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程標準
本課對應的課標要求是:“初步認識法治的內(nèi)涵,理解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和敬畏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主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法治觀念、健全人格。
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第八課的第二框內(nèi)容。從大單元角度分析,本課所在的單元是本冊的最后一個單元,也是法治專冊的邏輯升華和落腳點。前三個單元側重于憲法知識的學習,最后一個單元重在理解法治的價值追求。本課時讓學生整體感知公平正義的內(nèi)涵及價值,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認知和情感上的準備。教材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公平正義是美好社會應有的價值,幫助學生懂得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3.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求知欲強,涉足領域不斷擴展。通過前三個單元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對公平正義也有初步的感知。但由于欠缺生活經(jīng)驗,邏輯思維不成熟,認識事物容易片面,所以他們對公平正義缺乏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由感性認知向理性思考轉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依據(jù)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及學情分析,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通過解讀分黃金的故事,概括公平的內(nèi)涵和價值,增強法治觀念。
2. 通過分析學生欺凌的案例,歸納正義的要求和意義,增強政治認同。
3. 通過寫行動宣言,多角度總結維護公平正義的做法,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健全人格。
1. 教學重點:認識公平和正義的含義、要求。
2. 教學難點:理解公平和正義的意義,維護公平正義的法治觀念。
基于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評價任務。
1. 小組合作,認真思考分黃金的故事并閱讀教材相關內(nèi)容,結合所學知識,描述公平的內(nèi)涵及價值。(針對目標一)
2. 多角度分析學生欺凌案例的相關行為,并閱讀教材相關內(nèi)容,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歸納正義的要求。(針對目標二)
3. 結合生活經(jīng)驗,寫出維護公平正義的做法,樹立維護公平正義的觀念。(針對目標三)
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分析;運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等不同方式打開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促進知行合一。
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情境導入】
播放湖南一名初中女生被欺凌的視頻。
教師:學生欺凌是引人關注、令人痛恨的行為。該視頻上傳到網(wǎng)上后,大家紛紛對施暴者進行譴責。出于輿情的考慮,學校下發(fā)了緊急通知,讓發(fā)視頻的學生將視頻撤回。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樣的做法對被打的女孩公平嗎?說明你的理由。究竟什么是公平?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設計意圖】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時政課的生動性,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一】分黃金,認識公平價值
教師展示分黃金的故事材料。
材料:古時候,一位父親臨終前想要把四錠等重的黃金分給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中,大兒子精明能干,為賺取這四錠黃金出力最多;二兒子能力一般,但很有孝心,父親生病時端茶送藥,最得父親喜歡;三兒子身殘體弱,為人善良,父親最擔心他以后的生計。
教師活動:
1. 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思考:如果你是父親,你會怎么分配這四錠黃金?
2. 時間為2分鐘。
3. 以搶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語言要簡練,表達要流暢。
學生活動1:
學生明確評價量表,積極思考,交流分享觀點。
教師點撥: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了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或行為方式。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三個兒子都有權利參加分配,這是權利公平。三個兒子都要遵守規(guī)則分配,這是規(guī)則公平。三個兒子都有機會獲得財產(chǎn),這是機會公平。不同的內(nèi)涵有不同的要求。
教師提問:假如這位父親分配不公,會帶來什么后果?
學生活動2:
學生根據(jù)評價量表,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出發(fā)分別進行分析,明確公平的價值。
【設計意圖】通過解讀故事,增強學生對公平的理解。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二】析行為,感受正義力量
教師:社會需要公平,公平需要正義。
引導學生用關鍵詞寫出對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特征的描述。
學生活動1:根據(jù)提示,完成續(xù)寫。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湖南女孩被欺凌的案例,并展示后續(xù)結果。辰溪縣公安局發(fā)布了警情通報,對涉事學生依法依規(guī)予以處理。
教師提問:看到這樣的結果,請同學們代入角色談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
假如你是施暴者……
假如你是受害者……
假如你是旁觀者……
學生活動2:根據(jù)評價量表,大膽發(fā)言,交流展示自己的觀點。
教師點撥: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正義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它能調(diào)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營造和諧、穩(wěn)定、安寧的社會環(huán)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析體驗中增強對正義的理解,明確正義的要求及意義,真切地感受正義的力量。
【環(huán)節(jié)三】勇?lián)?,傳遞公平正義
教師:不僅是校園,全社會都需要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一個美好社會應具備的一個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維護公平正義呢?
學生活動:根據(jù)評價量表,積極思考,總結觀點,寫出行動宣言。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書寫行動宣言,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維護公平正義,樹立維護公平的意識,將知識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課堂小結】
教師:《論語》中有一段名句:“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北彼握渭覛W陽修也說過“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愿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地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愿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中華大地。
本課依據(jù)課標要求,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精選案例。通過分黃金的故事,巧妙地把公平的內(nèi)涵、要求及意義串聯(lián)起來,把抽象的知識系統(tǒng)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通過選取學生身邊的學生欺凌事件,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思考正義的力量。問題設置有梯度,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有所獲有所得。不足之處是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本設計在這一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