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山東某醫(yī)院近3年肝移植受者移植后血清弓形蟲抗體含量及常見感染接觸史,了解本地區(qū)肝移植受者術后弓形蟲感染相關因素。
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肝移植手術、術前弓形蟲抗體檢測陰性且術后自愿接受弓形蟲抗體檢測的210例病人作為病例組,同期隨機選取與病例組年齡、性別相匹配的本院健康查體成人21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對所有受試者血清弓形蟲抗體(IgG和IgM)進行定量測定,并進行流行病學問卷調查。
結果 病例組及對照組血清弓形蟲抗體陽性率分別為29.5%和9.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6.73,P<0.01)。肝移植受者術后弓形蟲感染與養(yǎng)貓、生吃蔬菜、接觸動物糞便及化療史、接受抗腫瘤靶向治療史有關(χ2=4.23~30.10,P<0.05)。
結論 山東青島地區(qū)肝移植受者術后弓形蟲感染率明顯高于健康成人,這可能與移植者免疫力下降及某些生活習慣有關。臨床應定期監(jiān)測肝移植病人血清弓形蟲抗體含量,加強宣講,以預防和控制移植后弓形蟲感染。
[關鍵詞] 肝移植;弓形蟲??;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31.8;R657.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5532(2023)02-0246-04
doi:10.11712/jms.2096-5532.2023.59.05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弓形蟲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感染者可出現多種組織器官損傷,嚴重者甚至引起死亡。器官移植病人由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機體存在免疫功能障礙,易受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感染,且病人移植前后會接受輸血及放化療等臨床治療,更增加了機體感染相關病原微生物的風險。肝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最佳手段,移植術后細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報道較多,而條件致病性寄生蟲尤其是弓形蟲的感染在國內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對山東某
醫(yī)院接受肝移植病人的弓形蟲感染現狀進行調查,以期為該病的臨床診療和預防提供部分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行肝移植并自愿接受弓形蟲抗體檢測的終末期肝病病人210例作為病例組,病人年齡20~75歲,平均54.3歲;同期隨機選取與病例組年齡、性別相匹配的本院健康體檢者21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受試者均采集靜脈血3 mL,進行弓形蟲IgG、IgM抗體檢測。
1.2 弓形蟲IgM、IgG抗體檢測
采用LIASON化學發(fā)光分析儀(DiaSorin/索靈,意大利)索靈配套試劑盒及校準品,按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檢測受試者血清弓形蟲IgM、IgG的含量,結果以kU/L表示。弓形蟲IgM、IgG抗體兩項檢測中,一項結果陽性者即診斷為弓形蟲感染。
1.3 危險因素調查
對所有調查對象進行弓形蟲感染危險因素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日常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如是否飼養(yǎng)寵物、是否喜吃火鍋或燒烤、生活用水來源、是否接觸動物糞便及飲酒吸煙史等。肝移植病人的病史數據從病人住院病歷中提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弓形蟲感染率
病例組210例病人中弓形蟲抗體陽性者62例,感染率為29.5%,其中IgG陽性者42例(20.0%),IgM陽性22例(10.5%);對照組210例中弓形蟲抗體陽性者20例,感染率為9.5%,其中IgG陽性20例(9.5%),IgM陽性3例(1.4%)。兩組弓形蟲感染率差異具有顯著性(χ2=26.73,P<0.01)。
2.2 相關因素分析
2.2.1 性別、年齡與弓形蟲感染的相關性 男性、女性肝移植受者的弓形蟲感染率分別為30.9%和27.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成人中男性、女性的弓形蟲感染率分別為5.0%和13.8%,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2,P<0.05)。兩組各年齡段間弓形蟲感染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 生活方式與弓形蟲感染的相關性 健康成人中,養(yǎng)貓和養(yǎng)狗者弓形蟲感染率明顯高于不養(yǎng)貓、不養(yǎng)狗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2、3.93,P<0.05)。在肝移植病人中,養(yǎng)貓者弓形蟲感染率為60.0%,明顯高于不養(yǎng)貓者(2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7,P<0.05);有吃生蔬菜和接觸動物糞便史者弓形蟲感染率也明顯高于無吃生蔬菜和接觸動物糞便史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3、6.90,P<0.05)。其他生活方式與弓形蟲感染無關(P>0.05)。見表1。
2.2.3 治療史與弓形蟲感染的相關性 肝移植病人中,有化療史和靶向治療史者弓形蟲感染率明顯高于無化療史和靶向治療史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10、4.80,P<0.05),而肝炎病毒感染史、手術史、輸血史及疾病的病理類型與弓形蟲感染無關(P>0.05)。見表1。
3 討 論
人類對弓形蟲普遍易感,全球約有1/3的人感染弓形蟲,在歐洲、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qū)弓形蟲感染率甚至高達90%。弓形蟲作為一種細胞內寄生的條件致病病原體,當機體的免疫力下降時(如器官移植、艾滋病和腫瘤等),其感染率會隨之升高,從而引發(fā)嚴重的疾病,甚至導致死亡。盡管移植后的排斥反應及腫瘤復發(fā)是引起移植病人死亡的常見原因,但移植后相關病原微生物感染引發(fā)的病情改變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有必要對移植后病人弓形蟲的感染狀況進行調查。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屬于弓形蟲低感染區(qū),感染率不到10%。這與本研究對正常健康成人的抽樣調查結果相符。有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一般人群弓形蟲感染率有上升的趨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山東青島地區(qū)的肝移植病人弓形蟲感染率為29.5%,明顯高于本地區(qū)健康人群的感染率,低于歐洲國家肝移植病人的感染率。男性病人弓形蟲感染率要高于女性,但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健康成人中,女性弓形蟲感染率明顯高于男性,這與國內外弓形蟲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不相符。分析原因可能與調查的樣本數量、病人的年齡分布、飲食習慣及地區(qū)差異有關;而且,在調查中發(fā)現,女性喜歡飼養(yǎng)貓、狗等寵物,并且多負責做飯等家務,不可避免地接觸寵物的糞便和生的動物肉,這也增加了女性感染弓形蟲的風險。
