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勇
摘 要:水稻是我國最常見的糧食作物,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采取科學的栽培技術。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稻品質和產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诖?,本文深入探討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要點,希望對提高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的品質和產量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綠色無公害
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廣泛的作物之一,但各地種植情況有所差異。貴州地區(qū)是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qū),當地氣候溫暖,為水稻種植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氣候和土壤條件。當地政策的支持有效促進了貴州地區(qū)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進步與推廣。高度重視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發(fā)展,這樣不僅能提升當地水稻的品質和產量,還能保障基層農戶的經濟效益,促進當地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并為貴州地區(qū)的糧食安全保障做出貢獻。
1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1.1選種
對種子的選擇是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選擇優(yōu)良的水稻品種能提高水稻的品質與產量。在水稻種子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對貴州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土壤條件以及氣候進行深入的分析,盡量選擇與當地情況相符的水稻品種。這樣才能使水稻的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種子的純度要高于98%,種子的發(fā)芽率要高于85%。在選種過程中,需要將側重點放在水稻的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病蟲害抵抗力等方面。種出的種子要粒大飽滿,符合國家與綠色水稻相關的政策規(guī)定。
1.2種子前處理
種子的前處理工作決定了種子的成活率與發(fā)芽率,所以應當對種子前處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視。首先應當對種子進行晾曬,晾曬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的翻動,保證其能夠均勻地受到光照。在翻動種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力度,不能對于水稻的種殼進行破壞。對水稻種子進行晾曬能夠促進其內部的淀粉轉變?yōu)榭扇芴?,這不僅能夠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還能夠有效提升水稻種子的成活率。在對種子進行消毒的過程中,可以應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可以應用等離子處理法以及溫湯浸泡法,也可以應用化學藥劑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將水與化學藥劑進行混合,然后進行浸種,從而對種子進行殺菌。在種植的前期階段,需要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從而有效提高種子抵御病蟲害的侵襲,提高種子的成活率。
1.3選地
在種植無公害水稻的過程中,需要優(yōu)選種植地[1]。按照相關要求分析土壤環(huán)境,使其符合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的標準。所選的種植區(qū)域需要遠離有污染的工廠、工業(yè)區(qū)、垃圾區(qū),并且應當離水源較近,這樣能夠為水稻的種植提供充足的水分。不僅需要重視選地工作,還要加強整地工作的質量。對土壤當中的土塊與雜草進行清除,避免雜草搶奪水稻秧苗的養(yǎng)分,這不利于水稻的良好生長。接下來需要對土壤進行深翻操作,改善土壤的疏松度以及透氣性,能夠為水稻秧苗的生長構建良好的土壤條件。在開展深耕工作之后,需要對土壤進行平整操作,這有利于水稻田間管理以及灌溉工作。基層種植人員也可以應用秸稈還田的方法來改善土壤的養(yǎng)分,使土壤當中蘊含大量的有機物。在對土壤進行翻耕之后,需要對土壤進行晾曬,提高土壤的溫度,并且對土壤結構進行有效改良,這對于種子的萌發(fā)以及水稻植株根系的生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4播種
在播種的過程中需要對氣溫進行關注,需要保證氣溫10℃以上才能夠進行播種?;鶎臃N植人員可以應用地膜覆蓋技術來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梢圆扇≡绮サ姆绞?,在播種之后,需要利用無紡布來覆蓋稻田,保證稻田的濕度與溫度,并且抵御病蟲害的侵擾。如果種植區(qū)域比較干旱,可以利用小拱棚與地膜雙層覆蓋的方式。如果種植區(qū)域土壤水分較大,則可以利用小拱棚單層覆蓋,確保水分的平衡。這樣能夠對土壤當中的溫度與水分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極大地提升水稻種子的發(fā)芽率與幼苗的成活率。
1.5育秧和插秧
1.5.1育秧
現階段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主要應用拋秧盤育秧技術以及傳統(tǒng)育秧技術。在應用傳統(tǒng)育秧技術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幼苗與種子出現腐爛的情況,因此需要應用拋秧盤育苗技術。這種育苗技術相較于以往的技術成本低,實施方便,能夠節(jié)省人力、物力,并且對于提升水稻的品質與產量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這種育苗技術在貴州地區(qū)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推廣。
