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耕耘
作者:曹汛
出版單位:文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定價:98元
梁思成弟子、建筑史學家曹汛先生在《林徽音先生年譜》一書中,將“林徽因”改回她的原名“林徽音”。此名出典《詩經(jīng)》:“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鄙鲜兰o三十年代,為了與上海一男作家“林微音”不相混淆,徽音改名徽因??梢?,曹汛始終抱有一種情結(jié):追慕與還原。
長久以來,林徽音的形象被定格在“人間的四月天”。一位民國才女,貌美多思,為文人名士所簇擁。徐志摩的追求,又徒增浪漫。“太太的客廳”,一時也成為文化知識界的精神樂園——女主人機敏辯才,引得大批京派文人欽慕……以至于我們癡迷“演繹”才女的“花邊”,卻淡忘了林徽音的“志與業(yè)”——建筑學、建筑史、文物保護、工藝設(shè)計。
此書是以考據(jù)出發(fā),以年譜形式,評述林徽音生平事跡的“別傳”。書中,林徽音其人、其事、其作、其功、其友,都得到系統(tǒng)梳理,展示了林徽音從才女到先生的人生全景。我想全書最大特色即簡明的豐富,筆筆有來歷,字字有出處。如作者發(fā)現(xiàn),林徽音早在1923年就首次發(fā)表譯作《夜鶯與玫瑰》,“一般以為,林徽音是參加新月社后,1931年在徐志摩的影響下開始發(fā)表作品,實不確?!?/p>
而文學與建筑的契合,也可能緣于另一契因,“在倫敦讀書期間,據(jù)說女房東(一說房東女兒)是建筑師,受了她的影響,徽音決心將來學建筑?!边@種近于環(huán)境發(fā)生學的分析,顯得頗有意義。
在作者筆下,林徽音的“兩擔云彩”——建筑和文學,相互滋養(yǎng),交織輝映。我們似乎從中發(fā)現(xiàn)人生的兩分與統(tǒng)一:一半是詩情,一半是理性;一半是明媚的女子,一半是清癯的先生;一邊是身心的憂病,一邊是精神的豐沛。
動蕩戰(zhàn)亂,家國之痛,塑造了林徽音的精神肖像。亂世中遺世獨立的女性,從同窗到妻子,從同道到助手,她不止站在梁思成身后,更與他攜手臺前,共進退,度時艱。從童年經(jīng)歷、原生家庭看,林徽音的庶出身份使她從小就有堅忍女子的骨力志氣。這是走出脂粉的奇女子,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不收女生,“徽音不得已進美術(shù)系,選修建筑系的課程”。
她久受肺病折磨,卻走遍大江南北,堅持勘察、測繪等野外作業(yè),“徽音出身名門,又是千金閨秀,還是多病羸弱之身,卻能和男人工匠一樣登高履險,爬梁上房……”曹汛先生于書后所附2萬多字林徽音小傳,正是對年譜的一種“情感內(nèi)化”。與人格魅力、精神力量相比,風花雪月之事,不足為道。
林徽音的才性,源于鋒芒、韌性,同時又不失溫暖。她曾像知心姐姐一樣,傾聽沈從文的情感苦悶;又慨然助人,鼓勵后進,“對卞之琳、蕭乾和李健吾,都是誼兼師友,親如姊弟”?!读只找粝壬曜V》一書成功將林徽音從文藝渲染、文青崇拜和過度消費之中,解放出來。它呈現(xiàn)林徽音一生的愛與信仰、志愿與踐行。這種感染力,正是那未竟的事業(yè)與未盡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