容物pH值持續(xù)下降,低至4.4~4.6之間時,除了鏈球菌外,纖毛蟲、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利用乳酸的微生物等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甚至大量死亡,而牛鏈球菌還會繼續(xù)繁殖,將營養(yǎng)物轉變?yōu)楦嗟娜樗?。乳酸、乳酸鹽和瘤胃液中的電解質一起導致瘤胃內滲透壓升高,體液向瘤胃內轉移,并引起瘤胃積液,導致血液黏稠,機體出現脫水,病牛毛焦肷吊,精神萎靡,眼睛凹陷,可視黏膜發(fā)紺。
瘤胃內容物的pH值持續(xù)下降還會刺激黏膜發(fā)生瘤胃炎,黏膜受損的區(qū)域血漿可向胃內滲透,而胃內的霉菌、壞死桿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也能經炎性灶進入血液,引發(fā)菌血癥。如果菌有化膿特征,還會引發(fā)膿毒敗血癥,這也是酸中毒后期病牛表現嚴重全身癥狀,容易出現死亡的原因所在。另外,大量酸性產物進入血液后還能導致血液二氧化碳的結合力下降,尿液也開始呈現酸性,瘤胃微生態(tài)失調后,瘤胃液中的氨基酸逐漸形成有毒胺,如尸胺、組胺等,胃中的各種非正常毒素濃度能達到正常水平的數倍甚至十幾倍,加劇了對瘤胃健康的威脅,對肝臟、神經系統(tǒng)也會出現損害。病牛一般在酸中毒后期表現神經癥狀,嚴重的會出現休克而死亡。
3 臨床表現
病牛根據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
急性型發(fā)病時間短,通常治療時間很少,采食谷物類飼料后的5~8 h內突然發(fā)病死亡,臨死前精神萎靡,表情痛苦,食欲廢絕,可視黏膜發(fā)紺,口腔持續(xù)流涎,有磨牙空嚼現象,口內流出酸臭液體,有的牛甚至呼出的氣體也帶酸臭味。對瘤胃進行觸診,能感受到左側下腹底部有積滯的食物,上方有脹氣,敲擊時表現出空鼓音。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反芻次數減少或停止反芻,糞便呈稀水樣,最終機體脫水,昏迷而亡,病程一般不超過24 h。
慢性型病程較長,有足夠的治療時間,很多牛出現體溫下降,皮膚干燥,采食量嚴重不足,體重不斷下降,喜臥地,時而狂躁不安,時而安靜,有時表現神經癥狀,如全身顫抖、原地轉圈、脖頸歪扭等。血液顏色發(fā)暗,排尿減少或停止,眼睛凹陷。由于血液中氧含量下降,可視黏膜有發(fā)紺現象,同時呼吸加快加深,脈搏跳動增數。抽血檢查可發(fā)現血細胞比容容量增高,乳酸含量增高,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取瘤胃液進行酸堿度檢查,發(fā)現pH值在5以下,同時瘤胃液有酸臭味[2]。慢性病程一般為數日,有足夠調理時間,通過治療大多預后良好。也有部分牛因長期慢性消耗而死亡,臨死前伴發(fā)神經癥狀。
4 預防
雖然本病的病因較為明確,但在實際生產中,除了谷物類精料占比過高,青貯飼料飼喂過多等因素外,還有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濫用抗生素導致瘤胃菌群失調,對粗料的消化出現障礙,精料在瘤胃中發(fā)生積滯而異常發(fā)酵等。還有經常變動飼料配方的牛也容易發(fā)生本病,比如頻繁更換精飼料品牌,經常調整玉米比例,在玉米漲價時用小麥替代能量飼料等,這些都是常見的變更飼料引發(fā)的應激,同樣能誘發(fā)牛發(fā)生酸中毒。
預防本病必須維持日糧的穩(wěn)定,尤其是精料不可隨意更換,發(fā)霉變質的飼料禁止飼喂。青貯料一般在青貯40 d后就可以開窖使用,但最好在一年內將其使用完,來年重新青貯,如果一次性青貯過多,則窖內的酸度會越來越高,很容易出現酸中毒。除了把控好飼料關和加強管理外,日常飼料中也可加入2%~3%的小蘇打,或者加入1%~1.5%的氧化鎂作為中和有機酸的物質來提升瘤胃液的pH值。有些牛場不具備混合攪拌的條件,可將小蘇打倒在料槽中讓其自由采食,對預防和治療酸中毒作用非常明顯。