另外,在進行水稻插秧的過程中,比較常用的是拋秧技術。通過拋秧盤育秧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轉變以往人工插秧的栽培模式,減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并且有利于水稻的良好生長。當地的基層種植人員需要結合天氣情況,有效地開展排水和煉苗工作。在進行拋秧之前,首先需要做好施肥工作,可以利用相關的設備對水稻葉面進行肥料的噴灑。在拋秧過程中需要對密度進行把控,對土地進行平整,這樣才能符合拋秧的需求,確保秧苗能夠立苗。
1.5.2插秧
在開展拋秧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選擇比較晴朗的天氣,并且通過科學的計算來確定種植密度。此外,還可以將養(yǎng)殖工作與栽培工作進行融合,將魚類養(yǎng)殖在稻田之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基層農戶的經濟效益,還能夠對傳統(tǒng)水稻栽培模式進行優(yōu)化,有效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在稻田中飼養(yǎng)魚類也能夠幫助清理稻田中的雜草、蟲害,魚類的排泄物能提高土壤的肥力,為水稻的生長帶來充足的養(yǎng)分。
因此,這種將養(yǎng)殖與栽培相融合的方式具有綠色環(huán)保的特征,能夠有效改善水稻的品質和土壤的肥力,而且不會對當地的環(huán)境造成污染。這種種植方法能夠改善基層農戶的經濟效益,適合在在當地推廣與普及,對于促進當地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6灌溉
灌溉工作在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工作中也十分重要。在水稻拋秧后,需要保證大田中的水層不能高于1cm,在拋秧后的兩天內不得進行灌溉。在接下來的三天中,需要確保水層能夠滲入土中并扎根,以確保水稻秧苗的生長。在水稻秧苗成熟后,可以采用潛水層灌溉的方式,在水稻反季節(jié)生長期間,也需要進行有效的灌溉,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否則,會導致水稻死苗、缺苗,不利于提高水稻的品質與產量。在水稻反季節(jié)生長期間,需要控制稻田中的水量和水深,采用淺水灌溉的方式,避免過多的水分。
水稻分蘗期的灌溉工作也非常重要,可以采取淺水灌溉的方法,提高稻田中水分的溫度,并保持水層在1~3cm,這對水稻的生長有極大的幫助。如果氣溫較低,則需要對幼苗進行有效的保護,利用淺水層提高土壤溫度,確保根系能夠充足地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并保持充足的光照,這對水稻的生長有極大的幫助,為水稻的高產優(yōu)質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在水稻抽穗期后的15~20天內,需要進行潛水灌溉,并保持2~3cm的淺水層。在抽穗之后的20~35天中,可以采用間斷灌溉模式。在確定灌溉時間和灌溉量的過程中,需要深入分析水稻的成熟情況,對于排水條件較好的田地,在抽穗之后的3~5天中需要進行曬田,停止灌水,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1.7施肥
在開展水稻田間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施肥工作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有效的施肥能夠提升土壤的肥力,讓水稻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成分,有利于水稻的生長。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養(yǎng)分。因此,在進行施肥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仔細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為水稻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元素。
即便是當地的土壤肥力較高、較肥沃,也需要科學開展施肥工作。不同時期需要使用不同的肥料。首先,應當進行基肥的充足試用,基肥應當以有機肥為主要原料,并且對鉀、磷、氮比例進行合理的把控。如果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較低,那么可以提高施肥用量。假如土壤營養(yǎng)物質含量比較高,那么可以適當減少肥料用量。黏性土壤土層比較深厚,具有很強的保肥能力,所以需要增加施肥量。砂壤土比較淺層,保溫能力不高,所以需要降低施肥量。
通過對水稻品種的生長季節(jié)與周期進行評估,科學開展肥料的試用。基肥需要占總施肥量的40%~60%。其次,需要做好追肥工作,在水稻反青期間需要進行肥料的追加,主要應用有機肥。在灌溉與排水前不能施肥,在首次追肥之后的7~10天需要施加分蘗肥,并且結合一定的復合肥。在水稻的抽穗期也需要進行肥料的使用,通過對水稻秧苗顏色的判斷來科學選用肥料以及用量。在水稻拔節(jié)期間需要施用鉀肥,這也是最后一次施肥。在對水稻進行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科學的標準與原則來開展,這樣才能提高肥料的效果與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并且促進水稻的良好生長。
1.8除草
水稻的生長會受到雜草影響,雜草會搶奪水稻的水分和養(yǎng)分,不利于水稻的良好生長。因此,清理雜草工作尤為重要。此外,雜草會成為病蟲害的生存條件,不利于提高土壤質量,容易對水稻生長造成危害。為此,可以選擇使用綠色無害的藥劑來清理雜草,也可以進行人工清理。這樣可以避免對水稻造成不良影響,破壞病蟲害的生長條件,為水稻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1.9光照管理
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做好光照管理工作。良好的光照有助于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養(yǎng)分吸收和果實的飽滿度。因此,種植戶需要進行光照管理,防止水稻莖葉早衰。同時,需要持續(xù)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如果發(fā)現水稻出現變黃或早衰的情況,應及時進行肥料追加,并在合適的天氣和氣候條件下進行施肥,避免對水稻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1.10病蟲害防治
