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學洪
摘 要:水稻在我國是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通過對水稻種植技術的有效改良和充分應用,能夠使水稻不斷增產穩(wěn)產,達到更加高效的水稻種植效果。同時,為防止水稻在栽培過程中受到病蟲害的影響,要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作出具體的認識。在科學種植的基礎上,充分應用創(chuàng)新技術和創(chuàng)新方法,是水稻種植得以增產穩(wěn)產的關鍵。本文將對水稻的栽培要點和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探究,具體闡述其重要性和應用路徑。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探究
引言:我國是水稻種植第一大國,水稻種植的總面積達到了3000萬公頃,占到了糧食作物種植總面積的30%左右。但同時,我國水稻市場需求量也十分龐大,需要穩(wěn)定的水稻產量作為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水稻栽培技術和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十分關鍵,起到了維護糧食種植安全,維持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因此,應使水稻的種植人員充分認識到栽培技術的重要性,加強農業(yè)技術的應用,使水稻種植工作更加持續(xù)穩(wěn)定。
1水稻種植現(xiàn)狀
我國是擁有著悠久水稻種植歷史的國家,在長期的水稻種植實踐中,水稻種植的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和成熟。通過水稻種植經驗和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的結合,水稻種植在糧食生產中已經愈加具有優(yōu)勢,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到水稻種植工作。首先,我國水稻種植的地區(qū)十分廣泛,主要有西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華中地區(qū)、東北地區(qū)、華東地區(qū)和華南地區(qū),其中華東地區(qū)、華中地區(qū)及東北地區(qū)是水稻的主要產區(qū),占據(jù)了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以華東地區(qū)的安徽省為例,僅一省的水稻種植面積就達到了全國總種植面積的8.5%,且安徽省依靠良好的水旱條件及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理念,成功做到了使水稻種植增量增質提效,將畝單產水平提高到了1148公斤。其次,我國水稻機械化栽植的趨勢也在不斷加強,在水稻栽培的各個方面,機械種植都在逐漸替代人工種植,成為現(xiàn)代化種植工作的標準。同時,使用機械種植的方式,不僅解決了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還同時提高了水稻種植的效率,使水稻種植工作的投入更少、產出更高,創(chuàng)造了更加可觀的經濟效益。另外,隨著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水稻種植人員開始注意到科學種植的重要性和優(yōu)勢,水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逐漸提高,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加強。
2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2.1水稻栽培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水稻栽培技術是水稻種植人員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通過水稻栽培技術的牢固掌握,水稻的種植的方式會更加科學,水稻的產量也會不斷提高。一方面,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會使種植人員充分認識到科學種植的方法,掌握科學種植的理念,使水稻種植能夠持續(xù)與現(xiàn)代化技術相適應,達成水稻種植工作的全面發(fā)展完善。另一方面,水稻栽培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減少人力投入的成本,使經濟效益得到顯著的提高[1]。首先,水稻栽培工作必須有科學技術作為支撐,充分了解科學技術,使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水稻的種植,才能夠使水稻種植達到更高的質量和產量,滿足水稻種植工作的要求。同時,隨著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進步,水稻種植工作也會得到卓有成效的提高,使水稻種植工作不斷進步,持續(xù)發(fā)展完善。其次,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種植人員的科學種植意識,改變種植人員的水稻種植觀念,使水稻種植工作能夠充分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做到穩(wěn)增產、穩(wěn)持續(xù)。同時,通過水稻栽培技術的使用,種植工作的人力安排會更加科學合理,種植工作可以不再盲目進行,水稻種植的效率會得到充分的增長。另外,在科學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由于盲目造成的資源浪費現(xiàn)象會得到有效地解決,水稻的栽培成本能夠降低,水稻種植工作將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2.2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病蟲害是水稻栽培過程中需要主要防范的農業(yè)災害,不及時或不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都可能導致病蟲害的影響加劇,使水稻大面積減產或死亡。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可以讓種植人員在面對常見的病蟲害時能夠采取及時的應對,防止病蟲害的大范圍蔓延,從而減少病蟲害對水稻栽培的影響,保證水稻產量,維護經濟效益。首先,通過常見病蟲害的防治,種植人員會逐漸積累應用相應病蟲害的經驗,能夠在水稻栽培的過程中做到“先防控,再治療”,盡可能防止常見病蟲害的出現(xiàn)。