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全國范圍內的種植面積一直在不斷擴大。然而,由于氣候、地理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較為嚴重。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相關工作人員要重點加強對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進技術,更好地推動我國水稻種植事業(yè)發(fā)展。本文主要對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與方法,從而更好地提升我國水稻種植技術水平。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本文主要對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與方法。具體來說,相關工作人員要對水稻種植過程中種子選擇、育苗管理、施肥管理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水稻種植效率。同時要不斷加強對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與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通過合理應用相關防治技術與方法,有效提升我國水稻種植技術水平。
1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要選擇適合的種植品種。水稻的品種有很多,不同地區(qū)所選用的水稻品種也存在很大差異,但總體來說,水稻對土壤和氣候有一定的要求,在選擇水稻品種時,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如果當地的氣候條件不利于種植水稻的話,相關工作人員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其次,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種植效率和質量,還能為農作物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最后,要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只有保證水稻健康生長,才能真正為社會生產提供有效保障。
1.1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
水稻的品種有很多,在種植水稻時,要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比如在一些地勢平坦和土壤肥沃的地區(qū),就可以選擇一些高產、耐高溫、耐旱性強以及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而在一些地勢較低或者土壤比較貧瘠的地區(qū),就要選擇一些抗旱性較強的品種。水稻品種的選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充分準備,確保能夠選用合適的品種。水稻種植技術管理人員首先要做好品種選擇工作,只有在合理、科學以及適宜的前提下,才能使其發(fā)揮出最大效用。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種植品種進行合理優(yōu)化,確保能充分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從而使其能提高產量。還要充分考慮當地市場對水稻產品的需求情況并進行適當調整。除此之外,水稻種植技術管理人員還要合理選擇水稻種植密度。通常情況下,要保證種植密度以每畝地至少栽種700株以上為宜。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受到水稻苗與當地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所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調整,保證能夠在不影響水稻質量與產量的前提下,實現最大收益。最后還要保證所選用的水稻品種其質量滿足標準要求并具備良好抗病性。
1.2合理進行播種
在水稻播種過程中,種子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環(huán)節(jié),要想做好水稻種植技術管理與防治工作,就需要確保種子質量。在進行種子篩選時,要注重對稻種的挑選,如果稻種存在病蟲害問題,不僅會嚴重影響水稻種植的質量和效率,還會給水稻的產量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對水稻種植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對于水稻種子質量不達標的問題,要選擇適合播種的時間并對其進行拌種處理。在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時,可以采取藥劑拌種方式,常用的藥劑有甲基異柳磷、毒死蜱和咪鮮胺等。其中甲基異柳磷、毒死蜱等藥劑主要針對種子處理,可以有效提升種子發(fā)芽率,而咪鮮胺則可以對水稻苗床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改善。這些藥劑在拌種后要及時進行晾干,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對種子造成損壞而影響稻苗生長。在進行拌種時,還要注意將農藥與水充分混合,確保藥液滲入到稻苗根部并實現均勻噴灑。此外,工作人員還要對稻苗生長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稻苗存在生長過于旺盛、葉尖出現卷曲、葉片有缺刻等現象,就要及時將其拔除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除了采用藥劑拌種的方式外,工作人員還可以采用浸種方式來處理種子。在進行浸種處理時,要確保稻種浸泡在水中6~12h。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先將種子放在稀釋過的藥劑中,浸泡20min左右并不斷攪拌,使藥劑充分溶解,然后把稻種撈出并用清水沖洗干凈表面的藥劑殘留并晾干,最后在其表面涂上一層清水以達到殺菌效果。如果水稻苗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較高且土壤偏堿性時,則需要將浸泡過的稻種撈出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后晾干,再進行催芽處理。一般情況下,稻種在催芽過程中可以放置在陽光下2~3d,等到種子出現破胸現象時,就可以將其播種到苗床中。
1.3做好田間管理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注意對水稻的管理,在水稻秧苗期間做好田間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因為只有保證田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適宜,才能為作物提供足夠的養(yǎng)分。另外,如果田間出現積水,還要及時進行排水工作。另外,還要注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并做好播種工作。在水稻生長過程中,還要對田間雜草進行及時清除。通常情況下,這些雜草會與水稻爭奪養(yǎng)分并造成一定影響,如果雜草沒有及時清理的話,就會影響水稻的產量與質量。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農藥的管理工作。在進行農藥選擇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農藥特性來選擇合適的農藥。如果當地的環(huán)境較差,就可以選用一些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2]。另外,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噴施次數并結合天氣情況進行不同藥劑的使用,確保農作物健康生長。
在對水稻進行播種時,還要注意做好種子消毒工作。如果沒有經過消毒就進行播種的話,則可能導致種子本身存在一定問題而影響其發(fā)芽出苗率,或者在水稻播種后出現一些病蟲害問題而導致水稻減產。所以在播種前一定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工作。通常情況下,所采用的方法是用0.05%高錳酸鉀溶液來浸泡種子1min左右并用清水沖洗干凈;或者通過浸種的方式來達到消毒的目的。此外,為了有效防止水稻因土壤環(huán)境問題而導致病蟲害問題,還需要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為了預防因水稻種在較多雜草環(huán)境下而出現病害問題,則需要對其進行除草工作;如果當地環(huán)境適宜,則可以選擇使用化學藥劑來進行除草工作,否則,不能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除草工作。
在水稻秧苗期間還需要做好田間灌溉和排水工作。水稻秧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補充水分,而當水稻生長到一定階段時更是需要及時補充水分。所以工作人員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灌溉計劃并按照計劃來進行灌溉和排水工作。此外,還要注意對田間積水問題的防治并做好雜草處理工作。為了保證水稻健康生長,還需要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并按照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和措施,從而有效提升水稻的產量與質量。
1.4科學施肥
