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霓
(1.廣西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廣西南寧 530007;2.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南寧 530005)
謎聯(lián),既是謎語又是對聯(lián),既有引人入勝的猜謎妙趣,又有雋永精練的趣聯(lián)風味,是聯(lián)苑中的一朵奇葩。謎聯(lián)最早出現(xiàn)于何時難以考證,但燈謎和對聯(lián)結合,自古有之[1]。 廣西壯族民間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互猜謎聯(lián)的文化,是壯族先人口頭傳承下來的文化,目前沒有文字記載。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式微,壯族謎聯(lián)的傳承發(fā)生了斷裂,大量寶貴的謎聯(lián)作品正在迅速消亡。 壯族互猜謎聯(lián)作為一種珍貴的民間文化形式,卻鮮為人知,正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嚴峻挑戰(zhàn)。為了搶救和保護壯族互猜謎聯(lián)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課題組深入百色平果市內壯族村落進行實地調查,采集到了300 多副互猜謎聯(lián),為互猜謎聯(lián)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將互猜謎聯(lián)以文本形式記錄下來, 方便更多人閱讀和了解, 課題組對搜集到的互猜謎聯(lián)音視頻資料進行整理和編輯,將其轉寫成拼音壯文。記錄壯語的文字體系有兩種, 分別是方塊壯字和拼音壯文。方塊狀字最早見于唐代的碑文中,它是通過借用漢字、改造漢字,外加少量的自造字符而新成的一種文字體系[2]。 方塊狀字筆畫繁多,而且各地寫法不大一致,缺少規(guī)范。 本研究采用拼音壯文進行記錄,同時,還將互猜謎聯(lián)的拼音壯文翻譯成漢語。
根據(jù)壯語和漢語在語言結構上的差異, 在轉寫和翻譯互猜謎聯(lián)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主要是為了使翻譯后的內容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壯語的偏正結構和漢語的結構剛好相反,壯語偏正詞組的修飾、限制成分在后,而被修飾、限制的成分在前,構成修飾與被修飾、限制的關系[3]。例如,壯語“gox ranz”,原文順序為“角屋”,譯成漢語的時候應該寫成“屋角”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bak dou”(口門)”譯成漢語為“門口”;“l(fā)wg sau”(女美) 譯成漢語為 “美女”;“raemx maeg ”(汁墨)譯成漢語為“墨汁”。
此外,在轉寫和翻譯壯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壯語和漢語之間存在著包括音韻、 語法和詞匯等方面的差異, 有時候要將壯語中的某個字準確翻譯成對應的漢字,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需要進行一定的搜索和比較,甚至請教漢語專家,以找到最合適的漢字來表達其意思。 例如:
上聯(lián):Saen laeng bae gonq, ane dungx youq laeng; (Hengh)
脊背去先,肚子在后;(脛)
下聯(lián):Maex nye hangz daeuz, maex goek gaen rieng. (Din)
樹枝行首,木根跟尾。 (跖)
在上述互猜謎聯(lián)中,上聯(lián)的謎底是“hengh”(小腿),下聯(lián)的謎底是“din”(腳掌)。 然而,直接將這兩個謎底簡單翻譯為漢語“小腿”和“腳掌”并不理想,因為原壯文中的一個字被翻譯成了兩個漢字。 為了尋找更準確的漢字對應, 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搜索工作。 通過仔細研究壯語詞匯的發(fā)音、 含義和相關特征,結合對應的漢字詞匯,最終找到了更貼切的翻譯結果。 上聯(lián)的謎底“hengh”可以翻譯為“脛”,它指的是人體的小腿部分;下聯(lián)的謎底“din”可以翻譯為“跖”,它指的是人體的腳掌部分。
使用對應漢字翻譯, 既能保持原始謎聯(lián)的簡潔性和精確性,又能在漢語中傳達出相似的意思。這種翻譯方法充分考慮了壯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性,并力求在翻譯過程中保持盡可能多的信息和文化內涵,能夠增強謎聯(lián)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性,同時也提升了讀者對壯族文化的理解和欣賞。
