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磊
作為一名畫家,我一直認為:畫的技法并不那么重要,而畫什么很重要,畫里傳達出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淵源才是最重要的?;谝陨系乃伎?,我用“蜀山系列”組畫來表達蜀地之山的文化內涵,這些就是我真正想表達的動機。這些思考是我用藝術語言來表達蜀山背后的意義和華夏文明之精神。
蜀山是我們的蜀山,但又不是我心目中的蜀山;蜀山是四川人的蜀山,但又不是四川人心目中的蜀山。
宋朝陳造在《題扇七首》中寫道:“峨眉山北雪極目,方丈海中冰作壺?!笔紫龋@幅畫從理解宋人詩句意義、反復推敲、構思小稿、動筆大稿到完成,創(chuàng)作時間耗時近十個月。用全因素方法來解構這幅畫的表達內容,首先就是天、地、人和諧有序與相互觀照的傳統(tǒng)思想觀;其次,理解宋人詩句中的真實感受——從空氣中都散發(fā)出冰冷而險峻的空氣感;再次,在冰冷而險峻的環(huán)境中又有生命的涌動。白云、仙鶴和殘松,松本就有著一種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寓意,畫中用殘松被雷擊后的枯木逢春,表達了歷經(jīng)千年磨難的中華文明仍然綿延不絕;最后,山的皴法為“樹瘤皴”,我在山東孔廟看到一棵古樹受到啟發(fā),師造化而得此法。
綜上所述,是我創(chuàng)作“蜀山系列”的原始動因和本能沖動。在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驅動下,我運用中國畫的語言形式來記錄所思所想。通過大量的寫生采風、資料收集和作品展出后與專家學者的交流,我認為:蜀山文明探源很有意義,我們應該花更大的精力去深入研究,更好地挖掘這一探源工程。我自幼習藝,至今不輟,先入書法、中國畫、篆刻,后專素描、水彩、水粉、油畫,其間還研究舞美,最終還是回歸原點——中國畫,我發(fā)現(xiàn)中國畫及其背后的文化意義才是我終生之追求、不懈之擔當。
“大坪霽雪”是老“峨眉十景”之一,十景名均由清人譚鐘岳所取,文化底蘊深厚。大坪位于峨眉山中部,危聳于黑白二水之間,左與嚴華頂、長老坪、息心所、觀心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呼應諸峰,四繞回環(huán),牛心頂鼎峙于前,九老洞屏臨于后,山勢險峻,孤峰脊背嶺。冬季峨眉山似夢似幻,空氣靜美如仙山。蘇軾曾贊“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當東坡拍憑欄桿,回望昆侖的一剎那是何等之壯哉。明代蔡禎詩云“三峨天下壯,秀色接青。絕千秋雪,危峰百仞銀。日臨觀寶氣,云斂見仙人”。大坪冬景幽峭精絕,飄然有冰點羽化成仙之感。南懷瑾曾在大坪閉關修行三年,離開時立誓:“窮其一生,弘揚國學,接續(xù)文脈?!?/p>
我們這一代人生長于20世紀70年代,從兒時起,我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技術的和有思想的人。隨著自己年齡的不斷增長,這種想法成為自己終生之追求和完美之理想,并不斷生發(fā)為自己內心的呼喚。自己從那時起始終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做一個矢志前行的追夢人,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縱有峻嶺崇山、千難萬險,也絕不可擋。猶如奔騰之江河,一瀉千里?!俺孙L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這也是我內心的真實寫照,靠著這股沖勁和勇氣,披荊斬棘,愈挫愈勇,將行動匯入這個世界的思想海洋。今天,我們趕上了中國和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運蒸蒸日上,我們生逢其時,我真的不想辜負這個偉大而光榮的時代。
作為一名畫家,我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文化根基究竟在哪里?近日再讀蜀中先賢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的創(chuàng)作根基正是蜀山。蘇轍“養(yǎng)氣為文”的理論同樣適用于中國畫創(chuàng)作,也可以說是“養(yǎng)氣為畫”。蜀山蜀水之間,我生于斯,長于斯,奔走于蜀山之中,無意中吸收了那么一點蜀山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把這股氣運乎筆端,揮灑紙上,但能得蜀山之氣一絲一毫,則夫復何求。謹以《蜀山系列之峨眉組畫——大坪霽雪》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致敬。
同時,我也始終在想:自己的藝術作品能否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盡一點綿薄之力?在華夏悠久的藝術長廊里能否留下自己的一抹亮麗?有時候,我畫著畫著忽然會感覺到自己不是在畫畫,而是在向全世界傾訴古老、莊嚴且又多情的中國。我更有一個心愿——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熟悉和記住我一幅畫,讓960萬平方公里、5000年中華文化的燦爛瑰寶,憑借著中華文化之花——中國畫之光,一代又一代地流傳。在畫中讓我們的子子孫孫知道我們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永遠不要忘記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勤勞、勇敢、慈悲、曠達、快樂、悲壯與榮光。
(四川省詩書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