科學施肥是保證水稻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養(yǎng)分主要來源于化肥,所以,要想保證水稻高產,就需要做好施肥工作,同時還要對施肥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通常情況下,肥料分為有機肥、無機肥、生物肥等。一般來說,有機肥指的是從植物身上脫落下來的營養(yǎng)物質或者是農作物通過分解利用后遺留下來的產物;無機肥指的是一些化學肥料;生物肥則是指由微生物發(fā)酵而成的肥料。
對于有機肥而言,一般情況下,其需要經過發(fā)酵處理才能使用。同時,有機肥一般都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養(yǎng)分,并且生物量大,因此具有較強的肥效。有機肥在施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進行合理的應用。比如對于種植面積較大或土壤肥力較低的稻田來說,其肥料施用數量需要適當增加;而對于種植面積較小或土壤肥力較高的稻田來說,則需要減少施肥量。對于無機肥而言,無機肥與有機肥相比,其具有很強的肥效和利用率,同時還具備改善土壤結構和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污染物含量等作用。生物肥是從自然界中提取出來的,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成分和能量物質,并且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長所需養(yǎng)分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直接被水稻吸收并提高其產量和質量。生物肥一般分為復合肥和有機無機肥兩種類型。其中復合肥指的是含有大量氮、磷、鉀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并且能夠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肥料;而有機無機肥則主要指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夠生成氨基酸、核苷酸等營養(yǎng)物質并能夠被作物吸收利用并增加植物營養(yǎng)效果的肥料[3]。比如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注重對有機肥和無機肥的合理搭配。有機無機肥配合使用不僅能提升肥料使用效率,還能使其產生更好的效果[3]。另外,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做好科學施肥工作,確保施肥質量,這不僅能促進水稻高產,還可以為其他作物生長提供營養(yǎng)保障,進而提升水稻產量。
2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措施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因此,水稻種植技術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擁有著廣闊且肥沃的土地資源,因此水稻種植面積非常廣泛,由于受到氣候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水稻在種植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例如,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如果不能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水稻產量受到影響。
2.1科學應用藥劑防治
在實際防治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農藥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首先,要選擇有效、安全、無害的藥劑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以此來保證病蟲害不會對水稻造成危害;其次,要按照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對害蟲進行防治。對于稻縱卷葉螟這一類型的害蟲而言,在使用藥劑時,可以選擇敵敵畏乳油進行防治;對于稻飛虱這一類型的害蟲而言,可以選擇阿維菌素進行防治;對于二化螟這一類型的害蟲而言,可以選擇阿維菌素、甲維鹽等進行防治;對于紋枯病這一類型的害蟲而言,可以選擇井崗霉素、農用鏈霉素等藥劑進行防治;對于稻瘟病這一類型的病害而言,可以選擇三環(huán)唑、稻瘟靈等藥劑進行防治。在實際用藥過程中,要根據不同藥劑的特性合理使用,進而提高用藥效率與質量。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新型的農業(yè)生態(tài)防治技術,它主要是以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害蟲天敵為主要防控對象進行防治,進而達到減輕化學農藥帶來的負面影響。生物防治可以通過自然控制來減少蟲害危害,具體措施包括以下三點:第一,在水稻播種前,使用土壤調理劑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第二,在水稻幼苗時期選擇使用一次井崗霉素對幼苗進行噴灑;第三,在水稻生長后期,噴灑井崗霉素、農用鏈霉素、苦參堿等藥劑對害蟲進行防控。
2.3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工作是利用作物品種、種植方式、田間管理等因素來防治病蟲害。在農業(yè)防治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和作用,然后選擇合適的防控手段對病蟲害進行科學的控制和治療。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六點:第一,做好水稻種植工作。要及時清理稻田中的雜草和其他植物,避免其與水稻幼苗生長環(huán)境產生相似的物質而影響水稻生長。第二,選擇優(yōu)良品種。要選擇適應當地環(huán)境且具有抗病能力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yōu)質品種。第三,進行合理密植。要保證每穴中種植的水稻數量和密度相一致并且不能過多或過少。第四,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好田間管理工作,并對水稻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第五,合理進行肥水管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要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水稻種植情況進行合理的施肥與灌溉管理。第六,科學使用化學藥劑[4]。在實際防治過程中,要根據不同藥劑特性合理選擇科學用藥方法和施藥時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2.4加強田間管理,提升水稻抗病蟲能力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加強對田間管理工作的重視,不斷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除草工作,科學合理地安排除草時間,以此來保證雜草不會對水稻幼苗生長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增強水稻幼苗抗病蟲能力。其次,要做好施肥工作,科學合理地安排施肥時間和施肥數量,以此來保證水稻能夠獲得充足的養(yǎng)分供給,從而提升水稻的抗病能力。最后,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做好農藥的選用和使用工作,進而避免農藥污染環(huán)境,為稻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5]。
3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在全國范圍內的種植面積較大。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水稻的種植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糧食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有效提升水稻種植技術水平和質量,相關工作人員要在充分了解水稻種植技術現狀的基礎上,合理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高九春.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病蟲害防治要點探究[J].種子科技,2021,39(10):54-55.
[2]周策文.水稻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要點淺析[J].南方農業(yè),2019,13(35):26-27.
[3]徐贊章,饒華海,彭云清.水稻種植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病蟲害防治要點[J].南方農業(yè),2019,13(29):9-10.
[4]鐘衛(wèi)國.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病蟲害防治要點[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9(05):203.
[5]羅文平.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病蟲害防治要點探尋[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