廣西壯族互猜謎聯(lián)主要是事物謎聯(lián), 謎聯(lián)的謎底大都是一些壯族人民生活中常見、常用的“事”和“物”。 “語言是一種精神產(chǎn)品,是人類心智活動的成果,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和人類文化的其他形式一樣,具有歷史的連續(xù)性與繼承性。”[4]壯族互猜謎聯(lián)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 謎聯(lián)的謎面抓住要猜的事物的特征,對其外表、形狀、色彩、動作、聲響、用途、性質等各方面的特征,用擬人、比喻、夸張、暗示等形象化手法將其描繪出來, 讓人們根據(jù)謎面所提供的線索,通過聯(lián)想、推理、判斷來猜中謎底。 事實上,壯族互猜謎聯(lián)的題材內容無所不包,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融入謎聯(lián)。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僅將互猜謎聯(lián)進行大致分類,每個類別僅舉兩個例子。(注:每一行末尾括號處為謎底)
(1)上聯(lián):Naep naep ngeuj ngeuj, seng lwed fouz seng saej; (Bing)
折折彎彎,生血無生腸;(蛭)
下聯(lián):Nyaep nyaep naeh naeh, miz haex mbouj miz youh. (Gaeq)
瑣瑣細細,有屎不有溲。 (雞)
(2) 上 聯(lián):Aiq boemz gox ranz , nit daeuj feiz saeuq dangq sangz ninz; (Meuz)
愛伏屋角,冷來火灶當床睡;(貓)
下聯(lián):Angq souj bak dou, hanz daengz haz raep guh mbonq ninz. (Ma)
喜守門口,寒到茅草作鋪眠。 (狗)
(1)上聯(lián):Gyaeuj muenz gumq muenz, gaemj boq rumz,bak caeuq muenz; (Cuk moeng)
頭圓股圓,抓吹風,口也圓;(竹管)
下聯(lián):Ndang gongq bak gongq, dawz guh hong,laeng caeuq gongq. (Liemz)
身尪嘴尪,拿做工,背亦尪。 (鐮刀)
(2)上聯(lián):Bak soem soem, ndang lwenq dwk, congh gumq hai gvaq vang; (Cim)
嘴尖尖,身光滑,洞股開過橫;(針)
下聯(lián):Daej gok gok, ndang red maed, rwz duj hwnj youq henz. (Gonh)
底角角,軀嚴密,耳朵長在畔。 (戽)
(1)上聯(lián):Seng gak fueng, laih lawh bae gonq mbouj dox ciengj; (Song ga)
生各方,輪流去先不互搶;(雙腳)
下聯(lián):Youq gag vauq, dox diem baed laeng fouz dox cwngq. (Song fwngz)
在自瓣,交替擺后無相爭。 (雙手)
(2)上聯(lián):Saen laeng bae gonq,dungx cij youq laeng;(Hengh)
脊背去先,肚子在后;(脛)
下聯(lián):Maex nge hingz daeuz, faex giek gaen rieng. (Din)
樹枝行首,木根跟尾。 (跖)
(1)上聯(lián):Mbwn laux yez heiq hwnj,youq gwnz vanq gyaeq rin; (Bing lit)
天老爺氣起,在上撒石蛋;(冰雹)
下聯(lián):Namh daih daeq gaek daeuj, fomz lah saenq nyawh ndang. (Deih saengq)
土大帝怒來,伏下振玉身。 (地震)
(2)上聯(lián):Rumz heiq rieg bienq,mbwn cuengq sienq ciep deih; (Fwn)
風氣幻變,天放線接地;(雨)
下聯(lián):Ciet geiq daengz daeuj, sien vanq va boiq biengz. (Siet)
節(jié)季到來,仙撒花綴壤。 (雪)
(1)上聯(lián):Gumq biu hau hoenz bak biu feiz; (Coemh cuk)
股冒白煙嘴冒火;(燒竹)
下聯(lián):Naj coh henj namh baih coh mbwn. (Ndaem reih)
面朝黃土背朝天。 (種地)
(2)上聯(lián):Dox bae couh lumj raez raez it duh ngwz; (Gwed raez hanz)
往去就像長長一條蛇;(扛長擔)
下聯(lián):Dauq ma lumj naeuz hung hung song duh moz. (Rap haz gwed)
返回仿佛大大兩頭牛。 (挑茅捆 )
(1)上聯(lián):Yienz dwg naez,yiuz siu doq bienq genq gengz; (Vax cien)
原是泥,窯燒都變堅硬;(瓦磚)
下聯(lián):Bonj vih rin, feiz lienh cienz baenz unq yungz. (Rin hoi)
本為石,火煉全成軟溶。 (石灰)
