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蕓
摘 要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載體。開展區(qū)域比賽,打造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優(yōu)秀課例;推進主題活動,提升紅色基因傳承教育育人實效;用好校外基地,拓寬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實踐陣地,探索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有效路徑,助力青少年更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關 鍵 詞 紅色基因;實施路徑;黨史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3)04-0046-02
所謂紅色基因,從概念上說它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內(nèi)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紅色基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內(nèi)涵也在不斷豐富。從學校實踐角度,將紅色基因傳承作為一種教育內(nèi)容和策略,即運用紅色基因創(chuàng)新和改造學校的教育活動、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方式,再通過有效的組織和實施將紅色基因作用到教育對象身上,更好地促進教育對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特別是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等維度的提升,讓紅色基因的傳承成為教育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載體和方式。[1]
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實施要融入日常、化作經(jīng)常,以實踐教育為基本形式,結(jié)合少先隊的組織生活、隊課、儀式教育、實踐活動、協(xié)同教育等,運用各種形式推動青少年兒童學習紅色文化、領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1.以賽促教,打造高質(zhì)量的紅色思政課
習近平總書記說,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調(diào)動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必須增強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光榮感、責任感。必須旗幟鮮明講清楚: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shù)”,也有“學”,更有“道”[2]。紅色基因傳承教育作為思政課的重要內(nèi)容,可以專題課例比賽的形式,推動思政教師深入研究和思考,打磨少年兒童聽得懂、樂參與、有收獲的高質(zhì)量紅色思政課。
如利用區(qū)域微隊會、微隊課、微團課比賽,打磨圍繞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為主題的精品教案,通過線上培訓的形式分享優(yōu)秀課例。2022年長沙市天心區(qū)少工委圍繞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組織開展思政微課比賽,其中《解密“一帶一路”,暢享美好未來》《一份了不起的成績單——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跨越時空的“凍土豆”》等優(yōu)質(zhì)課作為培訓資源包供中隊輔導員學習,大大提升了日常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實效。
2.以賽提質(zhì),搭建自我成長的紅色舞臺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讓學生積極參與紅色基因課程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如開展“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講紅色故事比賽,倡導“人人都參與,個個都能講”,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投入其中,通過班級海選、校賽、區(qū)賽,不僅營造濃厚氛圍,還加深了學生對紅色精神的領悟,將紅色的種子埋在心間,在同伴互助中,讓紅色的血脈得以傳承;開展“湖南少年講湖南故事”紅色講解員比賽,“雙減”政策落地后,學校、社會和家庭更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的組織育人和實踐育人優(yōu)勢,動員學生利用寒暑假或節(jié)假日在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參觀、學習,了解紅色人物的故事,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講述的方式錄制成視頻上傳網(wǎng)絡平臺參賽,以此引導廣大少先隊員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主題活動是落實行動德育和紅色基因教育的有效途徑。為了全方位提升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育人效果,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教育活動,感染和引導青少年堅定理想追求,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學唱紅色歌曲
紅色歌曲是贊揚和歌頌革命和祖國的歌曲,是紅色革命精神的真實寫照。開展合唱、輪唱、拉歌等形式的紅色歌曲主題活動,以少年兒童喜歡的方式來開展紅色教育,能在音樂傳唱中激發(f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和樸素情感。如《閃閃的紅星》歌頌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走向光明的光輝形象;《太行山上》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領導革命戰(zhàn)士不怕困難、敢于斗爭的英雄事跡;《春天的故事》講述了改革開放為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生機的故事;《走向復興》唱響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之路……學生們在紅色歌曲的熏陶下學黨史、頌黨恩,在紅色歌聲中接受紅色教育。
2.誦讀紅色書籍
一本本紅色書籍記錄著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華民族迎來解放,并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光輝歷史,因此開展紅色閱讀是增強少年兒童了解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良好途徑。紅色閱讀主題活動不僅能提升黨史教育的實效,還能引導少年兒童與好書為伴,注入紅色血脈。如開展“紅色經(jīng)典進校園”主題閱讀活動,小學高年級同學讀《紅巖》故事,體悟《紅巖》人物特點,傳承紅巖精神;中年級同學讀《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以英雄少年的革命故事激發(fā)少年兒童愛黨之情;低年級同學讀《雞毛信》《英雄王二小》等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了解英雄小八路的機智和勇敢?;顒又?,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制繪本、畫手抄報、錄制紅色故事音頻等,以豐富主題活動的形式,提高少年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參與紅色宣講
國旗下的講話、紅領巾廣播站和電視臺是少先隊開展組織教育和自主教育的陣地。充分利用陣地資源,組織少先隊員開展紅色宣講,讓更多的學生在講和聽中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學校通過選拔培訓紅色宣講員、征集紅色宣講稿等途徑打磨優(yōu)秀的宣講員隊伍,并成立“紅色宣講團”。
少先隊在組織開展主題活動時,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其中,能帶給學生以內(nèi)心深處的震撼,幫助學生感受到艱苦卓絕革命斗爭中堅忍不拔的精神,獲得價值信念的成長。通過紅色文化的融入,強化主題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塑造人的實際功用,發(fā)揮少先隊活動育人的重要價值。[3]
《關于構(gòu)建新時代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用好少先隊校外活動陣地,活躍少先隊校外實踐活動。革命傳統(tǒng)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校外實踐基地是一本本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活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紅色研學教育實踐基地的打造,是對所在區(qū)域的紅色資源進行挖掘,并通過課程的導入豐富實踐內(nèi)容,讓少年兒童在沉浸式學習中傳承紅色基因。
如長沙市長郡外國語實驗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少先隊員前往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開展主題為“少年立志正當時”的紅色研學活動。隊員們從“一張地圖立志向”的故事入手,分小隊圍繞“尋青年毛澤東之志”“悟黨的初心之源”“傳偉大建黨精神”研學任務,開展深入探究和主題分享交流。他們在聽、看、研、悟的過程中,深入了解青年毛澤東從湖南第一師范走向中共一大的歷程,感悟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建黨精神。
又如長沙市青雅麗發(fā)學校少工委整合本地及周邊的株洲、湘潭、萍鄉(xiāng)、吉安等地紅色資源,以“紅色教育”為抓手,打造湘贛兩地“紅色研學圈”。他們還將長沙市周圍200公里的“紅色研學圈”里的校外紅色陣地細分成“偉人故居研學圈”“重要戰(zhàn)役遺址研學圈”“革命大事件研學圈”三類,分別依照黨史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排序,并設立了不同的研學目標,幫助隊員們將片段化的黨史知識串連成珠,形成系統(tǒng)性的學習體系。
綜上可見,中小學紅色基因傳承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有助于青少年更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對于這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工程,學校未來需要將課程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提升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莉.審視與建構(gòu):立德樹人導向的紅色基因傳承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 2021,(05):87-91.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新長征(黨建版),2021,No.702(03):4-13.
[3]付恒德.小學少先隊紅色主題活動開展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教書育人,2022,No.785(19):16-18.
(作者單位:長沙市天心區(qū)青園梓楓小學湖南長沙 410009)
責任編輯輯 余志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