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唯 _ 北京市趙登禹學校
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北京市趙登禹學校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勞動教育的關鍵在教師,而教師的勞動意識和育勞能力是推動勞動教育入腦入心、發(fā)揮其獨特育人功能的關鍵所在,所以學校不斷優(yōu)化師資隊伍。一是多渠道豐富師資隊伍。學校在配備專職勞動教師的同時,還聘請政治素質(zhì)高、業(yè)務能力強的專業(yè)人士擔任學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形成一支專兼職結合、內(nèi)外連通、實踐經(jīng)驗豐富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二是多方位強化全員育勞意識。學校將勞動教育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nèi)容,不斷深化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勞動教育”中,“勞動”是形式和載體,而“育人”才是目的和歸宿。一是全課程融入勞動教育。學校注重引導教師深挖教材中蘊含的勞動教育素材,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滲透,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勞動教育。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勞動成就今天”的內(nèi)容,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普通勞動者,樹立起對勞動者的敬愛與頌揚之情,進而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任,激發(fā)勞動熱情和創(chuàng)造激情。二是借助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勞動觀念的形成。例如,垃圾分類主題教育活動中,學生們不僅認真學習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更親身參與到垃圾分類桶前值守、垃圾回收與宣傳志愿服務等不同內(nèi)容的勞動中,讓學生們深刻意識到,每一個勞動者都值得尊重和感謝。
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使其體驗勞動的快樂,感受成長的幸福。例如,學校在八年級開設學農(nóng)活動,以課程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勞動中來。學生前往學農(nóng)基地,進行農(nóng)事體驗活動,使得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深入學生心中。再如,學校建有“蒲公英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校園和周邊社區(qū)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開展清潔家園、關愛殘障人士等公益活動,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社會公德心。
學校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一是引導學生學會反思交流。學校通過班會、成果展示匯報會等形式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勞動的體驗和收獲,使學生體驗到“勞動有實效、人人有收獲”的成就感。通過開設“登禹講壇”,鼓勵有意愿有能力的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和體會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分享。在綜合素質(zhì)評價體系中設置相關的評價指標,將學生的勞動成果納入考核,激勵學生更好地參與、投入和重視勞動。二是樹立榜樣,激勵學生奮進。學校通過“班級之星”、實踐活動優(yōu)秀學員等評選,以及頒發(fā)星級志愿者勛章等活動,在學生中樹榜樣,發(fā)揮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