同時,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掌握也可以讓種植人員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防治工作,防止由于盲目防治造成的成本損失[2]。其次,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失當不僅會導致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不佳,還會使水稻的生長過程受到消極的影響,影響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因此,應充分對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掌握,使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持續(xù)有效地進行。另外,在進行常見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水稻種植人員也會增添對病蟲害的了解,更加熟悉常見的病蟲害現(xiàn)象,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產生充分的認識。
3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涵蓋了很多方面,只有充分進行水稻栽培技術的掌握,才能夠使水稻種植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提高水稻的產量,使水稻種植工作能夠減少成本投入,達成更好的經濟效益。
3.1選種
選種是提高水稻產量上限、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的關鍵步驟,通過科學的選種方式,可以使稻種更加優(yōu)良,更加利于后期的種植和栽培工作,以達成優(yōu)秀品種的生長優(yōu)勢和產量優(yōu)勢。隨著農業(yè)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科學的育種工作創(chuàng)造出了各種具有優(yōu)良品質的品種,如抗病害、高產量、抗倒伏等,充分借助優(yōu)良品種的品質,可以使水稻種植工作產生更加充分的效益,達成水稻種植工作的新發(fā)展。首先,在進行稻種的選擇時,應進行顆粒飽滿、富有光澤的稻種選擇,防止購買的稻種中出現(xiàn)壞種,造成水稻種植成本的提高。同時,優(yōu)良的選種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種植后的出苗率,為水稻的高產和增產提供一定的保障,為之后的栽培工作奠定基礎。其次,在進行選種時,應結合地方情況進行稻種的選擇,充分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達成水稻種植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在安徽省進行水稻的栽培工作,可以選擇產量優(yōu)勢大、抗病害能力強的稻種品類,充分發(fā)揮土壤肥沃、水旱條件好的優(yōu)勢。具體的稻種選擇如兩優(yōu)5078、晶兩優(yōu)1212等。另外,科學的選種方式可以減少選種成本,并充分發(fā)揮稻種的優(yōu)勢,為水稻的高產栽培奠定基礎,達成水稻栽培技術的有效應用。
3.2處理稻種
稻種的處理是水稻播種前的必然工作,通過稻種的充分處理,稻種的出苗率會得到有效的增長,抗病害能力也能夠得到顯著的增強。因此,應充分對稻種的處理進行重視,正確進行稻種的處理工作。首先,可以通過曬種的方式進行稻種的處理,通過科學的曬種操作,種子表面的有害菌可以得到有效的滅殺,種子的患病率會有效降低。同時,在曬種后,種子中的水分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夠使種子的出苗率得到有效提高,減少死苗或出苗慢的現(xiàn)象。其次,曬種工作一般持續(xù)三天左右,在進行曬種時,需要將稻種充分攤鋪,使稻種得到均勻的晾曬。同時,在進行曬種的過程中,應充分注意陰雨天氣對稻種的收取,防止因為天氣原因造成稻種的晾曬不當,影響后期的播種[3]。再次,也可以使用浸種的方式進行稻種的處理,使種子表面的致病菌被有效地去除,同時提高種子對地下害蟲的防御能力,使種子能夠順利出苗,快速生長。具體可以采用36%多菌靈以1∶2000比例兌水,進行有效的浸種工作,使種子擁有一定的抗病害能力。另外,可以通過挑選的方式將種子中腐壞的種子、干癟的種子挑出,保證稻種較高的出苗率,減少后期維護的成本。
3.3選地整地
水稻的高產栽培對土壤的情況有著一定的要求,通過科學的選地和整地工作,土壤的情況能夠充分接近水稻的生長需要,為水稻的栽培提供必要的環(huán)境,使水稻的栽培工作更加完善。首先,在選擇種植水稻需要的耕地時,應充分考慮到水稻的生長習性,保證水稻能夠快速出苗,順利生長,為之后的移栽工作做準備。在進行水稻秧田的選擇時,應尋找土壤肥力充足、光照條件優(yōu)越、通風和灌溉條件較好的地塊。同時,在進行地塊選擇的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地塊附近的灌溉條件和環(huán)境情況,保證水稻栽培能夠依托于完善的農業(yè)設施和綠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其次,在整地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進行土壤的深翻,防止塊狀的土壤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同時,深翻可以保證上層土壤的疏松,便于水分和肥力的保持,并能夠充分增加孔隙度,保證空氣的流通。
3.4合理播種
播種是決定水稻出苗率和后期生長狀態(tài)的關鍵步驟,通過對播種時間和播種方式的合理控制,水稻的出苗率會明顯的提高,水稻生長的速度也能夠得到一定的增長。首先,應充分注意水稻播種的時間,保證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溫度足夠適宜和穩(wěn)定。一般來說,過低的溫度會影響水稻的出苗,降低水稻生長的速度。而過高的溫度容易導致稻種的變質,使稻種出現(xiàn)死種的現(xiàn)象。根據(jù)水稻種類的不同,水稻的種植溫度13-16攝氏度左右,合適的溫度可以有效輔助水稻的生長,使水稻擁有良好的生長情況[4]。以安徽省為例,水稻的種植一般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左右,可以根據(jù)種植品種的不同適當調節(jié)種植的事件,使水稻的種植產生良好的效果。其次,應有效控制水稻播種的密度,過高的種植密度會導致水稻難以吸收到足夠的營養(yǎng),造成水稻生長速度緩慢,幼苗較弱的現(xiàn)象。同時,種植密度還會影響到水稻根系的生長情況,導致水稻在進行移栽以后難以順利扎根和生長,影響到水稻的最終產量。另外,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如使用人工播種的方式,應盡可能使播種均勻,保證播種能夠疏密有致,防止過密或過疏的情況出現(xiàn)。