規(guī)?;霁F醫(yī)人員應多巡場觀察,對每頭牛的反芻、行走、外觀、采食、飲水等進行觀察,發(fā)現癥狀可疑牛需進一步診斷。對于育肥牛,進入育肥后期時,如果出現站立不穩(wěn),蹄葉、蹄頸部位發(fā)紅,行走緩慢,可視黏膜有發(fā)紺表現時就預示著疾病已經進入早期階段,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阻止進一步發(fā)展。還有些牛場在臨出欄時用育肥豬飼料替代全價精料進行飼喂,雖然對于廣大同行人員來講是明顯的錯誤行為,但對基層牛場調研就會發(fā)現這種情況還很普遍,這也是誘發(fā)酸中毒的一個重要原因。
5 治療
治療本病時應根據病牛的發(fā)病緩急程度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急性病牛必須及時解除癥狀,最好采取瘤胃切開術,將瘤胃內容物一次性取出,同時將健康牛的瘤胃菌群移植入,再加入培養(yǎng)基類的發(fā)酵底物,使菌群快速擴大,重新恢復平衡。重癥病牛一般伴發(fā)脫水,可用5%糖鹽水、復方氯化鈉注射液按照10~15 L/d的劑量分2~3次靜脈注射,輸水的目的除了對機體補水外,還能增加排尿量,從而加速有機酸的外排。有些牛伴發(fā)有心力衰竭,這種情況下注射液中還要加入安鈉咖,以起到強心功效,減少牛的死亡。需要提醒的是,急性病牛往往治療時間非常短,及時排出有機酸是控制疾病惡化的主要措施。很多病牛盡管也采取了正確的措施,但最終還是以死亡而告終,這是有機酸已經吸收入血影響到器官正常功能而導致的,因此,臨床該病一定要以預防為主。
慢性病牛病程較長,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配合調整日糧結構,積極進行對癥治療,防止向重癥方向發(fā)展[3]。治療原則是排出瘤胃內積食,同時補充體液,加速酸性體液外排。酸中毒的牛很多都伴發(fā)瘤胃積食,食物長期積滯導致異常發(fā)酵而產酸過多。病牛取魚石脂20~40 g、人工鹽200~250 g,用溫水溶化后一次性灌入,同時再灌入500~1 000 mL液體石蠟,魚石脂具有止酵作用,人工鹽和液體石蠟具有瀉下功效,幫助酸性內容物進入腸腔而隨糞便外排。如果單純使用上述方法無效,則還應配合肌注硫酸新斯的明、毛果蕓香堿等興奮瘤胃蠕動的藥物,加速瘤胃排空。
6 討論
瘤胃酸中毒雖然屬于內科疾病的一種,不具有傳染性,但對于同一個場常常表現群發(fā),有的發(fā)病率甚至能達到40%以上,嚴重阻礙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臨床發(fā)現的病例中,大部分牛不是單純發(fā)病,而是伴隨前胃遲緩、瘤胃積食、瘤胃臌氣等疾病同時發(fā)生的,有時在治療本病時不能單純針對酸中毒進行用藥,還需要配合改善其并發(fā)癥。嚴重病牛治療時,盡管通過瘤胃切開術能起到好的效果,但瘤胃受到傷害后對后期發(fā)育影響較大,故一定要將疾病控制在早期,不要等到嚴重了再治療而遭受更大損失。
參考文獻:
[1] 趙永學,趙洪江.牛瘤胃酸中毒的診治[J].養(yǎng)殖與飼料,2021,20(12):100-101.
[2] 毛世平.牛瘤胃酸中毒的中醫(yī)治療[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21(5):122-123.
[3] 喬振波.淺談奶牛瘤胃酸中毒[J].飼料博覽,2021(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