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9日,在鹽城技師學院電氣裝置項目教室里,鹽城市青聯(lián)副主席,新晉教師、教練余守安正在指導學校新選拔的選手訓練,布線、安裝、編程、調試……一絲不茍地打磨每個細節(jié)。他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積累的經(jīng)驗,與同行、專家交流獲得的知識,將成為新選手們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奧地利當?shù)貢r間2022年11月27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落下帷幕。在電氣裝置項目的比拼中,余守安力挫群雄,斬獲金牌。
在鹽城技師學院,余守安迎來華麗變身,從賽場新手躍升至足以傲視群雄的“王者”——全省比賽第一名,全國比賽第一名,國家集訓隊選拔第一名,直至代表中國站上“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最高領獎臺。
光環(huán)背后,是無盡的艱辛和付出。在三年多的時間里,余守安心無旁騖,“定”在訓練工位,精心錘煉、提升技藝,日復一日,不舍晝夜。
想拿好成績,先跑五千米吧
余守安老家在宿遷,初中畢業(yè)后,入讀江蘇省淮海技師學院學習工業(yè)控制。2019年9月,他從宿遷來到鹽城,進入鹽城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高技班學習。
入校不久,學校擇優(yōu)抽取具備相關專業(yè)背景和能力的40多名學生組成青苗班,再從青苗班里一層層選出最優(yōu)秀的人,作為電氣裝置項目參賽選手進行培養(yǎng)。在宿遷求學時,余守安參加過比賽,對比賽項目有獨到的理解,最終,他在逐層選拔中脫穎而出。
培養(yǎng)電氣裝置項目大賽選手,鹽城技師學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該校是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拓荒者。2011年,中國首次派出代表隊參加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6名選手參加數(shù)控車、數(shù)控銑等6個項目的比賽,該校就承擔數(shù)控車、數(shù)控銑2個項目的集訓任務。從2012年開始,該校連續(xù)成為第43屆至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電氣裝置項目牽頭集訓基地。
在賽場上,電氣裝置項目是一個競技項目,而在生活中,電氣裝置跟公眾的生活緊密相關。智能家居就是實例,市民可以通過手機APP或語音完成對家中空調的靈活控制、燈光色彩及明暗的調節(jié)、電動窗簾的打開和關閉等。
概括來說,電氣裝置項目涵蓋電工、電氣安裝、智能樓宇、KNX總線等技術,運用傳統(tǒng)和新興技術,對特定設計的商業(yè)或家用電氣裝置中的線纜、線槽、線管、軟管、電纜橋架等線路進行安裝,對智能控制系統(tǒng)(如KNX、LOGO等)進行設計、安裝、編程與調試。賽項包含兩個模塊:模塊一是家用∕商用電氣安裝與編程。該模塊要求按照指定施工圖紙進行線路安裝施工,完成照明、電機的傳統(tǒng)與智能控制,智能充電,太陽能板以及能源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布線與編程;模塊二是裝置測試與故障查找。該模塊要求依據(jù)圖紙對照明電路、電動機控制線路、電力電路等進行測試和故障查找。
成為比賽選手,余守安開始“打怪升級”。
電氣裝置項目比賽時間十幾到二十幾個小時不等,對體能有相當?shù)囊?。余守安每天的訓練從跑五千米開始。早晨6點,他就到操場跑圈練體能,一兩千米、兩三千米、三四千米,慢慢加到五千米。每周除了周日,其他六天都要跑。
7點半,到教室開始上午的訓練;12點吃午飯,午飯后稍微休息一會,訓練強度大就不能休息;下午6點吃晚飯,7點到10點上晚自習,繼續(xù)訓練。算下來,他每天的訓練時間在11個小時左右。
學校為他提供多方保障,提供完備的訓練工具和材料;寒暑假在食堂專門開一個窗口,伙食條件很好;邀請專家包括國外的專家進行指導;老師、教練寒暑假都不休息,跟他一起訓練,一年里,師生只在春節(jié)休息10天左右。
2020年6月,余守安迎來實戰(zhàn)。第一屆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打響,全省各地的技能好手同場PK。
第一次參加大賽,余守安有點緊張。
省賽賽程兩天,比13個小時?;谠鷮嵉挠柧殻嗍匕矊ψ约侯H有信心,但不由得會想:大家面對一樣的考題,如果自己不會做怎么辦?比賽前幾個小時,緊張情緒一直伴隨左右。余守安盡力調整自己,撫平心緒,既然考題都會做,那就當成一次訓練吧。他拿出平時的訓練水平,穩(wěn)步推進比賽各個環(huán)節(jié)。
賽前,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保二爭一,最起碼要拿到第二名,但得沖著第一名努力。比賽落幕,他獲得第一名!