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弓形蟲感染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這可能與人隨著年齡增長,接觸傳染源、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的時間更長有關,而且老年人免疫力普遍較低,更易感染弓形蟲。但是本調查結果顯示,肝移植病人術后弓形蟲感染率與年齡并無相關性,可能是因為肝移植病人對弓形蟲普遍易感。因此,肝移植病人弓形蟲感染與病人年齡的相關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貓作為弓形蟲的宿主,其糞便中含有大量弓形蟲的滋養(yǎng)體卵囊,人接觸這些卵囊后極易感染弓形蟲。農村和城市地區(qū)流浪貓越來越多,當貓的糞便排入土壤或菜園時,蔬菜中極易沾有含有弓形蟲卵囊的糞便,生吃這些蔬菜時卵囊極易通過口腔進入人體,造成弓形蟲的感染。本文結果顯示,健康人群中養(yǎng)貓者的弓形蟲感染率明顯高于不養(yǎng)貓者,肝移植病人中養(yǎng)貓者弓形蟲的感染率也顯著高于不養(yǎng)貓者,提示養(yǎng)貓是弓形蟲感染的危險因素。并且肝移植術后病人存在體質下降和應用免疫抑制劑等諸多不良因素,人體抵抗力降低,更是弓形蟲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對于器官移植病人,應加強弓形蟲感染的風險教育,遠離貓等家畜,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降低弓形蟲的感染風險。
有文獻報道,輸血及接受化療的腫瘤病人弓形蟲感染率明顯增高。但是,肝移植病人弓形蟲感染與輸血及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的相關性還鮮有報道。本研究分析了210例肝移植病人的治療史,結果顯示,接受過化療的病人弓形蟲感染率明顯增加。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肝移植病人細胞免疫處于抑制狀態(tài),化療使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進一步受到抑制和損傷,對機會性感染的弓形蟲特別易感,還可使隱性感染復發(fā),增加了弓形蟲感染的風險。但是,肝移植病人弓形蟲感染與輸血史及手術史無關。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肝移植病人免疫力低導致感染率普遍較高;另一方面,肝移植病人圍手術期對感染的控制比較嚴格,使機會致病性病原體的感染率降低。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靶向藥物治療的病人,弓形蟲感染率反而降低??赡艿脑蚴前邢蛩幬飳蜗x有抑制作用,但是由于我們并不了解病人的具體靶向治療方案,因此靶向藥物與弓形蟲感染的相關性及是否能作為治療弓形蟲感染的藥物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山東青島地區(qū)肝移植病人的弓形蟲感染率較高,應加強該人群弓形蟲病防治知識的健康宣傳教育,提高個人防護意識,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同時,要加強肝移植病人弓形蟲感染監(jiān)測,以便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弓形蟲的感染和危害。
[參考文獻]
謝秀華,姜英俊,解曼,等. 肝移植后早期受者發(fā)生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學分析."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17,38(4):200-205.
SULLIVAN T, WEINBERG A, RANA M, et al.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Transplantation, 2016,100(9):1939-1943.
ABAD C L, LAHR B, RAZONABLE R R.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afte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2017,23(4):465-477.
MONTOYA J, LIESENFELD O. Toxoplasmosis." The Lancet, 2004,363(9425):1965-1976.
岳慧萍,侯玉英,饒華祥,等. 太原市健康人群弓形蟲感染現狀調查."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1,6(4):291-293.
BONGKWANG J, SONG H M, MINJAE K, et al. High to-
xoplasma gondiiseropositivity among brain tumor patients in Korea." Korean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2016,54:201-204.
王峰,饒偉,臧運金. 肝癌肝移植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臨床外科雜志, 2017,25(3):165-168.
CANER A, DS, KAYA M, KARASU Z, et al. Incidence and diagnosis of active toxoplasma infection among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Western Turkey." Liver Transplantation, 2008,14:1526-1532.
MARKOVICH M P, SHOHAT T, RIKLIS I, et al. Seroepidemiology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the Israeli population."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2014,142(1):149-155.
王佳,徐衛(wèi)民,王衡,等. 杭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蟲病感染特征分析."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5,25(13):2179-2181.
李凡,馮宇,陳生邦,等. 甘肅省3地區(qū)特殊人群弓形蟲感染調查."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2010,22(3):288-290.
EBRAHIM ZADEH A, BAMEDI T, ETEMADI S, et al. Toxoplasmosis as a complication of transfu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Iranian Journal of Pediatric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2014,4(1):22-25.
栗廣興,朱興全,張莉,等. 我國腫瘤患者弓形蟲感染情況研究進展."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7,38(2):90-94.
(本文編輯 馬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