(2)上聯(lián):Nengz gengz hoemj, nengz gengz hai,nengz gengz dai ndit ndat; (Ranz vax)
蝽蟓伏,蝽蟓仰,蝽蟓死晛晴;(瓦屋)
下聯(lián):Dax fouh raeh, dax fouh vang, dax fouh dangj fwn rumz. (Cien ciengz)
豆腐長,豆腐橫,豆腐擋雨風。 (墻磚)
(1)上聯(lián):Hokz ranz gaeb gaeb, youq ndeij haj boux hek; (Haiz)
間房窄窄,住得五位客;(鞋)
下聯(lián):Aen gyok luenz luenz, gaep dek it aen gva.(Mauh)
個套圓圓,覆著一個瓜。 (帽)
(2)上聯(lián):Seiz seiz doq ra, miz ga mbouj miz din;(Vaq)
時時都找,有腳不有跖;(褲)
下聯(lián):Goenz goenz cungj yungh, seng gen fouz seng fwngz. (Buh)
天天總用,生臂無生手。 (衣)
壯族互猜謎聯(lián)的題材幾乎涵蓋了壯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非常豐富,在此很難將所有的互猜謎聯(lián)都納入相應的類別中, 因為有一些謎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的謎底分屬于不同類別的事物, 難以將它們歸入某一個類別。 例如:
上聯(lián):Baeuq youq bya, yaz youq bya, haenuj laep caengh dox ra; (Benj dou)
爺在山,婆在山,入黑才互找;(門板)
下聯(lián):Goeng ninz mbonq, yaz ninz mbonq, daengz donq caengh siengq bungz. (Duix dawh)
夫睡鋪,妻睡鋪,到頓方相逢。 (碗筷)
在上述謎聯(lián)中,上聯(lián)謎底“門板”屬于房屋構件的范疇,但是下聯(lián)的謎底“床鋪”則屬于家具范疇,因此很難將它們歸入同一個類別中。在互猜謎聯(lián)中,有時會出現(xiàn)類似這樣的情況, 即上下聯(lián)的謎底屬于不同的范疇或主題。 這種情況可能是為了增加謎語的難度和趣味性, 通過不直接相關的謎底來引發(fā)思考和猜測。以上的七大類別只是一個大致的分類,互猜謎聯(lián)的類別并不僅限于這七類, 還可以涵蓋各個領域和主題,擴展性很大。這樣多樣化的類別能夠增加猜謎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 讓人們在娛樂中更廣泛地學習和思考。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各國間文化交流的深入, 對于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愈發(fā)重要。 壯族互猜謎聯(lián)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民間文學形式之一,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中華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外譯有助于各國人民共享中華文明成果, 也有助于我國軟實力的提升[5]。 因此,壯族互猜謎聯(lián)的英譯對于文化傳承與保護、跨文化交流、地方文化影響力的提升、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及個體的文化自信心的增強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壯語和英語在語言、文化、思維等方面的巨大差異, 將壯族互猜謎聯(lián)準確地翻譯成英文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在語言層面和文化層面都具有很大困難。
3.1.1 語言層面
許淵沖先生認為“關于詩詞的形美,還有長短和對稱兩個方面,最好也能夠做到形似,至少也要做到大體整齊”[6]。壯族互猜謎聯(lián)具備和詩歌相似的特點,上下聯(lián)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和詞性相對,即“形美”。在將壯語翻譯成漢語時, 可以相對容易地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結構,實現(xiàn)上下聯(lián)的對等。 然而,在將壯語翻譯成英語時, 要完全保留原文的形式并實現(xiàn)上下聯(lián)的對等卻比較困難。 英語和壯語在語法和詞匯上存在差異, 因此直接保持對稱結構可能會導致意思不準確或句子不自然。 例如:
上聯(lián):Baeuq youq bya, yaz youq bya, haenuj laep caengh dox ra; (Benj dou)
爺在山,婆在山,入黑才互找;(門板)