這只是一個序幕,接下來是更激烈的競爭。
成為最出色的那個人
走下省賽領獎臺,余守安就得備戰(zhàn)當年12月舉辦的第一屆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這次大賽不但要決出高低,還要為世界技能大賽選材。
備賽的時間不到6個月,余守安根本沒有時間休息。
從省賽到國賽,舞臺變大了,難度也提高了。余守安說,如果從1—10進行評級,省賽的難度大概在3到4級,而國賽陡然升至8到9級,且國賽選手都是各省選拔出來的“一等一”的尖子。余守安一邊持續(xù)更新理論知識儲備,一邊扎實提升實操技能,教練和專家也會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和培訓。
國賽賽程三天,共計15個小時(因增加了模塊二,實際多了一個小時),比賽前一個月公布樣題,正賽的考題會在樣題的基礎上進行改動。
余守安得迎接一場硬仗。
越重要的比賽壓力越大,余守安說:“參賽選手肯定都有想法,既然來比賽,誰不想做到最好呢?但如果太緊張,就發(fā)揮不出自己的潛能?!?/p>
第一天,余守安就因為放不開,干活時出了瑕疵,對自己的臨場狀態(tài)不太滿意。當天比賽結束,他看了其他選手的工藝和進度,感覺自己的水平還可以,緊繃的狀態(tài)很快得到緩解。
到第三天,出問題了。他遇到了訓練時從沒經(jīng)歷過的突發(fā)狀況,有一個元器件壞了,類似家里的斷路器燒了一樣,他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耙话銇碚f,遇到這種情況,選手下意識的反應是自己操作失誤或不規(guī)范?!彼?0多分鐘查找故障,最后確定元器件本身有問題,跟操作無關。他向裁判說明后,賽事技術團隊把故障器件換掉了,比賽得以正常進行。
有驚無險,余守安以微弱的優(yōu)勢奪得賽項金牌。
走出賽場,余守安自我剖析:備賽時間短,有些知識沒完全掌握;仍需對賽前的狀態(tài)進行調整。
國賽成績是硬杠杠,會讓一些人“走”,也會決定誰“留”——排名前10位的選手組成國家集訓隊,備戰(zhàn)世界技能大賽。
備賽的過程漫長又殘酷。從2021年到2022年3月,這10名選手不斷接受選拔,10進5、5進1。10進5要經(jīng)過三輪考試,選出平均成績前5名,其余選手出局;5進1只考一輪,一戰(zhàn)定勝負。
在國家集訓隊,余守安不敢有絲毫疏忽。備戰(zhàn)國賽時,每個省的選手都在省內訓練,訓練條件或水平可能有高有低,但在國家集訓隊,教練教授的內容是一樣的,大家的水平接近,比的是對細節(jié)的把控。
一路過關斬將,余守安終于殺出重圍,成為中國代表隊參賽隊員之一。
接下來的訓練開始轉型,從3月到11月,完全按照世賽標準精心準備,日子長得仿佛望不到頭。
余守安還得學英語。世賽的考題是用英語寫的,裁判執(zhí)裁時也說英語,賽場標識、比賽用料、技術說明都用英語。世賽會配翻譯人員,幫他把考題內容翻譯出來,但翻譯人員畢竟不是搞技術的,不了解專業(yè)術語,只能直譯。沒想到,忙碌的備賽進程沖進一個“不速之客”,10月底,余守安因腎結石疼痛難忍,教練當即帶他去醫(yī)院輸液止痛,好在復查后并無大礙。
如今想來,這個搗亂的“客人”足以令人驚出冷汗,如果病情嚴重,之前所有的付出或許功虧一簣。
出國比賽,要做好周密的準備,如帶哪些物品和藥品、吃的不習慣怎么辦、休息不好怎么辦,都得考慮到。當然,最重要的是疫情防控,得確保不能感染新冠肺炎。
2022年11月16日,余守安和團隊從北京乘機趕赴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奧地利賽區(qū),他要為國家爭取榮譽了。他的目標很明確——金牌!
