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面對和養(yǎng)育“逆反期”的孩子,幫助孩子平穩(wěn)度過這個特殊時期,是父母不容回避的問題,也是養(yǎng)育的必修課。往往一提到“逆反期”,大家就直接聯(lián)想到的是十幾歲的少年。其實,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共要面對3次特殊生理心理變化,俗稱“逆反期”。
經(jīng)常會聽到年輕父母吐槽,自己曾經(jīng)乖巧懂事的“小天使”,突然變了,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撒潑打滾、亂摔東西,經(jīng)常把“我就不”“不要”等詞匯掛在嘴邊。這時候,父母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正經(jīng)歷著人生中的“寶寶叛逆期”,是第一次的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階段。
身處“寶寶叛逆期”的寶寶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大人眼中的“小惡魔”行為。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維和需求,但是語言不夠完善,不能清楚地表達想法,所以更多使用行為反抗和語言“不要”“我的”“我就要”來回應,什么事情都想自己來做。哪怕做出的事情,幾乎都需要大人們來善后,表現(xiàn)出頑皮、任性、亂發(fā)脾氣的特點。在英語里有一個專門的詞匯來描述這個特殊階段——“Terrible Two”,翻譯為“可怕的2歲”。
“寶寶叛逆期”的教養(yǎng)對策如下:
1.足夠的耐心和堅持
2歲左右的寶寶從出生后的“與世界一體”的狀態(tài),過渡到有自我意識的階段。這個時期的所有反抗行為和意識,需要父母給予足夠的耐心去傾聽與引導,探求孩子無理取鬧行為后面的真實需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3歲以下的階段,也是幼兒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建立期,父母可以拒絕寶寶的無理要求,但是盡量避免責罰和語言攻擊。
2.鼓勵正確表達情緒
成年人的情緒可以用很多不同層面的詞匯來表達。這個時期的寶寶沒有足夠的詞語來表達情感,而是用“哭鬧”來代替。父母可以嘗試教會寶寶更多的情感詞,如郁悶、傷心、難過等,讓寶寶可以更加精確地表達情緒。只有精確地捕捉到寶寶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給予回應。
3.足夠“愛”的語言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得益于3歲之前足夠多的“愛”的吸收。所以,對于這個時期的寶寶,在糾正其不良行為的同時,可以加上“愛”的表達,比如,“我愛你寶寶,但是我不喜歡你這個樣子?!薄坝H愛的寶寶,你發(fā)脾氣的樣子好嚇人,媽媽好害怕哦!”
設想一下,商場玩具專柜前一名7歲男孩躺在地上,一邊打滾一邊大聲地哭喊,年輕的母親則滿臉愁容地站在一旁,或者努力試圖哄勸。這時候,很多人會誤解家長,甚至于將孩子的表現(xiàn)都歸咎于父母不當?shù)募彝ソ逃?。事實真的如此嗎?兒?歲開始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高速發(fā)展,同時語言能力和智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自認為是獨立的“小大人”,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嘗試擺脫家長的掌控和挑戰(zhàn)規(guī)則,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學會了“頂嘴”。
“兒童叛逆期”的教養(yǎng)對策如下:
1.正向的認同和肯定
對于此階段的孩子,父母要嘗試逐漸將主導權還給孩子,避免“一言堂”,陪伴孩子面對遇到的各種挫折和困擾,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即使結果不是最優(yōu)的,也要認可孩子的選擇。
2.給予適當?shù)淖杂?/p>
多用選擇性的語句代替命令式的話語。尤其是在學業(yè)之外的各種培訓,要與孩子充分溝通后再進行,避免“半途而廢”的學習狀態(tài)反復發(fā)生。
3.溫柔的堅持
學齡期的孩子面對學習難度提高、人際交往等的壓力,也在不同層面的學習生活中學習和建立自己的習慣。當孩子的行為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時,一定要避免“獅吼式”的教育方式。就像心理學中“麥拉賓法則”描述的那樣,當對孩子進行吼叫時,他們所接收到的93%都是父母的不良情緒,而實質內容只有7%。
提到叛逆,大多數(shù)人想到的就是12歲以上的青少年。毋庸置疑,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正經(jīng)歷著人生中最大的心理、生理變革。他們的自我意識達到了頂峰,既有少年的“依附性”,又有成人的“獨立性”。同時,生理上的變化,造成孩子們情緒的極度不穩(wěn)定,過度在意外人的看法。加之新媒體快速融入公眾生活,不當?shù)男畔⒑苋菀子绊懬嗌倌?,讓其做出不當?shù)呐涯嫘袨椤?/p>
“青春叛逆期”的教養(yǎng)對策如下:
1.“愛”的陪伴與溝通
任何階段的叛逆期,都需要父母及家人“愛”的引導和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不光是生活上的關心愛護,暢通的溝通更是溫馨家庭氛圍的前提。傾聽孩子的心聲,提供朋友式的建議,是父母應該多采納的溝通方式。
2.保護孩子的“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極度在意自己的外在表現(xiàn),以及在外人眼中的個人形象。因此,父母應該避免在外人在場的環(huán)境下,批評、管教或者指責孩子的行為,以保護孩子的自尊。
3.給予足夠的尊重,避免對比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詳細講述了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尊重”的重要性。父母要放低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給予孩子足夠的認可、肯定和尊重。不要拿孩子的短板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敞開心扉,分享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4.傳遞正確的性知識
性知識是很多中國父母不愿意或者羞于提及的話題。但是,當今社會傳播媒介眾多復雜,如果父母不教給孩子正確的知識,孩子就會從其他渠道獲得。與其讓孩子自己辨別信息的真假,不如父母來做“答疑解惑”之人。
3個叛逆期是人類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之路,是自我意識逐漸完善的過程。讀懂孩子的內心需求,把握合適的尺度,耐心傾聽、用心陪伴和正確引導的方式應對,是父母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