3.5適時移栽
在水稻的秧苗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培育之后,水稻的秧齡達到5葉以上,就可以開始進行移栽工作,此時的秧苗根系較為發(fā)達,營養(yǎng)吸收能力較強,在移栽后能夠較為快速地進行生長。首先,在進行移栽的過程中,應充分掌握移栽時的氣溫,過低的溫度可能會影響到移栽后秧苗的生長,導致秧苗難以達成高產的目標。一般來說,在氣溫達到15攝氏度以上時就可以進行水稻秧苗的移栽,以安徽省為例,水稻的移栽在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左右。其次,在進行移栽時,應充分注意到植株間的距離,在保證高產要求的同時,要做好合理密度的移栽,防止因為移栽導致的各種問題。水稻移栽的行距可以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在進行人工移栽時,要保證秧苗足夠穩(wěn)定,防止秧苗出現(xiàn)根部不穩(wěn)的問題,影響水稻的生長情況。
3.6田間管理
水稻的田間管理是水稻高產栽培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步驟,通過有效的田間管理步驟,水稻的生長可以得到有效的維護,防止由于雜草過多、營養(yǎng)不足、灌溉不合理等問題導致水稻的生長和高產受到影響。首先,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應及時處理稻田中的雜草,防止雜草的生長與水稻搶奪土壤中的養(yǎng)分,造成水稻的生長緩慢,影響到水稻的高產。在進行除草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化學除草的方式,使用25%芐二氯與乙草胺復配劑摻尿素進行撒施,在進行除草的同時對土壤中缺失的營養(yǎng)進行有效的補充。其次,應充分注意水稻的生長情況,有效補充水稻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防止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營養(yǎng)缺失的情況。在進行施肥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有機肥結合無機肥的施肥方式,在補充水稻所需營養(yǎng)的同時改善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結化、鹽堿化[5]。一般在水稻的生長期和結穗期,要充分注重氮磷鉀肥的相關施用,可以按照1∶0.7∶0.4的比例進行氮磷鉀肥的混合使用,也可以根據(jù)植株的生長情況做出適當?shù)恼{整。另外,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在水稻的結實期,水分的有效供應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稻的后期產量。在進行灌溉的過程中,應與施肥作業(yè)進行結合,防止因灌溉導致的土壤肥力不足,造成水稻生長時期營養(yǎng)的缺失。
4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4.1常見病害防治
水稻的常見病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紋枯病兩種,如不及時進行這兩種病害的防治,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大范圍的感染,造成水稻的大范圍減產。水稻的稻瘟病在水稻生長的各個時期都有可能發(fā)生,且容易對水稻植株的各個部位產生影響,造成水稻的枯敗甚至死亡。稻瘟病的防治可以通過科學選種、浸種、合理施肥等方式。一旦水稻秧苗感染稻瘟病,也可以使用稻瘟凈、三環(huán)唑等藥物按比例兌水后進行噴灑,如病害較為嚴重,可以以七天為周期重復進行噴灑,持續(xù)2-3次。紋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疾病,容易對水稻植株的葉子進行侵蝕,使水稻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造成水稻的嚴重減產,對水稻的生長造成惡劣的影響。稻瘟病的防治可以使用75%三環(huán)唑1∶1500的比例兌水,對水稻的患病處進行噴灑,有效解決水稻稻瘟病的問題。
4.2常見蟲害防治
水稻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且對水稻生長影響較大的蟲害一般有稻飛虱和稻螟蟲兩類,兩類害蟲的危害性較強,繁殖速度極快,容易使水稻產生大范圍的減產甚至死亡。首先,在進行稻飛虱的防治過程中,由于稻飛虱成蟲的活動性較強,較難進行有效的防控,應在稻飛虱的幼蟲期進行有效的防治工作。針對稻飛虱幼蟲的防治可以使用3%奇巧乳油1∶2000的比例兌水進行噴施,可以有效滅殺稻飛虱的幼蟲,對稻飛虱進行充分的防治。其次,稻螟蟲的幼蟲和成蟲都會對水稻的生長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應及時開展防治工作,對稻螟蟲進行有效的防治,保證水稻的高產穩(wěn)產。稻螟蟲的防治可以使用10%四氯蟲酰胺1∶1500比例進行噴施,也可以使用20%抑食肼1∶500比例兌水進行噴施。
總而言之,水稻的栽培不能夠離開科學技術的支持,也不能夠脫離科學的栽培理念。通過對科學種植方式的有效使用和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水稻種植能夠逐漸達到更加完善的水平,完成增產穩(wěn)產的目標,做到栽培效率的提高、栽培成本的下降、經濟效益的增長。
參考文獻:
[1]楊智英. 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 南方農業(yè),2021,15(23):54-55.
[2]白秀紅. 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 鄉(xiāng)村科技,2021,12(15):67-68.
[3]于文東,于新華. 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 河南農業(yè),2021,(11):32-33.
[4]于新華,于文東. 水稻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淺析[J]. 南方農業(yè),2021,15(06):40-41.
[5]高屹,劉顯峰. 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 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06):20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