開動腦筋應對困境
本屆世賽,電氣裝置項目有23個國家和地區(qū)報名,共23名選手參加角逐。
到奧地利后,選手可以熟悉場地,但沒有實操訓練的機會。賽前一個星期,余守安只能和教練在酒店里練習編程。
團隊給他制定了比賽計劃,預想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及解決方案。比如操作時把手劃傷了該怎么辦,世賽有規(guī)定,選手手部受傷得暫停,處理好傷口才能繼續(xù)操作。還有,如果某個環(huán)節(jié)沒做好,要想好時間富余怎么處理,時間不夠怎么處理。
世賽賽程安排公布,要比3天、20個小時(7+7+6),強度比國賽要大。與上一屆世賽相比,本屆世賽充滿“驚喜”:不提前公布考題,所有選手對比什么一無所知;不允許選手自帶工具,統(tǒng)一由主辦方提供。
終于上場了。余守安拿到考題,既平靜又擔心,平靜是因為考題難度比國賽降低了,擔心的是難度降低了,選手之間很難拉開分差,只能比拼操作的精細度。想笑到最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大意,力爭在各個評分點都不丟分。
主辦方提供的工具少得可憐,只有20件左右的基本用具。與國內比賽自備的一兩百件工具相比,世賽對選手極不“友好”。余守安明顯感覺工具不夠用,比如只提供一把手電鉆,得來回充電;有的工具沒用過,想用的工具卻沒有。這樣安排,逼著他不得不開動腦筋想辦法。
大賽不考模塊二了,在模塊一的基礎上新增一個驚喜模塊,隨時給選手送“彩蛋”。
還有一個難題。比賽時,教練只能遠遠觀看,不允許提供任何技術支持和指導,余守安身邊只有翻譯人員。翻譯人員負責把賽題和技術說明翻譯出來,由于翻譯人員缺乏精深的專業(yè)知識,翻譯的內容有時不太準確。再者,翻譯人員對考題有不一樣的理解。
這些困難得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快克服。
第一天比賽結束,余守安回到酒店后立馬和教練、專家一起,測算接下來的工作進度。
余守安要權衡賽場上的時間分配。盡管考題不難,比賽時間也比國賽多出幾個小時,他可以從容答題,但也要保證進度,不能浪費一分一秒。他要盡力向裁判呈現(xiàn)出完美的操作。
意外來得猝不及防。到了第三天,他又遇到了與國賽類似的狀況,也是元器件故障導致操作中斷。他用了不到30分鐘就確認元器件有問題,向裁判說明后,賽事技術團隊進行維修。經(jīng)歷過國賽的“驚險”,這個小“花絮”沒有對他造成任何影響。
第三天比賽結束,當?shù)貢r間下午5點,專家團隊開始評分,晚上10點評分結束。當時,中方的專家已經(jīng)知道分數(shù)了,但沒有公布,激動人心的時刻要等到閉幕式。
世賽是800分制,余守安拿到759分。在閉幕式上,當“金牌”“余守安”的聲音響起時,余守安身披國旗,縱身跳上領獎臺。
對話
《風流一代》:2022年12月,你返回學校時,在學校舉辦的歡迎儀式上,你說世賽讓你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工匠精神,你怎么理解工匠精神?
余守安:從參加比賽開始,我每天都在踐行工匠精神,即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做出來的東西要像藝術品一樣,不能讓人挑出瑕疵。如果做出來的東西很丑是不行的。
《風流一代》:現(xiàn)在你是學校的老師,也是教練,后續(xù)的工作規(guī)劃是什么?
余守安:我現(xiàn)在是高技學歷,后續(xù)會讀在職研究生,考教師資格證,不能比賽結束就“躺平”了,還得繼續(xù)努力。今年2月,我入職當老師了,要給學生上課,還帶了3名新選拔的選手訓練。以后,我也會帶選手們出去比賽,但目前的任務是跟我的教練多學習,選手的身份我經(jīng)歷過了,當教練是一項新工作,得從頭起步。
《風流一代》:除了學校、教練、專家等對你的支持外,家人給你提供了什么樣的幫助?
余守安:有時候遇到一些煩心事,比如訓練狀態(tài)不好,會打電話跟家人說說,調節(jié)一下低落的心情。爸爸媽媽時不時從宿遷到鹽城來看我,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支持。
《風流一代》:你是追求完美的人嗎?
余守安:在生活中會追求完美,但不會像強迫癥一樣。在比賽中,要結合時間綜合考慮,如果時間不夠再去追求完美就沒必要,那樣就浪費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了。時間來不及,即使放棄部分內容,也不要太糾結。在世賽賽場,盡量追求完美,一定要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