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
多少年來,我們對干部就是包下來,能上不能下?,F(xiàn)在看來,副作用很大。我們面前擺著這個難題,現(xiàn)在還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唯一的出路是要能下。這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首先,思想上要弄通。應該說,問題倒還不全是待遇問題,解決待遇問題可以保留原薪原級,問題是職位要能下。現(xiàn)在副職太多,一個軍區(qū)的副司令員要開兩桌飯,一個省的副主席、副主任、省委副書記也要開兩桌飯。這個問題,多少年來,中央在考慮,地方也在考慮,但是始終解決不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要說服我們的干部,造成一種能下的空氣。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可以不降低。要勸說一批同志去擔任榮譽職務,比如在一個縣,當個縣的政協(xié)委員、政協(xié)副主席。省也是這樣。有一部分干部可以到下面去工作,替換一些下面的干部,讓他們回到生產(chǎn)中去,待遇不降低。還有一部分完全不能工作的干部,索性就離開職務繼續(xù)休養(yǎng),或者擔任一個榮譽職務,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障礙,雖然一下子還不能解決,要慢慢來,但是總要逐步地解決。
這次中央書記處開會聽取組織工作匯報時,我提出干部能上能下,是不是可以試驗一下,先從基層做起。比如,支部書記當了兩屆后,就回到生產(chǎn)中去,生產(chǎn)隊長當了兩年又回去當社員。不是一級一級的總是上,要下,要能上能下。要能領導人,又能被人領導。在被領導時還可以起個幫助領導的作用,老支部書記幫助新支部書記,老生產(chǎn)隊長幫助新生產(chǎn)隊長。過一兩年又可以選他當支部書記或生產(chǎn)隊長。相應地,在一個企業(yè),一個學校,也可以采取這種辦法。這對干部是一個鍛煉。這個問題,中央沒有議過,我是第一次發(fā)表這個意見。在農(nóng)村基層搞久了,也有缺點。當上一二十年的支部書記,又是“一幫子”,他的話差不多就是“圣旨”,這對于發(fā)揚民主,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都不利。支部書記到下面當個普通黨員,生產(chǎn)隊長到下面當個普通社員,可以看看他們當支部書記或隊長的時候,工作和作風究竟怎么樣,這對于發(fā)揚民主有好處。這個問題,請你們回去跟中央局和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的領導同志交換一下意見,看是不是可以找些地方試一試。我個人考慮,可能是個好辦法,至少沒有壞處。企業(yè)里面的技術干部不能隨便下放,不能讓工程師去當工人,一個好的車間主任下去當普通工人也不好。首先從一部分黨員行政管理干部中試行,比如廠一級干部可以下去當車間主任,當兩年再說。為什么總是你領導人家,不可以被人家領導一下呀?總之,先從基層做起。要逐步從制度上,習慣上,風氣上,做到能上能下。這一點,我們不如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是能上能下的。蘇聯(lián)怎么樣,我不清楚。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題解】
本文摘自《執(zhí)政黨的干部問題》,是鄧小平1962年11月29日在接見參加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和全國監(jiān)察工作會議的同志時講話的一部分。在文中,鄧小平就如何加強執(zhí)政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問題,從干部的能上能下、監(jiān)督、交流和教育四個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
鄧小平在講話中尖銳地指出:“多少年來,我們對干部就是包下來,能上不能下。現(xiàn)在看來,副作用很大?!薄拔ㄒ坏某雎肥且芟??!边M而,他提出“要逐步從制度上,習慣上,風氣上,做到能上能下”。具體來說,小平同志抓住了“下得來”問題中最關鍵的兩個方面:一是待遇,二是風氣。
所謂待遇,就是物質(zhì)生活保障,就是每個人心中的一條深埋的底線,領導干部不愿下來,會冠之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說到根本還是擔心待遇變差了。因而鄧小平同志強調(diào),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可以不降低,原薪原級可以保留,下得去也能回得來,等等,都是在給大家吃定心丸。
所謂風氣,就是政治生態(tài)的問題,是社會意義上的認識。因為我們黨之前并沒有能上能下的先例,所以“下來”在大家的眼中勢必是偶然的,不是什么好事情,難免會引起非議,這就會造成領導干部的心理障礙。鄧小平同志講,要勸說一批同志去擔任榮譽職務,替換一些干部回到生產(chǎn)中去,允許一些同志離職休養(yǎng)。這些舉措,都是在于打破政治生態(tài)的穩(wěn)定結構,在于“破冰”。只要這個口子有了,后面的工作開展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