下聯(lián):Goeng ninz mbonq, yaz ninz mbonq, daengz donq caengh siengq bungz. (Duix dawh)
夫睡鋪,妻睡鋪,到頓方相逢。 (碗筷)
譯文:
上聯(lián):Grandpa in the mountain, grandma in the mountain, only seek each other when it gets dark;(door plank)
下聯(lián):Husband sleeps on a mat, wife sleeps on a mat, they meet face to face at mealtime.(bowl and chopsticks)
以上謎聯(lián)的英譯嘗試著保持了原謎聯(lián)的整體意義和押韻結構, 使得翻譯后的句子在英語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通過翻譯,壯語謎聯(lián)的主要內容和情境得以傳達給不懂壯語的英語讀者。 然而,由于壯語和英語在詞匯和句法上存在差異,譯文并不能像原文那樣只使用11 個單詞來實現(xiàn)上下聯(lián)的對等?;ゲ轮i聯(lián)要求對仗工整,英譯時完全符合這一要求非常困難。
首先,壯語和英語的詞匯有所不同。有些壯語詞匯在英語中沒有直接對應的單詞, 或者其含義和用法可能與英語中的對應詞匯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翻譯過程中, 可能需要使用更多的詞匯來傳達壯語謎聯(lián)的意義,這導致了在英語譯文中出現(xiàn)更多的單詞。其次,壯語對詞序的要求相對靈活,而英語則遵循更為嚴格的詞序規(guī)則。在壯語中,可以通過改變詞語的順序來達到押韻和平衡的效果。 然而,在英語中,特定的詞序通常是固定的, 以確保句子的語法正確性和流暢性。 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調整詞語的順序以符合英語的語法要求。
盡管存在這些挑戰(zhàn),在翻譯中,應盡力保留原謎聯(lián)的核心含義、節(jié)奏感和韻律。通過選擇適當?shù)脑~語和句子結構,同時注重保持謎聯(lián)的意思和特點,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在英語中能夠傳達壯族互猜謎聯(lián)獨特魅力的版本,盡量做到許淵沖先生所說的“大體整齊”,讓英語讀者能夠理解并欣賞壯語謎聯(lián)的精神和魅力。
3.1.2 文化層面
壯族互猜謎聯(lián)作為民間產(chǎn)物, 凝聚了大量的社會現(xiàn)實,承載著豐富的壯族文化底蘊。它不僅是一種智力游戲,更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表達和傳承方式,反映了壯族人民的智慧和思考方式, 展示了他們對自然、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觀察和理解。
壯族互猜謎聯(lián)中常常融入了農(nóng)耕生活的文化元素, 反映了壯族人民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和農(nóng)民生活的體驗。壯族互猜謎聯(lián)中常常會出現(xiàn)與農(nóng)具相關的謎題,如犁耙、扁擔、鋤頭、戽斗等,這些農(nóng)具幫助農(nóng)民進行農(nóng)田作業(yè)、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和質量,在壯族農(nóng)業(yè)文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同時也體現(xiàn)了壯族人民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智慧和技藝的傳承。
除了農(nóng)耕文化, 壯族人民還有豐富多樣的手工藝傳統(tǒng)。 他們擅長制作各種傳統(tǒng)的生活用品, 如竹笪、凳穰、蓑衣等。 這些手工藝品體現(xiàn)了壯族人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知和對美的追求。
壯族互猜謎聯(lián)中經(jīng)常涉及特定的文化細節(jié)和背景知識, 這些只有壯族人民或對壯族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才能完全理解。在翻譯過程中,為了使目標讀者能夠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內涵, 翻譯者需要對壯族文化進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 并提供相關的背景信息和解釋。
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認為:“翻譯的實質在于用最貼切最自然的語言等效地傳達原語的信息;首先是內容,其次是形式?!盵7]顯然,互猜謎聯(lián)翻譯的成功在于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 謎聯(lián)的形式和內容密不可分: 形式是內容的外在體現(xiàn), 內容只有借助形式才能存在。