1.10.1農業(yè)防治
基層種植人員可以應用農業(yè)防治的方法來防治病蟲害[2]??梢赃x用那些對病蟲害具有較強抵抗力的水稻品種,并且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采用科學、合理的灌溉與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水稻植株的抗病、抗蟲害能力。合理的輪作也能夠破壞病蟲害的生長環(huán)境,改善土壤的結構。此外,還應當做好除草工作,盡可能避免使用化學藥劑,為水稻的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1.10.2物理防治
很多蟲害具有一定的趨向性特征,因此可以對蟲害的趨向性特征進行分析,通過誘殺的方式來捕殺害蟲。誘殺防治的方法能夠減少對稻田的污染,改善水稻品質。例如,水稻粘蟲成蟲喜歡晝伏夜出,所以可以將水、糖、白酒和醋按一定比例進行混合,制作成糖醋液。想要提升糖醋液的蟲害防治效果,可以將0.1%的敵百蟲加入其中?;鶎愚r戶可以將制作好的糖醋液掛在盆中,也可以將其噴灑在草葉上,能夠有效地對水稻粘蟲進行防治。此外,還可以應用蟲害的性信息素來誘殺害蟲。這種方法操作便捷,效率高,能夠有效防治二化螟。利用性激素對雄蟲進行誘殺,導致蟲害無法有效交配,從而減少蟲害的數量,避免蟲害的大面積暴發(fā)。
比較常用的無公害蟲害防治手段還有燈光誘殺法。大多數蟲害都有趨光性的特征,所以利用一定的燈光對蟲害進行誘殺能夠起到極大的作用。對燈光比較敏感的蟲害有很多,包括稻飛虱、三化螟、二化螟。通過在稻田中安裝殺蟲燈的方式進行防治,需要保證其距離地面1.5m,并且在每晚的8點至凌晨3點將殺蟲燈打開。對于開燈時間需要嚴格把控,不能過長,開燈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一些蟲害死亡率降低。在安裝殺蟲燈的過程中,需要合理設置安裝密度,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暴發(fā)。
1.10.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用生物制劑來替代化學藥劑,這樣不僅能夠促進水稻的綠色品質,還能夠有效避免對當地環(huán)境的污染與破壞。例如,潛葉蠅是較為常見的水稻蟲害,基層農戶可以應用短穩(wěn)桿通過苗床帶藥的模式來防治潛葉蠅,這種防治方法成本不高,并且不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對稻飛虱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金龜子綠僵菌或生物菌劑苦參堿。這種生物制劑還能夠防治稻瘟病,能夠有效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從而實現水稻的綠色高產栽培模式,降低對環(huán)境的破壞與污染。
還有一種生物防治方法是引入蟲害的天敵。例如,基層農戶可以在水稻田中養(yǎng)殖蟹、魚、蝦,能夠有效控制稻飛虱的繁殖,可以極大降低稻飛虱的數量,并且能夠消滅田間的雜草。也可以在稻田中引入蜘蛛、瓢蟲等益蟲,利用它們的天敵關系來消滅害蟲。這樣能夠避免使用化學藥劑降低水稻中藥劑的殘留量,有效提高水稻的品質,并且對防治病蟲害也有著極大的作用,從而實現綠色無污染的水稻種植方法。
2無公害綠色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
在對無公害綠色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進行推廣的過程中,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員來調查貴州當地基層農戶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技術人員需要對當地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加強宣傳。當地政府可以對農技部門進行一定的支持,為農機部門提供大力的資金支持。相關技術工作者需要深入到田地當中,指導農村居民應用無公害綠色優(yōu)質水稻栽培方法,可以通過示范田的形式引導廣大農戶積極參與。
在貴州地區(qū),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地理位置和土壤條件等特征,制定綠色水稻的標準。同時,要大力推廣有機水稻和綠色無公害水稻的標準化栽培和生產,使當地農戶可以直觀地看到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的經濟效益。此外,還需要聘請相關專家為基層農戶開展技術培訓和講座,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向當地農戶推送相關內容,使基層種植人員普遍接受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從而有效提升當地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當地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對基層農戶進行一定的補貼,使當地農戶能夠積極參與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政府部門還應投入專項資金,聘請高素質的人才參與到水稻和無公害綠色優(yōu)質水稻推廣工作中,提高推廣效率,使基層農民能夠具備參與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種植的熱情。
3 結束語
在開展無公害綠色栽培技術過程中,需要對貴州當地的土壤、環(huán)境以及氣候條件進行深入的分析,深刻了解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價值。在選種、種子前處理、選地、播種、育秧、插秧、灌溉、施肥、除草、光照、管理、病蟲防治等各方面,都需要踐行無公害技術,有效促進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發(fā)展。這對于我國農業(yè)的進步有著極大的幫助,并且滿足新時代人們對于綠色優(yōu)質水稻產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曉林.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細節(jié)分析[J].河北農機,2021(11):135-136.
[2]王杰.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研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1(0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