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托物言志類作文,是初中寫作訓練中重要的一環(huán)。這類作文將個人的“志”依托在某種具體的“物”上,描寫事物的“形”和“神”,從而自然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含蓄而豐富,詩意且細膩,能喚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比直接抒情更打動人心。
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寫的就是因一次偶然遇見紫藤蘿的盛開而引發(fā)出的對人生的思考。文章花了大量篇幅描繪紫藤蘿花,抓住其特點,從形狀、色彩、香味等方面進行細致的描寫,寫出了紫藤蘿花盛放時的熱烈,新生命的繁茂與蓬勃。此時,紫藤蘿花的“形”與“神”已呼之欲出。
再如馬亞偉的《葉落有聲》,同樣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葉落有聲”抒發(fā)其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生命如葉,雖然弱小且短暫,但同樣擁有完整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只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價值,為世界增添一抹綠,生命就是永恒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文章描寫的景物往往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所以我們能在花草樹木間發(fā)現(xiàn)人生的影子,在山川溪澗中聽到生命的聲音,物我合一,意境超然??梢姡‘斶\用托物言志法行文,可吸引讀者的眼球、提升作文的檔次。
如何寫好托物言志類作文呢?同學們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精挑細選選準物
寫作前,要明確自己想通過這篇作文表達什么志趣,然后精心挑選一個足以寄托自己志趣的“物”,最好選擇生活中比較常見或熟悉的事物。描寫時無需面面俱到,但必須選準角度,捕捉事物的特點,以契合所要寄寓的精神。如周敦頤的《愛蓮說》,蓮有很多特點,但文章只選擇描寫蓮的外形、氣味、生長環(huán)境,突出了蓮纖塵不染、不蔓不枝、天然芳香的特點。
只有事物選擇恰當,才能水到渠成地為后文的表情達意做好鋪墊。
二、由物及志找相似
“物”是起點,“志”是終點。由“物”及“志”,需要準確找出“物”與“志”的相似點,即描寫的事物和表達的思想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立足于“物”的形,挖掘出它的象征意義,提煉升華,形成精神品質(zhì),做到“物”與“志”的神似?!把灾尽迸c“托物”在文中是不能割裂游離的,要渾然天成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借“物”言“志”的目的。
如茅盾寫白楊,白楊的外形是枝干筆直、樹葉片片向上的,蘊含的品質(zhì)是倔強獨立、不屈不撓,而這正是抗戰(zhàn)精神和革命意志的體現(xiàn)。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找“物”“志”相似點的過程中,不能過分地拔高“物”的品質(zhì),要恰如其分、真實可信。
三、濃墨重彩描摹物
描寫事物是托物言志類作文出彩的關鍵,也是全文的重點。通過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內(nèi)在氣質(zhì)進行細致的描寫,尤其要突出事物與志趣相似的一面。描寫時,要按一定的順序多角度展開觀察;同時,借助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生動細膩的描寫。只有這樣,才能凸顯事物的鮮明特征,使物“形神兼?zhèn)洹薄?/p>
四、抒情議論顯真情
一般來說,我們會采用抒情與議論相結合的方式,點明自己的志趣、意愿,但文章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物的描寫上,還要深入到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悟上。但要注意,托物言志,物仍是寫作主體,抒情、議論性文字所占的篇幅需要控制。
綜上所述,托物言志類作文中,托物是言志的基礎,言志是詠物的自然升華。寫作時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找準內(nèi)在聯(lián)系點,以小見大,借自然之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有將“描形繪神”這一階段處理好,“托物言志”才能完美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