3.2.1 語言結構的處理
在翻譯壯族互猜謎聯(lián)時, 由于壯語和英語之間存在詞匯和語法結構上的差異, 完全保留原文的字數(shù)(或詞數(shù))是比較困難的,但可以盡量使上下聯(lián)的譯文句子長度相等,以保持謎聯(lián)的整體平衡感。雖然譯文中可能需要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單詞, 但可以通過調整表達方式、 增加或刪減修飾詞來實現(xiàn)句子長度的匹配。在必要的情況下,根據(jù)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進行結構調整,以保持句子的流暢性和可理解性。有時可能需要改變詞序或句子結構, 但仍然要確保傳達原謎聯(lián)的意義和幽默效果。 例如:
上聯(lián):Mbwn san va, daengz nam mbouj baenz duj; (Naefaiq)
天撒花,到地不成朵;(雪花)
下聯(lián):Fwj cuengq sienq, daemx biengh fouz raen diuz. (Fwnraemx)
云放線,達壤無見條。 (雨水)
譯文:
上聯(lián):The sky scatters flowers, yet they fail to bloom on the ground;(Snowflake)
下聯(lián):The clouds release threads, but they can't form lines on the soil.(Rainwater)(筆者試譯)
在此謎聯(lián)的原文中, 上下聯(lián)都呈現(xiàn)了類似的結構,前半部分描述了某種行為或現(xiàn)象(天撒花、云放線),而后半部分則表達相應的結果(到地不成朵、達壤無見條)。這種對比結構創(chuàng)造了一種出人意料的情境,增強了謎聯(lián)的幽默感。 同時,謎聯(lián)中的每一句都由相等數(shù)量的字組成,保持了平衡和對稱的結構。第一句有8 個字,第二句也有8 個字。這種平衡對稱結構使得謎聯(lián)在形式上具有美感和和諧感。
再看謎聯(lián)的譯文, 它成功實現(xiàn)了謎聯(lián)上下句單詞數(shù)相等的對稱特點, 上下聯(lián)分別是12 個英文單詞,較好地保持了謎聯(lián)的結構特點??紤]到壯語和英語語序上的差別,譯文對原文的語序進行了調整,將原本位于句中的“到地”和“達壤”譯成介詞短語“on the ground”和“on the soil”,并放在句尾。 同時,原文中詞性也發(fā)生了變化,“到地”為動詞短語,但在譯文中變成了介詞短語“on the ground”;“達壤”在原文中是一個“動詞+名詞”的結構,翻譯為介詞短語“on the soil”。 此外,通過使用對比連詞“yet”(然而)和“but”(但是), 謎聯(lián)的英文譯文進一步突出了上下句之間的對比關系。 這種對比增加了謎聯(lián)的吸引力和幽默感,并與原文的意思相呼應。
因此,為了保持互猜謎聯(lián)的結構特點,我們在英譯的時候可以盡量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保持對比結構。謎聯(lián)通常會呈現(xiàn)出對比的結構,在翻譯時要注意保持這種對比關系, 以增強幽默感和出人意料的效果。 第二,保持平衡對稱結構。 謎聯(lián)中的上下聯(lián)句通常由相等數(shù)量的字或單詞組成, 在翻譯時要努力保持譯文的平衡對稱性, 使其在形式上具有美感和和諧感。 第三,考慮語序差異。 根據(jù)不同的語言特點和語序差異,需要對原文的語序進行調整,以更符合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 第四,適當變化詞性。 由于語言之間的差異,在翻譯過程中,要根據(jù)目標語言的結構和表達方式適當調整詞性, 以確保譯文準確傳達原文的意思。 第五,再現(xiàn)原文的修辭。 壯族互猜謎聯(lián)經(jīng)常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以增強表達效果,在翻譯時也應盡量保持。 文學翻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原文的修辭再現(xiàn)足夠重視, 讓讀者閱讀譯文就像閱讀原文一樣饒有興致[8]。
此外,應盡量保持謎聯(lián)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這可以通過選用具有類似音韻效果的詞語、 采用適當?shù)难喉嵑椭貜图记蓙韺崿F(xiàn)。 雖然可能無法完全保持原文的韻律, 但可以嘗試在譯文中使用近義詞或同音詞來創(chuàng)造出類似的效果。
3.2.2 文化元素的處理
在壯族互猜謎聯(lián)的英譯中, 經(jīng)常會遇到文化元素的翻譯問題。對于一些常見的文化元素,有時候可以使用直譯的方式, 將壯族互猜謎聯(lián)中的文化元素直接翻譯成對應的漢字或詞語, 以保留原文的特色和韻味。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文化元素都適合采用直譯方式進行翻譯, 特別是那些具有特殊含義或深層文化背景的元素。周艷鮮提出,在翻譯壯族嘹歌時譯者可運用意象保留、移植、轉換手段等傳遞原文意境,運用加注、意譯、歸化等解決文化缺省問題[9]。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需要使用注釋翻譯的方式,通過添加適當?shù)淖⑨尰蚪忉寔韼椭x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謎聯(lián)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1)直譯
直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按照源語言的字面意思進行翻譯, 保持原文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不加變化。 直譯注重對源語言詞匯和句法結構的準確反映,力求將原文的字面含義傳遞到目標語言中。互猜謎聯(lián)上下聯(lián)字數(shù)相同、詞性相對,這些特征要求在將謎聯(lián)譯成英文時, 上下聯(lián)單詞數(shù)量應盡量保持一致。然而,由于兩種語言的差異,很難實現(xiàn)完全對等。對于一些結構簡單且無文化負載詞的謎聯(lián)可采用直譯方法。 例如:
上聯(lián):Seng daeuj hau hau,ciuz ciuz lwg lan haengj sawj; (Hau sa)
生來白白,朝朝子孫嗜使;(白紙)
下聯(lián):Cauh baenz ndaem ndaem, daih daih guen minz aiq yungh. (Raemx maeg)
造成黑黑,代代官民愛用。 (墨汁)
譯文:
上聯(lián):Born pure and innocent, loved and cherished by descendant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Blank paper)
下 聯(lián) :Created dark and mysterious,beloved by officials and people through the ages.(Chinese ink) (筆者試譯)
在這副互猜謎聯(lián)里, 白紙和墨汁沒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讀者都能夠領會其中表達的意義,所以直接采用直譯的方法,譯文就可以被廣泛理解和欣賞。
(2)注釋翻譯
如前所述, 廣西壯族互猜謎聯(lián)常常涉及特定的文化元素。 這些文化元素在英語語言和文化中可能沒有直接對應的概念或詞匯, 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進行解釋性翻譯以確保目標讀者能夠理解。
諾德認為在忠實地翻譯出原文的基礎上, 以注釋的形式添加源語化的解釋, 這種翻譯方法叫做注釋翻譯(philological translation)[10]。 這種翻譯方法可用于翻譯古典文本及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差異很大的文本。 互猜謎聯(lián)作為一種充滿壯族語言特色的文學形式,常常包含與壯族文化相關的信息。如果譯文只傳達了字面意思, 而沒有提供相關的壯族文化解釋或注解, 那么大多數(shù)英語讀者可能只能理解字面意思,甚至會感到困惑,產(chǎn)生誤解。
根據(jù)德國功能理論, 翻譯包含文化信息的壯族互猜謎聯(lián)時,除了準確傳達字面意思外,還應該為讀者提供相關文化背景的注釋。 譯者可以通過適當?shù)淖⑨?、解釋或其他方式,既保留互猜謎聯(lián)的形式美,又讓讀者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這樣的翻譯方法可以更好地傳達源語言中的文化特色, 并使目標語讀者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互猜謎聯(lián)的意義。 例如:
上聯(lián):Goeng baeuq daemq daemq,daenj caet saemj buh rui; (Liuq)
公爺矮矮,穿七序衣敝;(蓑衣)
下聯(lián):Mbwk hoiq gyoj gyoj, geuj geij caengz saih meh. (Daengq yangj)
女婢矬矬,繞幾層帶挼。 (凳穰)
譯文:
上聯(lián):The old man is short in stature, wearing seven layers of tattered clothes;①(Straw rain cape)
下聯(lián):The maidservant is short in stature, winding several layers of twisted belts.②(Straw stool)
注釋:
①Due to the backward economic level in ancient times, the Zhuang people made use of local resources such as rice straw, reed, palm fibers, and palm leaves to make raincoats with seven layers.
②It is a type of grass stool used by the ancient Zhuang people, woven from multiple layers of straw.
在上述謎聯(lián)中, 上聯(lián)謎面描寫的是一個身材矮小的老人,穿著七層破舊衣服。 上聯(lián)謎底是“蓑衣”,這種厚重的衣服可以像雨衣一樣防雨。 由于古代經(jīng)濟水平落后,壯族人民就地取材,用稻草、蓑草、棕毛、棕葉等制作蓑衣,一般有7 層。 在翻譯蓑衣的時候, 我們可以用直譯的方法將其翻譯成英文“Straw rain cape”,以保留原文的特色和意義。 但是謎面的“穿七序衣敝”需要采用注釋的方式,進一步解釋,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蓑衣的含義, 不然外國讀者會很疑惑什么是“七序”。 下聯(lián)描寫了一個身材矮小的女婢,身上繞著快要磨破的帶子。 謎底是“凳穰”。 這是古代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由多層稻草編織而成,經(jīng)過纏繞和磨損。對于許多年輕的壯族人來說,“凳穰”可能并不常見,更不用說是那些使用英語的外國讀者了。 如果我們簡單地將其翻譯成“Straw stool”這個英文短語,而沒有提供解釋,那么外國讀者很難想象出草凳的樣子, 從而無法真正欣賞到互猜謎聯(lián)的魅力。
壯族互猜謎聯(lián)的翻譯是一門特殊的藝術, 與互猜謎聯(lián)的創(chuàng)作有相通之處, 但也有其獨特的審美原則、藝術內涵和方法技巧。最佳的謎聯(lián)翻譯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 互猜謎聯(lián)的翻譯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尋找與之相匹配的對偶表達。譯者必須同時考慮語義、韻律和結構等多個因素,以確保互猜謎聯(lián)在翻譯后仍然具有韻律美和對仗感。此外,譯者還需注意文化背景和修辭手法的轉換, 盡可能保留原文的詩意和幽默感。 互猜謎聯(lián)翻譯的藝術在于巧妙地平衡譯文的意義與形式, 以達到最佳審美效果。優(yōu)秀的翻譯應該能夠在受眾心中喚起共鳴,讓人們欣賞其美妙的語言和智慧。
互猜謎聯(lián)是壯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極具地方特色,內容豐富,生動形象,具有顯著的文學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益智性、群眾性等特點。 互猜謎聯(lián)作為一種口頭傳統(tǒng)文化形式, 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內涵。 它不僅是壯族人民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也是他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反映?;ゲ轮i聯(lián)是廣西壯族文化中一顆閃耀的明珠, 對它的保護和傳承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傳統(tǒng)的延續(xù), 也是對自身文化根脈的堅守和發(fā)展。 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 將互猜謎聯(lián)作為一種文化遺產(chǎn)進行有效保護和傳承, 才能夠讓壯族文化在世界的舞臺上閃耀光芒,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繁榮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